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貝多芬既簡介

2007-12-13 2:21 am
我想要貝多芬既簡介
我要英文(最好有埋中文la)
英文至少要有150字
希望大家幫幫我

回答 (3)

2007-12-13 2:29 am
✔ 最佳答案
認識著名音樂家》



貝多芬Beethoven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 1770-1827) 生於波昂,是德國作曲家。 貝多芬的祖父曾在選侯教堂中擔任男低音,他的父親也是一個男高音歌手。對貝多芬的父親,人們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是一個關心子女的父親,很早便看出貝多芬的才能;也有人說他是一個貪婪的人,企圖把貝多芬培養成另一個莫扎特作為搖錢樹。不論如何,貝多芬四歲時,就由父親指導他開始學習鋼琴;八歲開始在音樂會中演出;十一歲起便輟學專門學習音樂。他的老師倪富除了教授貝多芬學習巴哈的平均律曲集,還不斷鼓勵他發揮他的音樂創作潛能,並介紹他成為波昂宮廷樂團的團員。

貝多芬17歲時,前往維也納拜訪大音樂家莫扎特。莫扎特要求他即時作一首完整的曲子,貝多芬很快就達成了這個任務。莫扎特便對在座的朋友預言貝多芬不久將震驚世界。可惜, 貝多芬的母親去世,而他的父親又經常酗酒,使貝多芬成為了家庭經濟的支柱。幸好當時華特斯坦伯爵及資產家布魯寧遺孀對他提供了援助,使他解決了經濟上的問題。貝多芬的音樂才能雖然受到很多人欣賞,但成為貴族們的樂師卻並非他的理想。結果他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作曲家,不再以專門為皇室貴族寫作音樂維生。生於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貝多芬,一方面向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扎特和海頓學習,另一方面亦受到當時社會上鼓吹自由、平等、博愛等精神的影響,作品亦表現了跨時代的力量,形成了他獨特的個人風格。

在維也納的前十年,貝多芬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可惜他在二十八歲開始,聽覺便出現問題,這對一個音樂家實在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命運的挫折使貝多芬一度十分沮喪,甚至曾經興起了輕生的念頭,但貝多芬沒有向命運屈服,他決定向命運挑戰!社會背景、命運的挫折及個人對生命的熱愛使他在聽覺日漸衰退的情況下,用心靈的聽覺去作曲。他把他的激情注入作品,產生了澎湃洶湧,震撼人們心靈的音樂。他的作品不論在音域範圍、力度對比、和弦運用方面都比傳統作品有更多的變化,使音樂脫離了古典樂派典雅的模式,為音樂史上開創新紀元,因此後世譽他為「樂聖」。

1827年 ,貝多芬因肝病而逝世,享年57歲。三天之後下葬於威靈公墓,在維也納出現盛大的送葬場面,估計約有一萬多人參加送葬行列 ,場面更盛於皇室貴族的出殯儀式。

和莫扎特及海頓相比,貝多芬的作品數量較少,但以作品的價值及對後世音樂的影響力,其作品卻絕不遜色。他的作品有:

著名的九首交響曲(Symphony) 包括---

第三號交響曲---英雄(Eroica)

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第六號交響曲---田園(Pastoral)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在樂曲的第四樂章加入四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獨唱及混聲合唱,把器樂與聲樂互相結合,是交響樂的新嘗試。

協奏曲 (Concerto)---

五首鋼琴協奏曲 ,包括第五號 ---『皇帝』(Emperor)、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及一首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協奏曲......

奏鳴曲(Sonata)---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Pathetique)、 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Moonlight)、第二十一號 鋼琴奏鳴曲--『華特斯坦』(Waldstein)、 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Appassionata)、小提琴奏鳴曲第五號『春』(Spring)、 小提琴奏鳴曲第九號『克洛茲爾』(Kreutzer)......

序曲(Overture)---

『蕾奧諾拉』(Leonore)序曲( 第一號、第二號、 第三號)、普洛米修斯序曲 、柯里奧蘭序曲、 歌劇『費德里奧』(Fidelio)序曲 ......



要聆聽貝多芬的主要作品可到以下網站:

http://www.wwwart.com.tw/classic/

要知道更多有關貝多芬的資料,可到以下網站瀏覽:

http://home.pchome.com.tw/art/yili27/

相片來源:

http://home.talkcity.com/ComputerCt/etbeethoven/life.html

小小練習:

http://www.hkedcity.net/iclub_files/a/1/95/webpage/worksheet/mc/beeth.htm
2007-12-13 2:34 am
Ludwig van Beethoven (English IPA: /ˈlʊdvɪg væn ˈbeɪtoʊvən/; German IPA: [ˈluːtvɪç fan ˈbeːthoːfn], baptized December 17, 1770,[1] died March 26, 1827 (aged 56)) was a German composer and virtuoso pianist. He wa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eras i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nd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influential musicians of all time.
Born in Bonn, Germany, he moved to Vienna, Austria, in his early twenties and settled there, studying with Joseph Haydn and quickly gaining a reputation as a virtuoso pianist. Beethoven's hearing gradually deteriorated beginning in his twenties, yet he continued to compose masterpieces, and to conduct and perform, even after he was completely deaf.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德語: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受洗於德國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去世),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歐洲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揮家。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歌曲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在中国,貝多芬被尊稱為樂聖。
2007-12-13 2:31 am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德語: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受洗於德國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去世),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歐洲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揮家。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歌曲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在中國,貝多芬被尊稱為樂聖。
Ludwig van Beethoven (English IPA: /ˈlʊdvɪg væn ˈbeɪtoʊvən/; German IPA: [ˈluːtvɪç fan ˈbeːthoːfn], baptized December 17, 1770,[1] died March 26, 1827 (aged 56)) was a German composer and virtuoso pianist. He wa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eras i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nd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influential musicians of all time.
Born in Bonn, Germany, he moved to Vienna, Austria, in his early twenties and settled there, studying with Joseph Haydn and quickly gaining a reputation as a virtuoso pianist. Beethoven's hearing gradually deteriorated beginning in his twenties, yet he continued to compose masterpieces, and to conduct and perform, even after he was completely deaf.

音樂
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弦樂四重奏。帶Op編號的作品有138部。至於帶有WoO.標籤的作品則有205部,表示該作品是「Werke ohne Opus-Nummer」(不帶Op編號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有很多在他生前都被發表了,但是他並不認為這些作品值得配上一個Op號。而比較少見的是帶「Hess」編號的作品,共14卷,這些作品是由瑞士作曲家威利·黑斯(Willy Hess)為貝多芬作品全集作出的補充。
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悲愴奏鳴曲》和《月光奏鳴曲》等等。其32首編號鋼琴奏鳴曲,包括《悲愴》和《月光》等被漢斯·馮·彪羅尊稱為鋼琴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為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他早期的音樂,受海頓和莫扎特的古典主義風格影響很大,如第一交響曲。而在早期鋼琴奏鳴曲,如《悲愴》中,其和聲特點,八度的頻繁以及豐富厚實的織體,體現了穆齊奧·克萊門蒂和楊·杜賽克對貝多芬的影響。到了中後期,作品越發表現出他強烈的個人風格,貝多芬甚至借音樂直白自己的理想和訴求。貝多芬可以說繼承了德奧作曲家巴赫,海頓和莫扎特的音樂精髓,將古典主義音樂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極限。當時巴赫的音樂還有待人們的發掘。但貝多芬的老師內弗在教學中已經讓貝多芬感受到這位「歐洲音樂之父」的過人之處,貝多芬曾說過「他不是小溪(Bach),而是大海。」
1855年,W·德蘭茲提出了對貝多芬創作時期的著名三分法。雖然這一划分不斷遭受批評,說其中有過分絕對化和不夠確切的現象,但是它卻非常有助於人們體會貝多芬創作風格的發展。第一階段是1804/05年前,是早期階段。這期間,貝多芬非常明顯的顯示出他對古典主義傳統的依賴。1805到1814年則是旺盛的中期。貝多芬大部分有名的作品都誕生於此時期。經過低谷之後,1819年的貝多芬顯示出晚期的創作特徵,自省而神秘,作品規模進一步被擴大。
Music
Further information: Beethoven's musical style and innovations, Beethoven and C minor, and List of compositions by Ludwig van Beethoven
Beethoven is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giants of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occasionally he is referred to as one of the "three Bs" (along with Bach and Brahms) who epitomize that tradition. He was also a pivotal figur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18th Century musical classicism to 19th Century romanticism, and his influence on subsequent generations of composers was profound.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05: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2000051KK024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