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重武輕文嗎 ?

2007-12-14 5:44 am
北宋是重武輕文嗎 ? 因為我看了 < 經略幽燕 > 的書評

《經略幽燕》主軸之一為重新檢討北宋軍事失敗的宏觀原因﹐企圖打破傳統學者將北宋積弱重點歸咎於「強榦弱枝」、「重文輕武」、「先南後北」等國策,改為致力於從「戰略」、「行動」、「戰術」等三層次尋求新論據……值得留意的是作者自創的「戰略脫節論」、「軍事災難論」、「戰略週期論」等﹐同時暗示了北宋政治制度和軍事戰略互為脫鉤的可能性﹐從而帶出北宋即便是「強枝弱幹」、「重武輕文」﹐也可能難以避免「澶淵之盟」的出現。上述論證參考了後現代政治學強調亂中有序的「混沌理論(Chaos Theory)」和由之衍生的「反事實歷史觀(Counterfactual History)」中的科學學派﹐再將之融合於中國歷史﹐顛覆了中國傳統戰爭史學和歷史學的整全(Unitary)概念﹐將歷史原件予以個體的有機性(Organic)研究﹐可謂開風氣之先。上述有機歷史研究彌補了中國戰史原始檔案的先天局限﹐令本書超越了一般「比較戰略(Comparative Strategy)」的範疇,進入了體現中西戰略融合的境界……

回答 (2)

2007-12-14 6:22 am
✔ 最佳答案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廟號太祖。他本來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軍,乃職業軍人。趙匡胤由於戰功卓著,成為了後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後,繼位的恭帝年幼,趙匡胤於是有了稱帝的野心。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春節,趙匡胤的黨羽製造遼國進攻的假情報,當時的宰相范質急令趙匡胤率軍北上禦敵。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驛,當日夜裏他酣睡之時,被手下軍隊黃袍加身,三呼萬歲,擁戴為天子。後周官僚得知後已知無力回天,只得面對現實。周恭帝被迫遜位。趙匡胤登基成為宋太祖。
北宋的基本國策是「重文輕武」,這個政策對宋朝有好有壞,好處乃在於使北宋初期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比較安定,尤其是沒有宦官專權、地方割據等禍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兼表現平平,但也無損國家的繁榮安定。而壞處則是令北宋在軍事上接連挫敗,連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個宋朝的歷史重心,都是戰事的挫敗和退卻。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與開寶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並改以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於出現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但是這也導致地方資源狹少,最終讓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失敗。
宋太祖所面臨的另外一項事業就是統一全國。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後,決定以先南後北為統一全國之步驟。趙匡胤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和楚。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太祖一心希望統一全國,還設立封樁庫來儲蓄錢財布匹,希望日後能夠從遼朝手中贖買燕雲十六州。開寶九年(975年)八月,太祖再次進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其弟趙光義忙於即位,全國統一事業暫告停止。宋太祖弟趙光義即位,廟號太宗。
太宗穩固統治地位後,繼續國家統一事業,先是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及吳越錢氏於978年歸降,其後再於979年滅亡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顧大臣反對,趁滅亡北漢的餘威,從太原出發進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復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滿,下令進攻燕京。結果在幽州外高粱河遭遇慘敗。此役之後,宋朝的戰略便轉為被動。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結果又敗,著名的大將楊業也在此役中陣亡。之後宋朝在對黨項的戰爭中也多失敗,四川又爆發民變。太宗的施政不得不轉為重內虛外。太宗本人附庸風雅,喜好詩賦,政府也因此特別重視文化事業,宋朝重教之風因此而開。太宗還喜好書法,善草、隸、行、篆、八分、飛白六種字體,尤其是飛白體。連宋朝的貨幣淳化元寶上的字也是太宗親題。
太宗即位之事頗有疑雲,是為「燭影斧聲」事件,民間也一直傳說趙匡胤是被趙光義害死的。為確保政權的合法性,趙光義拋出其母杜太后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金匱之盟起源於杜太后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杜太后稱要趙匡胤死後先傳光義,再傳光美(後改名為廷美),再傳德昭(趙匡胤長子)。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雖然有金匱之盟的說法,但是太宗卻先後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又貶黜廷美到房州,兩年後廷美就死於謫所。太宗長子元佐也因為同情廷美而被廢,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後襄王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恆。至道三年(997年),太宗駕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元佐為帝。幸虧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恆才順利即位,廟號真宗。宋朝也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e/China_Song_Dynasty.jpg/250px-China_Song_Dynasty.jpg
2007-12-17 4:44 am
我未看< 經略幽燕 > ,
不過聽聞該書是主要從戰略角度分析北宋的軍事情況

我個人認為, 說北宋重文輕武沒錯, 至少重文是沒錯吧
不過將北宋的積貧積弱係然歸咎於重文輕武, 強榦弱枝的國策頭上, 又好似有點簡單化

傳統喜歡說文人知軍事的弊端, 但北宋亦有范仲淹力保邊境, 寇準勸帝親征,
又有楊家將, 种氏將門, 似乎又並非全然輕武或軍事不振
重文輕武是相對而言吧, 而且也可能是針對唐末五代尚武輕文, 相比之下, 就更覺宋代是重文輕武了

如果想說北宋是重武輕文, 點講都似乎牽強d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43: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3000051KK038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