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哪些著名人物(例如:政治家,歌手等等)在4月生日?

2007-12-10 4:09 am
請問有哪些著名人物(例如:政治家,歌手等等)在4月生日?(最好註明日期)

回答 (2)

2007-12-10 8:50 am
✔ 最佳答案
4/1
作曲家及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被稱為浪漫主義最后的大師之一,最著名的作品為合唱交響曲《鐘》、鋼琴曲《柯瑞利變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
三船敏郎(Toshiro mifune)日本電影演員,曾演出日本影史上的經典名片《山本五十六》、《亂》及好萊塢電影《中途島》等。
歌手羅杰達特依(Roger Daltry),為“誰”合唱團的主唱,亦身兼導演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是人性心理學的創立者,著有《人格心理學》。
4/2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丹麥童話作家,著有《丑小鴨》和《國王的新衣》、《賣火柴的女孩》等童話,此外他也是劇作家暨詩人。
德國表現主義者、超現實派畫家、雕刻家恩斯特(Max Ernst),著名的畫作有,《雨后的歐洲》、《圖騰與禁忌》等。
汽車制造商克萊斯勒(W. P. Chrysler),所創辦的汽車公司,名列美國前三大汽車公司之一。
亞歷堅尼斯(Alec Guinness)英國電影、舞台、電視演員。
4/3
珍古德(Jane Goodall)野生動物研究者,她多年與黑猩猩生活在一起,觀察研究它們。著有《人類的陰影》、《岡貝的猩猩》等書。
美國黑人諧星、電影演員艾迪墨菲(Eddie Murphy),因《比佛利超級警探》成名,近作有《怪醫杜立德》。
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美國電影演員,曾連續四年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并二度因《碼頭風云》、《教父》獲得金像獎。
德國總理科爾(Helmut Kohl),在其任內完成東西德統 。
4/4
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法國作家,著有小說《情人》、電影劇本《廣島之戀》,并曾執導過電影《印度之歌》,同時也是新聞記者、電視訪問節目主持人。
法國拿破化時代的歷史及肖像畫家普律東(Pierre-Paul Prud'hon),有多幅畫作收藏于羅浮宮。
耶魯大學校長吉邁帝(A. Bartlett Giamatti),他也是比較文學作家以及職棒主席。
4/5
布克華盛頓(Booker T. Washington)非裔美國教育領袖,創立了“塔斯克基學院”,同時也是作家,著有《超越奴役》。
台灣戲劇學者及劇作家姚一葦,著有《欣賞與批評》等評論集,以及《傅青主》等劇。
台灣新派二胡演奏家溫金龍,以“中樂西奏”的獨特風格著稱。
英車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研究歐幾里德的幾何原理創立演繹法。
蓓蒂戴維絲(Bette Davis)美國電影女演員,擅長扮演神經過敏的女人,代表作有《危險》、《無賴蕩婦》。
4/6
胡迪尼(Harry Houdini)魔術表演者,他是杰出的遁逃朮藝朮家,從束縛衣到水中加鎖的沉箱,全都難不倒他。
“蘋果電腦”總裁史卡利(John Sculley)。
美國飛機設計家道格拉斯(D. W. Douglas),同時也是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的創辦人。
指揮家普烈文(Andre Previn),曾任倫敦交響樂團指揮,也是鋼琴家、作曲家。
珍娜林(Janet Lynn)溜冰選手,她曾獲得五屆美國花式溜冰冠軍。
4/7
森卡(Ravi Shankar)印度西塔演奏家、作曲家,也是印度國家管弦樂團創始人。
法國廚師侯布匈(Joel Robuchon),曾經獲Gault et Millau票先為“世紀名廚”,現任“夏敏”(Jamin)餐廳大廚。
丹麥玩具制造商、“樂高”玩具發明人克理斯金森(Ole Kirk Christiansen)。
4/8
台灣知名電影導演侯孝賢,作品有《童年往事》、《風柜來的人》、《戲夢人生》,因《悲情城市》一片而場名國際。
前美國第一夫人貝蒂福特(Betty Ford),曾創立戒酒中心。
4/9
法國演員楊波貝蒙 (Jean-Paul Belmondo),在高達導演的新浪潮電影《斷了氣》中,飾演一位不受道德束縛的反英雄人物,一炮而紅,深受歐洲青年崇拜。
美國著名歌手羅貝森(Paul Robeson),也是演員、學者、美式足球選手,電影作品有《驕傲的山谷》、《水上舞台》。
美國成人雜志《花花公子》發行人休海夫納(Hugh Hefner)。
4/10
克萊兒布斯魯斯(Claire Booth Luce)美國《時代》雜志發行人亨利魯斯之妻,同時也是眾議員駐意大利大使。
匈牙利裔美國籍新聞記者、發行人普立茲(Joseph Pulitzer),他創立了一年一度的新聞及藝朮獎。
美國第一位女性內閣閣員柏金斯(Frances Perkins),她在小羅斯福總統當政時擔任勞工部部長,為期12年。
喬治羅素(George Russell)愛爾蘭詩人、神秘主義者,以筆名AE聞名,是愛爾蘭文藝復興的重要領導者。
派里(Matthew C. P erry)美國海軍將軍,他開啟日本的門戶,使日本與西方展開貿易與外交關系。
電影演員、橋牌選手奧瑪雪瑞夫(Omar Sharif),代表作為《齊瓦哥醫生》,由英國名導演大衛連執導。
奧克蘭“突擊者”美式足球隊教練麥登(John Madden),他曾經指導112場比賽,贏得“超級杯”球賽,同時他們也是運動評論員,獲得9次“艾美獎”最佳運動評論員。
4/11
查爾斯伊凡斯休斯(Charles Evans Hughes)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因出馬競選總統而辭去職務。后返回司法界擔任大法官。
民權改革家瑪麗歐文頓(Mary W. Ovington),她也是NAACP的創立會員及理事主席。
專欄作家古德曼(Ellen Goodman),曾獲普立茲獎,執筆的專欄為“轉捩點”。
伊漱肯尼迪(Ehtel Kennedy)羅伯肯尼迪(約翰肯尼迪總統之弟)之妻,育有11名子女。
牛津大學聖安尼學院院長雷蒙卡爾爵十(Sir Raymond Carr)。
奧克蘭“突擊者”美式足球隊教練麥登(John Madden),他曾經指導112場比賽,贏得“超級杯”球賽,同時他們也是運動評論員,獲得9次“艾美獎”最佳運動評論員。
4/12
韓考克(Dr. Herbie Hancock)爵士鋼琴演奏家,他也是作曲家、作家、演說家。
香港流行音樂作曲家及唱片制作人倫永亮。
美國原住民領袖班克斯(Dennis Banks),他是奇普瓦族人,并為“美國印第安人運動”領導人,曾占據“傷膝溪大屠殺”事件遺址,目前在獄中服刑。
辛辛那提“紅入隊”棒球隊內野及外野手羅斯(Pete Rose),他也是參賽次數最多、打擊數最多、安打數最多的紀錄保持人。
法國抽象畫家德洛內(Robert Delaunay),最早將顫動的色彩引進立體主義而形成“神秘”運動,是最早的抽象畫家之一。
西班牙歌劇女高音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e),以演唱《浮士德》中的瑪格麗特登上大都會歌劇院舞台,于世界各地第一流的歌劇院演出。
聯合國代表、紐約市規划者特里(Marietta Tree)。
4/13
杰佛遜(Thomas Jefferson)美國總統,他是美國憲法起草人,曾在華盛頓總統任職期間擔任國務卿,在其總統任內向法國購買路易斯安那州。他也是學者、建筑師,維吉尼亞大學不但是由他所創立,連校舍建筑也是他親手設計。
美國連鎖商店大亨伍爾活斯(Frank W.Woolworth),他在紐約市所建的伍爾活斯大廈,有一段時間曾是世界最高的建筑。
貝克特(Samuel Beckett)愛爾蘭籍諾貝爾獎得主、劇作家,他也是詩人及小說家,著有《莫洛伊》﹔曾與美國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合作拍片,作品有《電影》。
電影制片及導演杜南(Stanley Donen),他也是編舞家,作品有與金凱利合作的《萬花嬉春》、《紐約的一天》。
電影演員隆凰瑪(Ron Perlman)。
爵士樂顫片琴演奏者查爾斯(Teddy Charles),他也是作曲家與編曲家。
2007-12-10 4:50 am
1894年4月17日] 赫魯雪夫 (冷戰期間蘇聯的主要領導人)出生

赫鲁雪夫,全名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鲁雪夫(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 俄語: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1894年4月17日卡利諾夫卡 - 1971年9月11日莫斯科),前蘇聯領導人。

早年長期在烏克蘭工作,曾任烏克蘭第一書記。二戰期間曾參與指揮保衛基輔。在烏克蘭期間的農業政策相對務實,使得烏克蘭的糧食生產在蘇聯集體化運動之後得到了一定恢復。

從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58年--1964年)。

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鲁雪夫通過秘密報告的方式,揭露了史達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開世界範圍的去史達林化運動,結束了史達林時代,停止了蘇聯國內的大規模政治鎮壓,釋放了絕大多數古拉格中的政治犯。

赫鲁雪夫主張東西方緩和,以避免核戰爭,他多次訪問美國等西方國家,但他的對外政策仍然導致美蘇核對抗,他是冷戰期間的蘇聯主要領導人,是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飛彈危機等事件的主要策劃者。

赫鲁雪夫嘗試對蘇聯的經濟,特別是農業進行改革。

赫鲁雪夫時代,蘇聯知識分子從史達林時代的政治恐怖中獲得解放,他在任期間,蘇聯的政治氣候空前寬鬆,索忍尼辛等作家得以公開出版作品。蘇聯逐漸變成一個『正常社會』。

赫鲁雪夫重視戰略核武器的作用,大量裁減陸軍和海軍,引起蘇聯軍界人士的極大不滿。他試圖削減黨內官僚的特權,也招致不滿。他的自由化政策更為史達林時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他的領導風格雖然被很多人認為是充滿活力,但也被另一些人認為是激進冒險。有人說他是「魯莽的改革家」。

1964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劃發動了宮廷政變,免除了赫鲁雪夫的一切職務,他被強迫退休,成為『特殊養老金領取者』,自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下臺後鬱鬱寡歡的赫鲁雪夫在鄉間隱居,他在這段期間撰寫了回憶錄,詳細記述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披露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內情,他的家人在蘇聯官方試圖沒收書稿的情況下,秘密將書稿運送到西方出版。

1971年9月11日,曾經叱吒一時的赫鲁雪夫在沉寂中病逝,當時的俄羅斯各大報紙在報導中甚至沒有明顯突出他的名字。

軼聞


在1960年10月聯合國大會會議期間,當菲律賓代表發言抨擊蘇聯在東歐干的正是他們所反對的殖民主義時,赫鲁雪夫脫下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議。成為著名的外交事件。
然而,後來經過對當場照片的分析,發現實際的情況是:赫鲁雪夫在手拿皮鞋敲打的同時,他的兩隻腳上其實都穿著皮鞋。也就是說,赫鲁雪夫提前就預備了一隻額外的皮鞋。他並不是一時興起脫下皮鞋抗議,這個舉動是精心安排過的,典型的蘇聯恐嚇式外交手段。(資料:Herb Cohen: You Can Negotiate Anything)


他關注農業, 認為美國人大量種植玉米,蘇聯人也不該落後,繼而在全國推廣玉米運動。
他評論毛澤東發起的所謂人民公社運動和大躍進,戲稱「蘇聯的共產主義是人人吃馬鈴薯加牛肉,中國的共產主義是喝大鍋清水湯」。

轉載自:★香港全城討論區★http://www.wholehk.com/thread-5394-1-1.html
參考: 香港全城討論區 »


收錄日期: 2021-04-18 16:11: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9000051KK039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