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以色列的復國是二十世紀最大的道德和政治悲劇,因一個民族的私利和各大國間唯利是圖政治角力,令世居於當地的巴勒斯坦人超過半個世紀都無家可歸,而這亦是以巴長久以來仇恨的根源。
猶太人在以色列立國前是一個沒有國家而又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他們在二千多年前在現今巴勒斯坦地區曾立國,後來被滅,之後國民便四散於世界各地。猶太人有很強的民族情意結,所以他們即使流落異鄉仍堅持自己的文化和信仰,並且在很長的時間內堅持相信和爭取原本的以色列國地區重建他們自己的國家。直至十九世紀,猶太復國運動在歐洲已有一定勢力,這是因為很多猶太人在歐美國家都是有影響力的商人和知識份子,所以他們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達到他們想復國的自私目的。
整件事的轉機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的復國願望終於在英美等強國的支持下得以實現。當時聯合國的方案是將當時已有人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區劃成兩個地區,分別成立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國。事實上這個方案對已居住在當地已有二千年的巴勒斯坦人來說非常不公平,為什麼他們要將自己的土地白白送給另一個民族﹖而且根據當時聯合國的方案,以色列分得的土地不單止較大,而且佔據了不少當地的海岸線和大城市,這是明顯讓巴勒斯坦人蝕底的方案。不過由於巴勒斯坦國弱民窮,所以他們只能任由強國們擺佈。
但這還不是最令人悲哀的,以色列在宣佈成立後三日,竟然火速將原本分給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也一併佔領,於是數百萬巴勒斯坦人一夜間變為難民,逃到鄰國約旦、黎巴嫩等國成為難民。以色列的背信棄義引起了包括巴勒斯坦人在內的阿拉伯人的義憤,在往後的數十年以、阿雙方便斷斷續續地戰爭,但由於以色列有西方各大國支持,再加上以色列軍隊的優異表現,令阿拉伯連連戰敗,而巴勒斯坦人亦因此而做了幾十年的難民。以戰爭擊敗以色列的希望幻滅後,巴勒斯坦人便決定靠自己的力量向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來爭取自由,但無奈形勢比人強,巴勒斯坦人的反擊除了造成雙方的大量傷亡外,更引起以色列殘暴的報復,這個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維持到現在,而且在未來也好像沒有緩和的跡象。
其間在過去的幾十年雙方是有機會和平共存的,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的總理拉賓在美國大衛營達成協議,雙方都承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未來都是獨立的國家,令這個人間悲劇有完結的希望,而兩位和約的簽署者更一同獲頒諾貝爾和平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亦在後來成立,可以說巴勒斯坦已爭取到他們本來就應有的獨立地位。可惜的是後來拉賓竟然被暗殺,以色列認為是巴勒斯坦人所為而向他們報復,令整個巴勒斯坦的和平進程被嚴重拖慢,到現在巴勒斯坦的正式立國還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