我想要中國繩結ge資料

2007-12-14 6:19 am
我想要中國繩結ge資料
包括由來,,出處,,製作方法等
thx!!

回答 (2)

2007-12-14 6:22 am
✔ 最佳答案
繩結是一段或多段的一維可曲繞材料,經過編織、纏繞、而形成用來觀賞、應用的結構,而產生繩結的動作則稱為結繩。 鋼索、繩索、扁帶、線... 都能用來作為繩結的材料,實用上因使用環境不同而選擇合適的材質。許多人對於繩結的刻板印象常停留在童軍運動中的一小項,忽略了生活中繩結的多樣性變化與應用價值,舉凡登山、野營、航行、救難、攀岩、包裝、裝飾...等各項活動中皆能見到其舉足輕重的地位。
民間常將結形特殊而美觀的中國結象徵富貴吉祥,儼然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份。
性質

[編輯] 強度
繩結將原有的平直結構作曲繞而形成所期望的結構,但額外的曲繞在繩索受力的同時將產生應力集中,使得整體繩索的最大受力強度下降,此稱為繩結的強度——常以強度因數作為衡量的標準。原則上迴轉半徑愈小,繩索轉折愈多的繩結將會有較低的強度因數,因此繩結打愈多強度愈強的觀念是錯誤的。

[編輯] 使用繩結
繩結的種類相當多變,也因為各種用途需求差異,而發展出了各式各樣適合的繩結。有的繩結適合連接兩段繩子,有的適合固定一端在物品上,也有裝飾用等多種不同的功能,因此在繩結使用上最基礎的除了了解某種繩結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用途與其適用的範圍,才能安全適合的使用繩結

[編輯] 學習繩結
市面上與互聯網有相當多的書籍與資料可以作為學習的參考資料,但對於繩結入門來說,最適當的方式還是透過實際的結繩教學來得最有效果,諸如:童軍、救難、登山、釣客等等的入門課程來做基礎了解後,再經由額外資料的閱讀與學習擴充相關能力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然而對於口耳相傳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快速的使學習者上手,但卻因為溝通上的疏失常常使得該繩結的適用條件沒有得到很正確的觀念,這方面則需藉由繩結教學模式的改善與自我資料蒐集來做彌補,避免發生誤用繩結產生的危險。

[編輯] 命名
相對於英語系國家而言,繩結名稱在中文裡並沒有一個整合過的命名,常有一個繩結名字卻對應到兩個以上的繩結,或是繩結名稱無法互鄉溝通的問題。此問題主要見於近代由於繩結運用的領域不同,而各領域將外文資料整合過程中,各自閉門造車創造、翻譯命名而型成目前的狀況。對於某些熟悉並且使用外文學習繩結的人來說,使用原文做溝通不失為一種相對較精確的方式。




名稱
別名

單結
死結 、反手結

稱人結
帆索結

雙8字結
8字圈結

雙套結
拴馬結

水結
扁帶繩結

雙漁人結
接駁繩結

平結
紮物結

意大利半扣結
繆特爾結

普魯士結
粗細繩結

單滑結
生結、活結

鞍帶結
繩環結

天線袋口結

[編輯] 分類
由與各式各樣的繩結實在為數龐大,一般來說可以用功能性或是結構性的區分來幫助歸類,也因此一個繩結可以是多個類別的成員。

[編輯] 接繩結
用來連接兩條繩索

[編輯] 繩頭結
用來做繩頭處理

[編輯] 繫物結
用來緊繫於物品上

[編輯] 工程繩結
固定棍棒狀結構物

[編輯] 繩圈
製造出固定或活動的繩圈用來套物

[編輯] 摩擦結
提供磨擦抓握力的繩結
2007-12-14 8:36 pm
《易繫辭》上說 :「上古結繩而治。」漢鄭玄周易注稱:「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可見,在文字未發明之前,人已用繩來記錄事情。繩結也就是文字的前身,表現了生民對事物最原始、最忠實的印象。難怪乎老子後來也感嘆地希望恢復以前結繩記事的純樸年代。
根據河南安陽縣發掘出來的石刻像上的髮飾,可知繩結發展最遲至西周時代,已由代表符號應用到日常生活上。日常所見如轎子、窗簾、劍飾、扇墜、衣著、帳、香包、書畫掛軸等等,均有編織美觀的裝飾結子,有些更有吉祥的含意。
因著繩結的廣泛運用,繩藝的技術亦愈加精細。到了清代,更可說已達爐火純青的境地,式樣多變,且各有名目,蘊含不同意思,這時,繩結可說已成為一種藝術品。
可是,隨著清末民初西方觀念和科學技術的大量東來,我國原有的社會形態及生活模式也起了重大變化,編織繩結這種費時的技藝亦逐漸式微。
其實,中國繩結除了實用價值外,更是傳達情意的最佳信物,而繩結和文字的出現,除了用作記事外,便是要表達這些纏繞心底的思緒。一個小小的結子,其細緻心思,正好包含了最含蓄溫柔的情意及關懷。在梁武帝詩詞中便有這兩句 :「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可見得繩結藝術其實是融合了化不開的浪漫濃情。唐朝教坊樂曲,更加有「同心結」這一詞牌名,頗富羅曼蒂克的氣氛。
此外,繩結還有吉祥和辟邪的意思。如鯉魚結便有魚躍龍門之典故,比喻作「及第」之意。在東漢以後,人們用紅色的絲繩結成桃子的形狀,掛在門內用以辟邪等。
中國結的取意如其他中國藝術般多利用自然形態、諧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結、馨結及魚結,結合就成為“吉慶有餘”的組合結,以“蝙蝠結”加上“金錢結”,可組成“福在眼前”等。
結藝課堂 :
http://www.ds.zj.cninfo.net/zhongguowenhua/zhongguojiexinshang/jieyiketang/jibenjie/index.htm
我的繩結功課 :
http://meredith.com.hk/class/cefwebeng/knotSite.html


收錄日期: 2021-04-29 17:48: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3000051KK040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