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

2007-12-10 4:55 am
春秋五霸中,為什麼只有「楚莊王」係有個「王」字,其他的都是x x 公?這稱呼(楚莊王)跟他「問鼎」有沒有關係?

回答 (1)

2007-12-10 5:58 am
✔ 最佳答案
楚莊王有別於其他的國君稱為『王』,是因為楚國並非周王的封國。
春秋時代,雖然周室已經衰微,但所有受周室冊封的『中原國家』(如晉、齊、宋、秦)國君的稱號仍根據西周初年的封建制度,都不是能為王,當時中原只有一個王,就是周王(或稱為周天子)。其他國家的國君是被周天子冊封的,名義是周天子的臣下,只可以以封爵自稱。
爵號也分公、侯、伯、子、男五級,封地則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最初只有宋國國君封為公(因宋國其實是商朝的後裔,商朝被周室所滅,為表示周室尊重商朝遺民,故封宋國國君為最高等的公),至於與周室有姻親關係的大封國如齊、晉等國國君稱為侯,較小或較後期分封的封國國局稱為伯(如鄭國、蔡國)。但其實五級爵位的意思到春秋時代意義不大,因為很多國家不論國土多少,與周室關係怎樣,只要有一定實力都以爵位最高的『公』為國君的稱號,但春秋時代,中原列強國君最多敢稱為『公』,未敢與周天子平起平坐,自稱為王。
但南方的楚國本身並非西周的封國,楚國位於南方的長江流域,在西周至春秋早期都被視為蠻夷,並非屬中華文明,而早在楚武王時代(公元前704年),楚國國君因周室不肯分封楚國為封國,而自稱為王。同樣是南方國家的吳國及越國,比楚國更遠離中原,故立國時與周室毫無關係,故一早自稱為王。故在春秋時代,楚、吳、越的國君可稱王,晉、秦、齊等中原大國因名義上仍是周天子的封國,故國君只可稱為公。
直到戰國中期,魏惠王及齊威王在徐州舉行盟會,互尊對方為王,各中原諸侯國的國君才紛紛自稱為王,以下是各國首個自稱為王的國君:
齊:齊威王 秦:秦惠王 魏:魏惠王 韓:韓宣惠王 趙:趙武靈王 燕:燕易王
參考: 本人之前的最佳回答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0: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9000051KK042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