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村的歷史??

2007-12-11 1:47 am
大圍村的歷史
我想要詳細d

回答 (4)

2007-12-11 1:54 am
✔ 最佳答案
 沙田的大圍原名『積存圍』,是沙田最大的圍村。因而稱為「大圍」。大圍村是沙田十幾條村歷史最悠久的圍村,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

  大圍村有一道拱門,上面寫著『積存圍』三個大字。積存圍是少數僅存的圍村之一,村內『侯王宮』更是沙田廟宇中香火最鼎盛之一。

2007-12-10 18:04:12 補充:
另外,你也可參考:http://hk.geocities.com/itprefect02/untitled14.htm
2007-12-11 2:17 am
大圍村原名積存圍,於明朝萬曆初年建圍,是香港沙田歷史最悠久(1574年建村)以及規模最大的圍村[1]。現時位於大圍火車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大圍村是一條雜姓村,膾炙人口的九約竹枝詞有「大圍風景實如何,村裡人居雜姓多」之語,住著十六姓:韋、陳、吳、楊、黃、李、許、鄭、唐、袁、游、林、駱、譚、莫及蔡,以韋姓最多,成為村中大族,亦只有韋氏族人在圍村內設有祠堂。大圍村亦是沙田九約的鄉村之一。

起源
明朝初年許多人逃避戰亂從東莞遷移到大圍附近,以耕作為生,由於地方治安不靖,共中廿九戶村民發起建圍以保安全,大圍村建成時,四面有池塘,可種蓮養魚及防盜,圍村四角建有圍斗,有小窗可以觀察圍外情況,更有兩門大砲保護圍村。


[編輯] 侯王宮
大圍村侯王宮除供奉侯王爺外,還供奉車大元帥、德福土地、廿九名開村的始祖和三名對圍村有貢獻的英雄神位。相傳侯王爺是宋朝國舅爺楊亮節,南宋末年文天祥及陸秀夫立益王昰,崩於碙州,秀夫復立廣王昺於崖山,楊亮節率眾南下迎帝,遭元兵追殺,秀夫負帝蹈海死,楊亮節操勞過度,病歿官富場,但侯王爺真正的身份仍有存疑。

侯王宮早期儼然大圍村的雜性祠堂和村公所,舉凡村中大小爭執都交侯王宮處理,直到1976年大圍村村公所落成才接手處理村務。侯王宮是沙田區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

orw1

[編輯] 韋氏宗祠
大圍村、上徑口村及田心村韋姓村民據傳為漢朝淮陰侯韓信的後人,韓信被呂后設計殺害,蕭何命蒯徹匿藏韓信之子於南粵,隱姓埋名,取韓字之半,改姓韋,是為今日中山翠薇村、沙田三村和西貢沙角尾村韋氏家族的源頭。大圍韋氏宗祠門頂橫匾題為「京兆堂」,兩旁對聯「淮陰世澤」和「京兆家聲」,顯然與韓信大有關連,據說韋氏宗祠內供奉的神主牌背後皆書「韓」字,以示飲水思源,不忘祖先之意。

大圍村韋氏始祖建元祖先由中山翠薇村遷移至深圳居住,十四歲時到元朗當牧童,一日返回深圳老家發覺父母及全部村民為鄰村袁姓村民所屠殺,建元祖逃亡回元朗,娶妻後偕家眷遷居沙田建基立業。

交通
港鐵東鐵綫大圍站
九巴72A、80
專線小巴63A、63B、63K、64K

[編輯] 參見
香港圍村
沙田古今風貌:歷史掌故 大圍 (第14-19頁)《1997年,沙田區議會編印》
參考: 沙田區議會:地區特色及盛事
2007-12-11 2:14 am
大圍村原名積存圍,於明朝萬曆初年建圍,是香港沙田歷史最悠久(1574年建村)以及規模最大的圍村[1]。現時位於大圍火車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大圍村是一條雜姓村,膾炙人口的九約竹枝詞有「大圍風景實如何,村裡人居雜姓多」之語,住著十六姓:韋、陳、吳、楊、黃、李、許、鄭、唐、袁、游、林、駱、譚、莫及蔡,以韋姓最多,成為村中大族,亦只有韋氏族人在圍村內設有祠堂。大圍村亦是沙田九約的鄉村之一。

[編輯] 起源
明朝初年許多人逃避戰亂從東莞遷移到大圍附近,以耕作為生,由於地方治安不靖,共中廿九戶村民發起建圍以保安全,大圍村建成時,四面有池塘,可種蓮養魚及防盜,圍村四角建有圍斗,有小窗可以觀察圍外情況,更有兩門大砲保護圍村。


[編輯] 侯王宮
大圍村侯王宮除供奉侯王爺外,還供奉車大元帥、德福土地、廿九名開村的始祖和三名對圍村有貢獻的英雄神位。相傳侯王爺是宋朝國舅爺楊亮節,南宋末年文天祥及陸秀夫立益王昰,崩於碙州,秀夫復立廣王昺於崖山,楊亮節率眾南下迎帝,遭元兵追殺,秀夫負帝蹈海死,楊亮節操勞過度,病歿官富場,但侯王爺真正的身份仍有存疑。

侯王宮早期儼然大圍村的雜性祠堂和村公所,舉凡村中大小爭執都交侯王宮處理,直到1976年大圍村村公所落成才接手處理村務。侯王宮是沙田區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


[編輯] 韋氏宗祠
大圍村、上徑口村及田心村韋姓村民據傳為漢朝淮陰侯韓信的後人,韓信被呂后設計殺害,蕭何命蒯徹匿藏韓信之子於南粵,隱姓埋名,取韓字之半,改姓韋,是為今日中山翠薇村、沙田三村和西貢沙角尾村韋氏家族的源頭。大圍韋氏宗祠門頂橫匾題為「京兆堂」,兩旁對聯「淮陰世澤」和「京兆家聲」,顯然與韓信大有關連,據說韋氏宗祠內供奉的神主牌背後皆書「韓」字,以示飲水思源,不忘祖先之意。

大圍村韋氏始祖建元祖先由中山翠薇村遷移至深圳居住,十四歲時到元朗當牧童,一日返回深圳老家發覺父母及全部村民為鄰村袁姓村民所屠殺,建元祖逃亡回元朗,娶妻後偕家眷遷居沙田建基立業。
2007-12-11 2:11 am
大圍村原名積存圍,於明朝萬曆初年建圍,是香港沙田歷史最悠久(1574年建村)以及規模最大的圍村[1]。現時位於大圍火車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大圍村是一條雜姓村,膾炙人口的九約竹枝詞有「大圍風景實如何,村裡人居雜姓多」之語,住著十六姓:韋、陳、吳、楊、黃、李、許、鄭、唐、袁、游、林、駱、譚、莫及蔡,以韋姓最多,成為村中大族,亦只有韋氏族人在圍村內設有祠堂。大圍村亦是沙田九約的鄉村之一。

起源
明朝初年許多人逃避戰亂從東莞遷移到大圍附近,以耕作為生,由於地方治安不靖,共中廿九戶村民發起建圍以保安全,大圍村建成時,四面有池塘,可種蓮養魚及防盜,圍村四角建有圍斗,有小窗可以觀察圍外情況,更有兩門大砲保護圍村。


[编辑] 侯王宮
大圍村侯王宮除供奉侯王爺外,還供奉車大元帥、德福土地、廿九名開村的始祖和三名對圍村有貢獻的英雄神位。相傳侯王爺是宋朝國舅爺楊亮節,南宋末年文天祥及陸秀夫立益王昰,崩於碙州,秀夫復立廣王昺於崖山,楊亮節率眾南下迎帝,遭元兵追殺,秀夫負帝蹈海死,楊亮節操勞過度,病歿官富場,但侯王爺真正的身份仍有存疑。

侯王宮早期儼然大圍村的雜性祠堂和村公所,舉凡村中大小爭執都交侯王宮處理,直到1976年大圍村村公所落成才接手處理村務。侯王宮是沙田區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


[编辑] 韋氏宗祠
大圍村、上徑口村及田心村韋姓村民據傳為漢朝淮陰侯韓信的後人,韓信被呂后設計殺害,蕭何命蒯徹匿藏韓信之子於南粵,隱姓埋名,取韓字之半,改姓韋,是為今日中山翠薇村、沙田三村和西貢沙角尾村韋氏家族的源頭。大圍韋氏宗祠門頂橫匾題為「京兆堂」,兩旁對聯「淮陰世澤」和「京兆家聲」,顯然與韓信大有關連,據說韋氏宗祠內供奉的神主牌背後皆書「韓」字,以示飲水思源,不忘祖先之意。

大圍村韋氏始祖建元祖先由中山翠薇村遷移至深圳居住,十四歲時到元朗當牧童,一日返回深圳老家發覺父母及全部村民為鄰村袁姓村民所屠殺,建元祖逃亡回元朗,娶妻後偕家眷遷居沙田建基立業。



希望我d資料help到你啦!!!^^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4 18:01: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0000051KK023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