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什麼叫''普通話教學''?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請你聽聽張文光先生的看法和意見:
立法會在個多星期前,展開了一項關於推廣普通話的議案辯論。我在發言中,主要談及學校的普通話教學情況,並建議政府盡早為普通話教學定位。
我指出,九七後,香港學校的普通話課程已全面展開。現時,香港有99%的小學和98%的中學,已開辦了普通話科。普通話教師的數目,有5,500多人,儘管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不同,但基本上也能滿足普通話教學的需要。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是,普通話教師很願意進修,有些更利用假期,到北京清華大學,接受更高級的普通話訓練,提昇自己的教學能力。但是,政府去年推行的普通話語文基準試,可能會打擊教師選教普通話的興趣。
我曾經向一些中小學的普通話教師請教,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小學的普通話教師,比中學的愉快。我不知道這個現象是否普遍,但想起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學的普通話,有一個較明確的定位,因為它是小學的必修科,學校為了教學的連接,教師會努力完成自己的課程。但在中學,普通話在初中,是必修的科目,但高中卻是選修科,只有一成的學校開辦。因此,中學可能將普通話科當做可有可無,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只要學生不準備參加會考,教學的動力就降低了。因此,普通話教學要成功,首先在於定位,定位不清,教學的效果就會減低。如果普通話還停留在可有可無的興趣階段,現在的情況還可以繼續下去,但如果要真正提昇普通話的水平,用在商業和學習上,情況就需要有根本的改變。
被當成閒科中的閒科
但改變是不容易的。香港學校的課程,科目眾多,現在中英數等主要科,教節也不夠,普通話要跟其他科目爭取教節,絕不容易。現在,有30%的小學和42%的中學,每週只有一個普通話教節。普通話只被當成閒科中的閒科,水平當然不理想。學校唯一可以做的,是在課堂以外增設普通話組和增加普通話活動,讓學生多聽多說,作為補救,這當然是不夠的。此外,中學會考,學生考普通的人數很少,每年只有2,000人左右,說明普通話不是學生重視的學科,這是推廣普通話最大的障礙。
學習普通話還有一個更大的障礙,就是香港缺乏一個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在六十年代,香港流行國語電影、國語歌曲,很多老一輩的香港人,都是從電影和歌曲裡,學會了普通話。現在,電影、歌曲、電視和電台,廣東話凌駕一切,普通話的節目,也配上了廣東話。此外,學生的普通話不能在本地使用,也影響了學生,甚至於教師的普通話水平。
減少不需要的學習內容
很多教師對我說,教普通話首先要學生覺得有趣,願意開口說,敢於開口說,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學生最怕是拼音和考試,最喜歡的是唱歌和聽故事。語言是生活的一部份,從生活中學語言,是最自然的學習方法。想想,我們過去怎麼樣學普通話,就應該盡量減少不需要的學習內容。反正,學生能聽能講普通話,能與中國人溝通就好了,要求不要太高,學習不要太難,兩文三語是我們的理想,但對每一個學生要求太高,學生害怕學習,反而不好。
香港學校的普通話教學,還在發展階段,定位還不清楚,但普通話對香港非常重要,因為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人要和中國人溝通,無論是生活,還是經濟的理由,也要加強普通話的教學。我發現,教普通話成功的學校,一定有一些優秀的普通話教師為中心,帶動和提昇其他老師的教學能力。我希望,政府能資助每一間學校的普通話科主任,到北京進修普通話,領導每一間學校的普通話教學,慢慢提高香港的普通話水平。
2007-12-17 17:21:38 補充:
這篇文章叫做''盡早為普通話教學定位'',是張文光先生於2002年提出的,很明顯,普通話教學至今仍未被''定位'',所以這個問題令你也令我...感~到~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