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 百分一 會叫做「厘」,來源係乜?

2007-12-10 8:25 pm
點解 百分一 會叫做「厘」,來源係乜?

回答 (2)

2007-12-12 8:18 am
✔ 最佳答案

Q:點解 百分一 會叫做「厘」,來源係乜?

A:「厘」原應爲「釐」,而把厘解作百分之一,亦是於史有據:

其實早在三國時就已有「釐」作為量度單位的出現。數學家劉徽在計算圓周率的過程中,就用到尺、寸、分、釐、毫、秒、忽等7個長度單位。當時的一尺就約等於十寸、一寸為十分、一分為十釐、一釐為十毫、一毫為十秒、一秒為十忽。對于忽以下的更小單位則不再命名,而統稱爲「微數」。 他為《九章算術》注釋時,也沿用以上單位。

其後於公元四世紀左右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的上卷亦有類似的解釋:

「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蠶吐絲爲忽,十忽爲一絲,十絲爲一毫,十毫爲一釐,十釐爲一分,十分爲一寸,十寸爲一尺,十尺爲一丈,十丈爲一引,五十引爲一端,四十尺爲一匹,六尺爲一步,二百四十步爲一畝,三百步爲一里。」

從以上我們看到中國早期已有十進制度,及今天經常接觸的某些度量衡單位,如毫、釐、分、寸、尺、丈等。當時最少的長度單位是忽,忽所指的是蠶吐絲的寬度。蓋因古時有養蠶取絲以製布,故最細的單位以蠶絲的寬度為主,如忽及絲二單位;而寸、尺、丈這些單位則源自人體量度單位,早於周制已沿用。古時的度量衡制正與民生息息相關。

最重要的是,我們可看到當時的一釐就已等於十毫,一分等於10釐的情況。就如今天一釐米等於 十毫米、一分米等於十釐米的情形。基於自周朝以來尺和寸乃是最常用的基本長度單位(如《漢書.律曆志》及《說文解字》中就常提及尺及寸兩種基本單位),而當時基本單位「寸」的百份之一就是釐。故「釐」作百分一的定義應自古已有。

度量衡於近代史中,即自民國4年(1915年)二月起,政府公布《權度法》,並實行公制。但當時仍沿用古時的單位命名,即計有公忽、公絲、公釐、公分、公寸、公尺、公丈、公引、公里等。其中以公尺為最基本的單位,並以米原器兩端之距離爲準則,故公尺又有米之稱。

有了米指公尺這名字,在民國後其他單位亦有相對的名字。公尺以下的單位有以下稱呼:如公忽又稱微米(「微」即被解作米的10-6次方)、公絲稱忽米(「忽」即解作米的10-5次方)、絲米中的「絲」即解為米的10-4次方、公釐即毫米(「毫」即解作米的10-3次方)、公分即厘米(「厘」即解作米的10-2次方)、公寸即分米(「分」即解作米的10-1次方) 。公尺即米。而公尺以上有以下稱呼:十米為之一公丈、百米為之一公引、千米為之 一公里 。當然基於1959年6月及1984年2月新中國政府對度量衡名字的重新制定,不少稱呼已不列為法定單位,如絲及忽等;但厘解10-2次方、毫解10-3次方、微解10-6次方等仍保留為法定單位。

因此「厘」作10-2次方的解法,蓋自古已有,亦見證了中國古代亦已有十進制,十進制非西方之物。
2007-12-10 11:06 pm
根據新華字典的解說: 厘原為釐

(形聲。從裡,從“裡”,表示與居住家居有關。本義:家福;幸福)

祠官祝釐。《漢書·文帝紀》。如淳注:“福也。”
上方受釐坐宣室。《漢書·賈誼傳》
逆釐三神者。揚雄《甘泉賦》。服虔注:“福也。”
又如:恭祝新釐

極小,極少量 [slightest]。如:分釐不差
長度單位,尺的千分之一 [li,one thousandth of a Chinese foot]。又如:厘毫(毫厘)

重量單位,兩的千分之一 [li,one thousandth of a tael]

地積單位,畝的百分之一 [li,one hundredth of a mu]

利率單位。對於年利一厘為百分之一;對於月利一厘為千分之一
字典裡並沒有註明來源,相信只是因為厘代表極少量而引用於百分一吧。


收錄日期: 2021-04-11 15:49: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10000051KK009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