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場的由來同埋歷史,仲有演變過程!

2007-12-12 11:55 pm
香港商場的由來同埋歷史,仲有演變過程!

回答 (2)

2007-12-13 12:21 am
✔ 最佳答案
西港城.




背景資料

地點:上環德輔道中 323 號
建成年份: 1906 年



歷史淵源

西港城前身為舊上環街市北座大樓,於 1990 年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法定古蹟,現時為全港最古老的街市建築物。
自毗鄰的市政大廈落成後,上環街市北座大樓於 1989 年已停用空置。
市區重建局(前土地發展公司)於 1991 年展開修葺工程,將之改建為傳統行業及手工藝中心,並易名為西港城。 於 2003 年再進行翻新工程,交由德藝會有限公司管理,並運用活化再利用的概念,增添主題餐廳及多家特色商店,為西港城及周邊環境注入新的經濟生命力,成為匯聚古蹟、商貿、美食、藝術的香港文物。




建築特色


西港城的結構屬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此種建築風格於 1901 至 1918 年期間在英國非常風行。





大樓外型古樸,對稱軸線設計,空間寬敞實用。
以紅磚及花崗石砌成主要結構,利用石塊色彩及紋理製造多色效果,而角樓外牆附有帶狀磚飾。
面向摩利臣街的一樓建有拱廊,正門上亦立有大型圓拱,配合拱型大窗台及典雅的百葉窗廉,設計雅緻。
鑄鐵大柱的結構、屋頂的鋼樑架及花崗石梯階,突顯當時超卓的建築技巧。
為適應香港氣候及配合建築物料的供應,建築物的斜屋頂以中國式捲狀瓦片鋪設,表現香港早期西式建築物所揉合的東方色彩。
大樓原本只有兩層,每層面積約 1,120 平方米。前土發公司利用其高樓底,以獨立裝嵌方式在兩層之間增建一層,並打通一樓天花,除可擴充內部可運用的空間外,亦避免影響大樓原有設計及結構。



今天的西港城

市區重建局在2003年為《西港城》進行一連串公開招標及甄選程序。以善用公營資源及私營機構的靈活性為基礎構想,活化保護文物為目標,最終委任時代生活集團屬下之德藝會有限公司作為《西港城》管理人。
管理人除了法律上有責任保養及維修歷史建築文物達到指定標準外,亦被授予釐定租戶組合及其條款之決定權。並同時保證市區重建局一個基本回報及按收入比例之利潤分配。因此,《西港城》作為一級保護文物,其長遠保養維修不但無須動用公帑,更可有一定的保證收益。
自2003年5月起,時代生活集團引入嶄新的管理模式,即使於沙士期間,仍能短期內全面租出,西港城約3萬呎之地方,租務收入更創下新高,引入了多個品牌及商鋪進駐,並贏得本地市民與旅客的蒞臨惠顧。其商戶包括可以載歌載舞,媲美上海《百樂門飯店》的《大舞臺飯店》,亦成為了香港一個獨特婚姻場地。今天的《西港城》,其歷史建築不但受法律永久保護,還印證了公營及私營機構攜手合作亦可相得益彰。



2007-12-13 12:39 am
香港以前衹是一個漁村,在每月一個習慣的日子大家拿些漁獲擺到岸邊賣[就好比現在西貢海旁]。漸漸便形成一處商販的集散地,這便是商場的芻型。
到英國佔領後,人口也多起來了,各地都有商人來這裡做貿易,中國人也在今荷李活道,近東華醫院對開的地方,買賣各地土產,葯材。這地方即“大笪地”現在為荷李活公園。後來更形成了現今的南北行。
英國人眼見有生意可做,這時候也開設了賣洋貨公司。“先施”“永安”這些公司首先出現。
到四九年有專賣國貨的“國貨公司”。
到七十年代,日本人開設專賣日本貨的“大丸”。
“沙田廣場”“太古城”又晚了好幾年。
“朗豪坊”“A P M”就更是近年才出現的。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44: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2000051KK016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