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和帝嚳不也都是黃帝的孫與曾孫嗎?那為甚麼說世襲制自夏朝開始?

2007-12-14 4:14 am
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
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蟜極,蟜極生帝嚳。
由此可見繼承黃帝當天下共主的顓頊和帝嚳也是他的孫與曾孫,這不是家天下的情況嗎?這明顯為世襲,為何說是禪讓?

回答 (3)

2007-12-14 7:42 am
✔ 最佳答案
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和諸子思想有關。
先秦諸子大部份都喜歡稱頌上古。他們以為上古時人民生活美好,安定和平。而上古帝王都有一套治術流傳下來,獨為自己一派或一家所得。在春秋戰國戰亂頻繁的環境,這種道統觀正可吸引希望和平的人加入其陣營,有利一派的發展。
雖然各家都喜歡稱述上古,但他們稱述的對象卻不同。正統儒家好稱堯舜,認為堯舜之世是道德最純厚的時代,儒家典籍中的上古帝王,沒有早於堯的;其他各家卻不同,他們是越古越好,於是在堯舜以前又有了很多聖君賢王。這個情況可在《史記》中得到引證,《五帝本紀》:「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尚書》是儒家六經之一,追述上古只及於堯;百家所稱的卻是黃帝,更甚的,《莊子》書追溯到黃帝以前的伏羲氏、泰氏、赫胥氏等。
儒家只及於堯,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能及堯而止,禪讓制這一至德之世的制度,自然是由堯開始;但儒者們沒有考慮過堯以前的君王如黃帝、顓頊、帝嚳等,他們有另一套流傳下來的傳承系統,《五帝德》《帝系姓》以及《五帝本紀》所提到的世襲內容當屬此類(這些書是否由孔子所傳是有疑問的,所以不當屬正統儒家)。到最後,當我們將這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傳承系統綜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出現如閣下所言,世襲制出現在禪讓之先這種矛盾了。
此外還有一個概念想澄清,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等,雖然有一個帝字在前頭,但他們不同於秦以後的帝,所有部落人民皆為其統領,其四周必定環繞着其他不同氏族部落。他們甚至有可能不是指一個人,而是一整個部落。「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可能是指黃帝部族所生的後人另外發展成一昌意的部族;而昌意部族後人又另發展出顓頊部族,所以這兩句亦未必可確指為世襲制。世襲制的正式被承認,始終要去到夏朝。
2007-12-14 4:34 am
傳疑時代, 不太清楚內容,
不過後世謂傳疑時代的傳位方式為禪讓, 論點在於認為他們是經推選後產生, 因為該人"賢能"而得位, 而不是純粹的按血統承傳
內舉不避親, 外舉不避仇嘛, 如果其子孫賢, 都可以舉
其實, 我覺得 編造傳疑時代的"美好", 只是反映古人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2: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3000051KK031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