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的故事~快D咼~

2007-12-12 4:01 am
詳細D~花木蘭的故事~快D咼~

回答 (3)

2007-12-12 6:42 pm
✔ 最佳答案
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木蘭辭》

語釋﹕
唧唧又唧唧,木蘭對著門織布,沒有聽到織布機的聲音,只聽到她的嘆息聲。問她想什麼?問她想起什麼?「我也沒有想什麼,我也沒有想起什麼,昨晚看到徵兵的文書,可汗大規模徵募兵源,一卷又一卷的召集令中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去買鞍馬,從此替父親出征。」


到東市買駿馬、到西市買座墊和墊褥、到南市買馬籠頭、到北市買長鞭。早晨告別父母離開,晚上住在黃河旁邊,沒有聽到爺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濺濺的流水聲;沒有聽到爺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燕山敵人馬匹啾啾的叫聲。

趕赴萬里機密性的軍事行動,像飛一樣度過重重關口與山嶺。北方的寒氣傳來打更的梆子聲,寒冷的月光照在鐵甲戰袍上。身經百戰的將軍戰死了,經過十年的征戰,壯士終於凱旋歸來。

回來見天子,天子高坐明堂。依照所記的功勳升到極高的職位,賞賜成千成百。可汗問她想要什麼?「木蘭無意作尚書郎,希望借我日行千里的精壯駱駝,送我回故鄉。」

爺娘聽到女兒回來,出城迎接。姊姊聽到妹妹回來,對著門急急化妝。弟弟聽到姊姊回來,趕緊磨刀宰殺豬羊。打開我東閣的門,坐我西閣的床。脫我戰時的衣袍,穿上舊時的衣裳。對著窗整理鬢髮,對著鏡子貼上花黃。出門看同袍,同袍都驚訝道:「一同生活了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雌兔腳步一樣跳躍,目光一樣模糊。當兩兔靠近在地面奔跑時,又如何能夠辨別雄雌?


《木蘭辭》的體裁介紹

樂府民歌的風格是樸質爽朗而又剛健,而膾炙人口的就是其中的表表者。《木蘭辭》 主要以五言為主,也夾雜少量七言、九言的句子,所以是一首雜言詩。


《木蘭辭》是北方民間敘事詩的傑作,許多家誦戶曉的木蘭從軍故事,都是根據木蘭辭改編來的。原詩文字創造了木蘭這位女英雄的形象。作者在刻畫這形象時,用現實生活的描寫來烘托,同時採用了濃厚的民歌情調。


《木蘭辭》敘事明瞭,語言淺白,娓娓道出了一個女孩兒的傳奇故事,一個女孩子,在年邁的父親接到從軍令後,毅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奔赴沙場,多年的戎馬生涯漫長而艱苦,“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當告別九死一生的疆場,得到了天子的獎勵,非常意外而動人的事情發生了,木蘭辭去了一切官爵與利祿,唯一願望是回家鄉。終於回家了,欣見久別重逢的親人。最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當木蘭脫去戰袍,穿上自己的女兒裝,出門招呼送她回故里的伙伴,伙伴個個驚呆了,原來他們朝夕相處的木蘭是個女孩兒!

有很多人上戰場是因為宏大的理想或野心,諸如建立功名,發財升官等等,木蘭不是,她上戰場的動機非常簡單,就是替父親盡一份應盡的義務,自己為雙親盡一份孝心,如母親般地呵護年幼的弟弟。然而她的純真善良,勇敢與吃苦的犧牲精神,淡泊名利的超凡脫俗品格,使她成為中國傳統和文化中完美的女孩子的形象,也是後世傳誦她的根本原因。

自漢代起,民間開始修建木蘭祠,每年四月初八木蘭生日致祭,謂木蘭祠。歷經各代,香煙不絕。祠祀木蘭的廟宇遍布神州,較為遠古而著名的有安徽亳州木蘭祠、河北完縣木蘭祠、河南虞城木蘭祠、湖北黃陂木蘭祠、陝西延安萬花山木蘭祠等。

木蘭,這個因善良和孝心而勇敢的女孩兒,終因其傳奇的經歷和高貴品格而超越了人類本身,成為女性的典範,並散發著經久的神性的光彩。
參考: 網址
2007-12-12 4:44 am
生平簡介

對於花木蘭的姓氏、裏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多種說法,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至於出生年代,亦有多種傳說,但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說到籍貫裏居,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以這個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証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當時背景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遊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瞭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參考: yahoo知識
2007-12-12 4:25 am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

《木蘭辭》描述,北朝可汗徵兵抵禦北方民族入侵,女子花木蘭之父亦在受召之列;木蘭不忍見其年邁的父親從軍受苦,又沒有年長的兄弟可以代替老父,她於是自己喬裝成男人,購買鞍馬,代父從軍。

多年後戰事結束,木蘭因軍功彪炳得到可汗召見;可汗雖授以高官厚祿,木蘭卻只請准予解甲返鄉。木蘭獲准返鄉後,回復女性裝扮,昔日同袍才驚覺原來木蘭實為女子。
參考: 維基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41: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1000051KK031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