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的生平

2007-12-06 3:54 am
豐子愷的生平

回答 (3)

2007-12-06 9:51 pm
✔ 最佳答案
1.生平事跡
  豐子愷1898年(光緒24年)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出世。父親叫豐子愷,是個秀才,他並不經理祖上開設有百年歷史的豐同裕染坊,只是埋頭讀書,應考舉人。3年一次,他已經應了3次試,都沒有中舉。那時候,他已經有6個女兒,沒有兒子,這更使他陷于鬱鬱不歡。豐子愷出世,給全家帶來了歡樂。3年後,37歲的豐子愷再次赴省城杭州參加鄉試,居然考中了。本來,中了舉人後,可再到北京會試,但豐子愷遭逢母喪,丁憂在家,不得上京,只得設塾授徒。自己的前途中止了,豐子愷便寄希望于兒子。子愷6歲時,父親便把他收在座下。

  1914年豐子愷畢業,成績為眾人之冠。隨後考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裏,他受到中國近代文藝先驅者李叔同的藝術熏陶,從此就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

  1919年他畢業師範學校,與同學往上海合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擔任該校美術教師。兩年後,子愷向親友籌借學費,並賣去石門灣下西弄祖宅一棟,赴日本學畫。在日本,他深受日本漫畫家竹久夢二和蕗谷虹兒的影響。歸國後,即以漫畫抒寫古詩意境、兒童生活、社會現實觀感,從1924年起陸續發表于報刊,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愛、贊賞。

   1938年春,豐子愷在漢口得到緣緣堂被毀的消息,這對他來說是巨大的打擊。這時候,恰好桂林師範的校長唐現之來信聘請豐子愷去該校任教。豐子愷于是帶著全家遷往桂林。後來,他又轉往廣西宜山江大學任教,並隨校遷到貴州遵義。1942年,他搬到重慶郊區的沙坪壩,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沙坪小屋建成後,豐子愷便辭去教職,從此專為賣畫寫作為生。

  抗戰勝利次年,豐子愷搭輪船由長江而下,到南京改搭火車。豐子愷踏上闊別十年的上海時,說:“我從京滬火車跨到月臺上的時候,第一腳特別踏著重些,好比同它握手。”

  他去故鄉石門灣憑吊。這個船舶麇集、商賈輻輳的熱鬧城鎮,如今已經面目全非了。勝利還鄉的滿懷喜悅心情終于漸漸地消失殆盡,他對當時的社會十分不滿,深惡痛絕。他引用古人“惡歲詩人無好語”的話,聲稱自己“現在正是惡歲畫家”,但又覺得這種觸目驚心的畫不宜多畫,希望自己的筆“從人生轉向自然”。1949年大陸解放,豐子愷52歲了。此後他專事著譯。他在68歲時,完成《護生畫集》第五集。69歲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那時他住在止海。大字報,逼供信,抄家,關“牛棚”,緊縮住房,下鄉勞動,寫不盡的檢討交代,批鬥,挂牌,游街,克扣工資,豐子愷備受種種精神上的侮辱和肉體上的摧殘。但他橫下一條心,把坐“牛棚”看作參禪,把批鬥看作演戲。夜晚過黃浦江去游鬥,他說是“浦江夜游”;在“牛棚”中被叫去訓話,他好像是去上一回廁所,回到“牛棚”照舊與畫師門談笑風生,或偷偷地作詩填詞。到上海南郊勞動,冷天睡在鋪稻草的泥地上,屋頂隙縫中飄下來的雪積在他枕邊,70多歲的老人早上還得親自到河埠打水洗臉,但他風趣地說:“地當床,天當被,還有一河濱洗臉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回到家裏,不管白天發生過天大的事,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講述一遍,有時甚至避而不談,只要一斤黃酒入肚,仍是吟詩誦詞,談笑自若。

  然而,熱愛這位元老畫家的作品的人,並時刻惴惴不安地關心著他的行為、境況。當老畫家奉命爬上竹梯去貼批判自己的“大批判專欄”時,圍觀的路人中有不少人暗自替這位老人擔心。豐子愷雖然被批成“反革命黑畫家”,實際上群眾心底裏對他更加增添了仰慕之情。

  1974年“四人幫”借批大儒為名,炮製所謂“黑畫展”,豐子愷自然也不能幸免。《滿山紅葉女郎樵》這幅畫原是畫中國近代文學家蘇曼殊的詩句,但畫中有三片紅葉落下,這不成了影射三面紅旗落地嗎?

  做子女的為了關心父親的安全,一次次地勸他以後留意些。豐子愷卻還是我行我素。他給兒子新枚的信中寫道:“……我的畫都是毒草……然而世間有一種人視毒草為香花,世襲珍藏。對此種人,我還是樂意畫給他們珍藏。古人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畫亦如此。”

  1974年夏天,豐子愷右手手指開始麻木,次年8月右手臂也逐漸不能動彈,這對辛勤筆耕了半個世紀以上的豐子愷來說,簡直是極大的為難。9月15日,一代藝術家豐子愷安詳地闔上雙眼,享年77歲。他沒見到“四人幫”垮臺,就在噩夢中與世長辭了。

  不,他沒有在夢中逝去。他醒了!1976年10月的鞭炮聲把他喚醒了!這位藝術家一生的辛勤播種重新受到滋潤和灌溉,在中國各地甚至海外發芽開花。作品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一切!他與讀者同在。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正如他的老友葉聖陶在悼詩中所說:“瀟灑風神永憶渠!”

2.趣聞軼事

豐子愷皈佛 1927年秋後,弘一大師又一次來到上海。這回,他在豐子愷的家裏一住就是一個月。在這樣一個對豐子愷來講是極為難得的一個月中,弘一大師與豐子愷朝夕相處,其情形,猶如豐子愷在《緣》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樣:

  每天晚上天色將暮的時候,我規定到樓上來同他談話。他是過午不食的,我的夜飯吃得很遲。我們談話的時間,正是別人的晚餐的時間。他晚上睡得很早,差不多同太陽的光一同睡著,一向不用電燈。所以我同他的談話,總在蒼茫的暮色中。他坐在靠窗的藤床上,我坐在裏面椅子上,一直談到窗外的灰色的天空襯出他的全黑的胸像的時候,我方才告辭,他也就歇息。這樣的生活,繼續了一個月。現在已變成豐富的回想的源泉了。

3.作品風格

豐子愷漫畫豐子愷的漫畫創作主要受兩個人的影響,一個是他的老師李叔同,另一個是豐子愷留學日本時的著名畫家竹久夢二。

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1880年生於一個富裕之家,自少才華橫溢,留學日本六年,學習美術和音樂。後返國,於浙江師範教授西洋畫和音樂,是豐子愷的啟蒙老師,而李叔同一向信奉佛教,39歲決定出家,法號弦一大師。李叔同對豐子愷的影響很大,在藝術方面,他教授豐子愷繪畫的技術與音樂的理論,但相比之下,李叔同卻給了豐子愷一種更重要的東西:一個藝術家的品質。......而竹久夢二,卻影響到豐子愷漫畫的創作。竹久夢二,日本岡山縣邑久邵人,畢業於早稻實業學校,繪畫自學成才,其畫風熔化東西洋畫法,獨具一格。豐子愷在日本留學時,對他那獨具一格的漫畫極為欽佩,在技巧方面,豐子愷認為他的構圖是是西洋,畫趣是東洋;其形體是西洋的,其筆法是西洋的,揉合東西畫法。在風格方面,流利的筆墨,立意新奇,注重畫中的趣味和含意,及畫中的標題或題字,這些與豐子愷漫畫都有同工異曲之妙,可見竹久夢二的畫對豐子愷的漫畫起著啟蒙作用。

4.作品介紹

豐子愷在本質上是一個詩人,他的散文、他的漫畫大都充滿了詩意,而且,在他的早期創作中,就有許多漫畫是直接“翻譯”古詩詞名句的,如“一江春水向東流”、“野渡無人舟自橫”等。所以,一般人認為諷刺與幽默是漫畫的最大特點,而豐子愷的漫畫卻不然,抒情才是其本色。他那些表達兒童世界、反映優美山水人情的漫畫。曾是何等令人喜愛,膾炙人口!本書即著眼於此,從豐氏的數千幅漫畫中,選出100幅,每幅配一篇短文,講述該畫創作的背景、畫家的心情以及種種逸聞趣事,實可稱為一部獨特的小品。

《爸爸的畫》一套四冊,近四百幅漫畫,是由豐家二姐妹豐陳寶、豐一吟先生編纂並給予文字趣繹的。其畫其文無不流露出童心之美、人性之美。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善取人間諸相,尤多兒童題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豐家姐弟為模特兒。知父莫如女,豐陳寶與豐一吟先生,在六十年滄桑之後,追憶逝水年華,以溫馨親切的文字,朝花夕拾,從頭細數兒時舊事,娓娓道來,讀之令人心動。看過《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這幅充滿童趣的漫畫,誰能不為它會心一笑呢。豐子愷在《清晨》一文中說:“我們所珍惜的並非螞蟻的生命,而是人類的同情心。”這也反映在他的一幅幅表現童趣的漫畫中。愛惜兒童的好奇心,尊重兒童的天性和自由,就是人類同情心的體現。 《幾人相憶在江樓》 《現代美術家》 《豐子愷護生畫集選》 《豐子愷漫畫選繹》 《爸爸的畫》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香港:三聯書店,1995香港:三聯書店,2000《幾人相憶在江樓》 《現代美術家》 《豐子愷護生畫集選》 《豐子愷漫畫選繹》 《爸爸的畫》
2016-02-29 11:24 am
豐子愷[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ango-nosources.svg
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2015年5月31日)
請協助添加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豐子愷
Fengzikai.jpg
豐子愷
出生 1898年11月9日
清德宗光緒24年9月26日
大清浙江省石門縣
逝世 1975年9月15日(76歲)
中國上海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 中國散文家、畫家和教育家

豐子愷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浙江省石門縣(今嘉興桐鄉市崇福鎮)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目錄 [隱藏]
1 生平
1.1 年表
2 作品
2.1 散文
2.2 漫畫
3 子女
4 紀念
5 參見
6 資料來源
7 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清德宗光緒24年9月26日)[1]在浙江省石門縣石門灣(今桐鄉市)出生。先祖在故鄉開了一家染坊,父親豐鐄長於詩文,是中國史上最後一年及第的舉人。他是長男,排行第7,有6個姊姊,1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

豐子愷在讀師範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愷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並學習繪畫理論。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夏丏尊當時在浙江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藝寫作聞名,對學生教導甚嚴,寫作文時要求「不准講空話,要老實寫」。

1919年,豐子愷自浙江第一師範畢業,出國深造學習美術是他的理想。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豐子愷的日語是向兩位曾留日的老師──李叔同、夏丏尊學習的。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但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在當時可謂自成一家。竹久夢二的畫構圖技巧來自西方,但畫趣卻是東洋味。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

豐子愷在日本遊學10個月,盤纏用盡後不得已返國。回國後迫於家計他再執起教鞭,授課講學。平日在教學之餘,開始從事英、日文的翻譯工作。豐子愷創作漫畫的動機,先是因校務會議過於無趣之餘,他便觀察同事不同的姿態,回宿舍後畫成圖稿,頗覺有趣,便開始嘗試其他內容。朱自清與俞平伯合辦一份刊物《我們的七月》,他便向豐子愷要了張畫,刊登在1924年的期刊上。那一幅圖畫題目為「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辦《文學周報》的鄭振鐸的注意。

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給這些畫定了「子愷漫畫」的標題。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豐子愷回到杭州定居。1949年到香港舉行畫展。後來豐子愷一直住在上海。

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著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幼女豐一吟協助。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6歲。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

年表[編輯]
1914年2月首度發表作品
1918年首度發表詩詞
1922年12月開始漫畫創作,為中國漫畫藝術的先驅,漫畫造形簡約,畫風樸實,饒富童趣,在眾多畫家中,獨樹一格。曾先後在香港、臺灣及各地舉辦畫展。
1926年創辦開明書店。
1927年從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皈依佛門淨土宗,法名「嬰行」。於上海參加創辦立達中學(後改為立達學園)。
作品[編輯]
豐子愷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續筆》、《車廂社會》、《緣緣堂集外遺集》;彩色畫冊《子愷漫畫選》、藝術理論著作《豐子愷美術講堂》、《豐子愷音樂講堂》及漫畫集《子愷漫畫》、《護生畫集》[2]等。譯作有日本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夏目漱石選集;俄國屠格涅夫《獵人筆記》、柯羅連科《我的同時代人》;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落窪物語》、《竹取物語》、《伊勢物語》。

散文[編輯]
豐子愷散文喜歡讚美兒童的天真,以及歌頌人格的完整。由於信奉佛教的關係,所以作品也具有避開現實的傾向。早期的散文表達他對虛偽的社會風習的不滿,稍後的作品具有較多的社會內容,如對城市底層人民艱苦的勞動生活的描寫等等。文筆樸素平淡,間見幽默感。

他的散文《漸》被台灣龍騰版高級中學國文教科書第2冊收錄,台灣教科書開放民編前的國立編譯館版高級中學國文教科書也曾收錄。散文《山中避雨》曾收錄於國立編譯館版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

漫畫[編輯]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長堤樹老閱人多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取蘋果
挖耳朵
燕歸人未歸
餘香
《護生畫集》是近代佛教藝術的珍品。全套六集共四百五十幅,內容以戒殺、護生、善行為三大題材。由豐子愷作畫,文字由弘一法師(第一、二集)、葉恭綽(第三集)、朱幼蘭(第四、六集)、虞愚(第五集)書寫,前後相繼創作的過程長達四十六年。在第六集的序言中,廣洽法師對護生畫作了一個總結:「蓋所謂護生者,即護心也,亦即維護人生之趨向和平安寧之大道,糾正其偏向於惡性之發展及暴力恣意之縱橫也。是故護生畫集以藝術而作提倡人道之方便,在今日時代,益覺其需要與迫切。雖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呼聲綿邈,冀可喚回人類蘇醒之覺性。」[3]

子女[編輯]
長女:豐陳寶
次女:豐林先
三女:豐寧馨
長子:豐華瞻
次子:豐元草
幼女:豐一吟
幼子:豐新枚
紀念[編輯]
2012年11月9日,Google為紀念豐子愷114歲冥誕,製作了以豐子愷漫畫作品為主題的塗鴉,且左上角寫有「紀念豐老」字樣。[4]

參見[編輯]
子愷漫畫
資料來源[編輯]
^ 豐陳寶、豐一吟編,《豐子愷文集》文學卷,卷7,頁836,杭州:1992年。
^ 豐子愷作品
^ 《護生畫集》
^ https://www.google.com/doodles/feng-zikais-114th-birthday
外部連結[編輯]
1898~1920 豐子愷年譜. 上海大學圖書館. 2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8).

參見:
維基百科
2007-12-06 3:59 am
1.生平事跡
  豐子愷1898年(光緒24年)在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出世。父親叫豐子愷,是個秀才,他並不經理祖上開設有百年歷史的豐同裕染坊,只是埋頭讀書,應考舉人。3年一次,他已經應了3次試,都沒有中舉。那時候,他已經有6個女兒,沒有兒子,這更使他陷于鬱鬱不歡。豐子愷出世,給全家帶來了歡樂。3年後,37歲的豐子愷再次赴省城杭州參加鄉試,居然考中了。本來,中了舉人後,可再到北京會試,但豐子愷遭逢母喪,丁憂在家,不得上京,只得設塾授徒。自己的前途中止了,豐子愷便寄希望于兒子。子愷6歲時,父親便把他收在座下。

  1914年豐子愷畢業,成績為眾人之冠。隨後考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裏,他受到中國近代文藝先驅者李叔同的藝術熏陶,從此就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

  1919年他畢業師範學校,與同學往上海合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擔任該校美術教師。兩年後,子愷向親友籌借學費,並賣去石門灣下西弄祖宅一棟,赴日本學畫。在日本,他深受日本漫畫家竹久夢二和蕗谷虹兒的影響。歸國後,即以漫畫抒寫古詩意境、兒童生活、社會現實觀感,從1924年起陸續發表于報刊,深得廣大讀者的喜愛、贊賞。

   1938年春,豐子愷在漢口得到緣緣堂被毀的消息,這對他來說是巨大的打擊。這時候,恰好桂林師範的校長唐現之來信聘請豐子愷去該校任教。豐子愷于是帶著全家遷往桂林。後來,他又轉往廣西宜山江大學任教,並隨校遷到貴州遵義。1942年,他搬到重慶郊區的沙坪壩,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沙坪小屋建成後,豐子愷便辭去教職,從此專為賣畫寫作為生。

  抗戰勝利次年,豐子愷搭輪船由長江而下,到南京改搭火車。豐子愷踏上闊別十年的上海時,說:“我從京滬火車跨到月臺上的時候,第一腳特別踏著重些,好比同它握手。”

  他去故鄉石門灣憑吊。這個船舶麇集、商賈輻輳的熱鬧城鎮,如今已經面目全非了。勝利還鄉的滿懷喜悅心情終于漸漸地消失殆盡,他對當時的社會十分不滿,深惡痛絕。他引用古人“惡歲詩人無好語”的話,聲稱自己“現在正是惡歲畫家”,但又覺得這種觸目驚心的畫不宜多畫,希望自己的筆“從人生轉向自然”。1949年大陸解放,豐子愷52歲了。此後他專事著譯。他在68歲時,完成《護生畫集》第五集。69歲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那時他住在止海。大字報,逼供信,抄家,關“牛棚”,緊縮住房,下鄉勞動,寫不盡的檢討交代,批鬥,挂牌,游街,克扣工資,豐子愷備受種種精神上的侮辱和肉體上的摧殘。但他橫下一條心,把坐“牛棚”看作參禪,把批鬥看作演戲。夜晚過黃浦江去游鬥,他說是“浦江夜游”;在“牛棚”中被叫去訓話,他好像是去上一回廁所,回到“牛棚”照舊與畫師門談笑風生,或偷偷地作詩填詞。到上海南郊勞動,冷天睡在鋪稻草的泥地上,屋頂隙縫中飄下來的雪積在他枕邊,70多歲的老人早上還得親自到河埠打水洗臉,但他風趣地說:“地當床,天當被,還有一河濱洗臉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回到家裏,不管白天發生過天大的事,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講述一遍,有時甚至避而不談,只要一斤黃酒入肚,仍是吟詩誦詞,談笑自若。

  然而,熱愛這位元老畫家的作品的人,並時刻惴惴不安地關心著他的行為、境況。當老畫家奉命爬上竹梯去貼批判自己的“大批判專欄”時,圍觀的路人中有不少人暗自替這位老人擔心。豐子愷雖然被批成“反革命黑畫家”,實際上群眾心底裏對他更加增添了仰慕之情。

  1974年“四人幫”借批大儒為名,炮製所謂“黑畫展”,豐子愷自然也不能幸免。《滿山紅葉女郎樵》這幅畫原是畫中國近代文學家蘇曼殊的詩句,但畫中有三片紅葉落下,這不成了影射三面紅旗落地嗎?

  做子女的為了關心父親的安全,一次次地勸他以後留意些。豐子愷卻還是我行我素。他給兒子新枚的信中寫道:“……我的畫都是毒草……然而世間有一種人視毒草為香花,世襲珍藏。對此種人,我還是樂意畫給他們珍藏。古人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畫亦如此。”

  1974年夏天,豐子愷右手手指開始麻木,次年8月右手臂也逐漸不能動彈,這對辛勤筆耕了半個世紀以上的豐子愷來說,簡直是極大的為難。9月15日,一代藝術家豐子愷安詳地闔上雙眼,享年77歲。他沒見到“四人幫”垮臺,就在噩夢中與世長辭了。

  不,他沒有在夢中逝去。他醒了!1976年10月的鞭炮聲把他喚醒了!這位藝術家一生的辛勤播種重新受到滋潤和灌溉,在中國各地甚至海外發芽開花。作品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一切!他與讀者同在。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正如他的老友葉聖陶在悼詩中所說:“瀟灑風神永憶渠!”

2.趣聞軼事

豐子愷皈佛 1927年秋後,弘一大師又一次來到上海。這回,他在豐子愷的家裏一住就是一個月。在這樣一個對豐子愷來講是極為難得的一個月中,弘一大師與豐子愷朝夕相處,其情形,猶如豐子愷在《緣》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樣:

  每天晚上天色將暮的時候,我規定到樓上來同他談話。他是過午不食的,我的夜飯吃得很遲。我們談話的時間,正是別人的晚餐的時間。他晚上睡得很早,差不多同太陽的光一同睡著,一向不用電燈。所以我同他的談話,總在蒼茫的暮色中。他坐在靠窗的藤床上,我坐在裏面椅子上,一直談到窗外的灰色的天空襯出他的全黑的胸像的時候,我方才告辭,他也就歇息。這樣的生活,繼續了一個月。現在已變成豐富的回想的源泉了。

3.作品風格

豐子愷漫畫豐子愷的漫畫創作主要受兩個人的影響,一個是他的老師李叔同,另一個是豐子愷留學日本時的著名畫家竹久夢二。

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1880年生於一個富裕之家,自少才華橫溢,留學日本六年,學習美術和音樂。後返國,於浙江師範教授西洋畫和音樂,是豐子愷的啟蒙老師,而李叔同一向信奉佛教,39歲決定出家,法號弦一大師。李叔同對豐子愷的影響很大,在藝術方面,他教授豐子愷繪畫的技術與音樂的理論,但相比之下,李叔同卻給了豐子愷一種更重要的東西:一個藝術家的品質。......而竹久夢二,卻影響到豐子愷漫畫的創作。竹久夢二,日本岡山縣邑久邵人,畢業於早稻實業學校,繪畫自學成才,其畫風熔化東西洋畫法,獨具一格。豐子愷在日本留學時,對他那獨具一格的漫畫極為欽佩,在技巧方面,豐子愷認為他的構圖是是西洋,畫趣是東洋;其形體是西洋的,其筆法是西洋的,揉合東西畫法。在風格方面,流利的筆墨,立意新奇,注重畫中的趣味和含意,及畫中的標題或題字,這些與豐子愷漫畫都有同工異曲之妙,可見竹久夢二的畫對豐子愷的漫畫起著啟蒙作用。

4.作品介紹

豐子愷在本質上是一個詩人,他的散文、他的漫畫大都充滿了詩意,而且,在他的早期創作中,就有許多漫畫是直接“翻譯”古詩詞名句的,如“一江春水向東流”、“野渡無人舟自橫”等。所以,一般人認為諷刺與幽默是漫畫的最大特點,而豐子愷的漫畫卻不然,抒情才是其本色。他那些表達兒童世界、反映優美山水人情的漫畫。曾是何等令人喜愛,膾炙人口!本書即著眼於此,從豐氏的數千幅漫畫中,選出100幅,每幅配一篇短文,講述該畫創作的背景、畫家的心情以及種種逸聞趣事,實可稱為一部獨特的小品。

《爸爸的畫》一套四冊,近四百幅漫畫,是由豐家二姐妹豐陳寶、豐一吟先生編纂並給予文字趣繹的。其畫其文無不流露出童心之美、人性之美。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善取人間諸相,尤多兒童題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豐家姐弟為模特兒。知父莫如女,豐陳寶與豐一吟先生,在六十年滄桑之後,追憶逝水年華,以溫馨親切的文字,朝花夕拾,從頭細數兒時舊事,娓娓道來,讀之令人心動。看過《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這幅充滿童趣的漫畫,誰能不為它會心一笑呢。豐子愷在《清晨》一文中說:“我們所珍惜的並非螞蟻的生命,而是人類的同情心。”這也反映在他的一幅幅表現童趣的漫畫中。愛惜兒童的好奇心,尊重兒童的天性和自由,就是人類同情心的體現。 《幾人相憶在江樓》 《現代美術家》 《豐子愷護生畫集選》 《豐子愷漫畫選繹》 《爸爸的畫》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香港:三聯書店,1995香港:三聯書店,2000《幾人相憶在江樓》 《現代美術家》 《豐子愷護生畫集選》 《豐子愷漫畫選繹》 《爸爸的畫》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39: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5000051KK028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