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驚恐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在無預警之下重覆經歷驚恐發作(Panic Attack)。部分患者為了避免在公眾地方病發而引起尬或危險,會發展成廣場恐懼症。 驚恐發作是一種強烈的害怕和不適感受,患者突然地產生一些身體症狀,並在很短時間內達到極嚴重的程度,使患者感到失控、發狂或將要死亡。驚恐發作時患者可能出現部分下列的症狀: 1. 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2. 頭暈、不能立穩或甚至昏倒 3. 心悸或心跳加速 4. 發抖 5. 出汗 6. 惡心或腹痛 7. 發麻或針剌的感覺 8. 面潮熱或蒼白發涼 9. 胸悶或心口痛,全身難受 由於患者通常不能預測驚恐發作的時間,但在有親友陪同下則不會發生,以至親友往往誤會患者誇大病情,而增加心理痛苦。 驚恐症(Panic Disorder) *簡介* 驚恐症是情緒病的一種,患者非因生理或藥物反應而重覆有驚恐感覺。在一般情況下,患者一切正常,但卻可在短時間內或在某個時刻,突然感到一陣焦慮、恐慌,甚至有強烈的死亡威脅感,這種驚恐感會持續產生,對患者造成困擾及影響其社交生活。 大部份患驚恐症的人士為成年人,年齡介乎19至54歲,而女性的患病比率高於男性。 *徵狀* -生理方面 心跳加速、胸口翳悶/疼痛 呼吸急速/困難、感喉嚨哽塞 冒汗、發抖、頭暈、忽冷/忽熱 腸胃不適、手腳麻痺/無知覺/刺痛的感覺等 -行為方面 面對大眾時,說話巴巴結結 在社交場合感覺特別緊張 害怕獨自做某些事情,例如乘搭巴士、到電影院、乘升降機等 -心理方面 害怕與人接觸、怕別人嘲笑和批評 對某種事物或情境有強烈驚恐感,患者亦常有強烈的焦慮病徵 思維不清、害怕死亡、感覺虛幻 過度憂慮會引至情緒低落、自信心下降、暴躁、內疚等 嚴重患者會產生自殺的念頭 *種類* 驚恐症可分為下列幾種: 廣場驚恐症 (Agoraphobia) 較常見的一種驚恐症,多在20至40歲時發生 逃避/害怕到人多的地方,例如商場、電影院、學校等 害怕離家外出、獨處 -社交驚恐症 (Social Phobia) 害怕處於社交場合和與人接觸 這種驚恐症通常於童年後期或少年早期時產生 -單純驚恐症 / 特殊境遇驚恐症 對某些物件、情境或活動感害怕,例如尖銳物品、動物等 這種驚恐症通常由童年時期產生 *成因* -壓力因素 當一個人面對生活或精神上的壓力時,可能會感到驚恐,此乃正常反應。但假若他承受的壓力非常之大或無能力應付時 (例如與家人關係決裂、面對家人/朋友的死亡),身心可能會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產生驚恐感。 *生理因素* 例如患病、睡眠不足、食/飲用過多煙酒咖啡等,會使身體承受更多壓力及刺激,因而引發驚恐、焦慮等反應,漸漸形成惡性循環而導致驚恐症。 *環境因素* 部份青年於孩童/少年時期曾有不愉快的經歷,導致對某些事物或場合非常驚恐。 *治療* 驚恐症雖然沒有即時的生命危險,但嚴重患者可導致有自殺傾向,故不能輕視。治療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部份患者會同時進行此兩種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主要透過改變患者的思想謬誤和不能自控的行為,紓緩其困擾。 *血清素調節劑治療* 主要透過調節腦部血清素去控制病情,以減少焦慮的症狀。但對於越長的病程,藥物治療的效果越差;動物驚恐症大多可不經治療而緩解。 --------------------------------- 驚恐症是情緒病的一種,為了解香港人受驚恐症影響的人口比例、背景資料、症狀特色及求醫意欲,香港健康情緒中心委託香港亞太研究所,於本年4月16至25 日以隨機抽樣形式透過電話訪問了3,004位年齡介乎15至60歲的人士,當中1,446為男性,1,558人為女性。調查顯示有超過百分之四的受訪者患上驚恐症,但他們大部分都得不到適當的診治。 驚恐症的診斷標準為在過去一個月內曾出現三項或以上驚恐發作的身體及情緒症狀,患者會持續擔憂驚恐會再發作而產生逃避行為,因而受到困擾及影響其社交功能。調查發現有133人(4.4%)符合驚恐症的診斷標準,其中44人(33%)為男性,89人(67%)為女性,因此女性比男性患上驚恐症的比率為高。驚恐症的患者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而最受困擾的年齡組別為成年勞動人口,即介乎19至54歲。以這個比率作參考,估計全港15至60歲的人口中,最少有 12萬人為驚恐症患者。 患者會害怕獨自做一些事情,例如到高的地方(37.1%)、乘搭飛機(34.4%) 駕車(30.2%)、到戲院看電影(17.8%)及搭巴士或地下鐵路(12%)。這些種種的困擾更令42.2%的受訪者產生自殺的念頭。 只有約四成驚恐症患者曾求醫,其中49.5%選擇普通科醫生,19.2%選擇身體專科,而18.8%則選擇精神科或心理治療。另外,亦有約四成的病患者曾進行各類型的身體檢查,例如抽血(27.6%)、心電圖檢查(26.4%)、X光檢查(18.3%)或腦掃瞄(9.9%),務求找出病因。但約八成的驚恐症被訪者表示雖然身體檢查結果大致正常,他們仍然會擔心自己的健康。驚恐症病人的醫療開支亦不少,每位花費介乎數百元到十萬元不等,但有六成的求診者在接受治療後,病情仍沒有改善。 現時,調節血清素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心理治療都能有效治癒驚恐症。藥物治療主要是透過調節腦部血清素去控制病情,而認知行為治療則透過改變病人的思想謬誤和不能自控的問題行為,去紓緩患者的困擾。為了喚起市民對驚恐症及其他情緒病的關注,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積極進行公眾教育。另一方面,中心亦會提供認知行為治療,並已為139位家庭醫生提供有關驚恐症及情緒病治療的培訓,令更多有需要的人盡早得到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