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溫室效應」如何影響地球???

2007-12-06 2:43 am
Please tell me if u know... thanks

回答 (5)

2007-12-06 2:52 am
✔ 最佳答案
人類製造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使得地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值增加,造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暖化。在長期的地質年代裡,地球是如何“安然渡過”全球氣候暖化作用的影響,而倖存下來?最近英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位於約克夏(Yorkshire) Whitby 附近的泥岩,發現在恐龍生存時的地質年代裡,地球是如何“安然渡過”劇烈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之證據。他們發現,在全球氣候暖化作用下,地球上岩石風化作用較強烈,而導致岩石被侵蝕,使得岩石裡的化學物質流入海裡(例如:鈣與錳等元素)。這些流入海裡的化學物質(例如:鈣等元素),可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而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值。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值的降低,使得地球可以“擺脫”全球暖化的影響。領導這組研究人員的科學家 Anthony Cohen 博士表示,研究整個地質年代裡地球全球暖化的變化週期,可以幫助我們如何因應未來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他們這項研究發現之報告,刊載在近期出版的科學期刊《地質》(Geology)。

參考資料來源: http://news.bbc.co.uk/1/hi/sci/tech/3451787.stm

 
學生悲觀看暖化
救地球 行動找生路 14/03/2007
英文版本>>

今年港人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大年初一,氣溫達25.3度,大家是否感到全球暖化的問題已逼近眉睫?據香港天文台數據顯示,本港近十多年的暖化速度,遠較全球水平嚴重;與此同時,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五成中學生對地球暖化問題感到「悲觀」和「十分悲觀」,他們又相信,十年後的地球生態將會比現在「差得多」。何以不少學生都對地球環境抱持較悲觀的想法?這想法本身又會如何影響地球日後的發展?

新聞摘錄︰
近年各地天氣日漸反常,香港氣溫也持續上升。根據天文台最新數據顯示,本港近十多年的暖化問題,遠較全球水平嚴重,上月平均錄得近二十度,是有史以來最炎熱的二月。

冬天愈來愈溫暖
全球暖化,如今已在我們觸手可及的距離,不知大家對地球的未來環境,是抱悲觀還是樂觀的態度?「環保觸覺」上月便訪問了八百多名初中生,了解他們對全球暖化的看法,結果發現,有逾半受訪學生對未來的地球環境感到「悲觀」(37.3%)和「十分悲觀」(18.1%);近九成學生覺得今年冬天氣溫比五年前「較熱」(48.8%)和「熱得多」(39.5%);同時認為十年後地球的生態會比現時「差」(42.1%)和「差很多」(46.9%);超過五成學生認為香港人在節約能源方面,「大多沒有盡力」(43.2%)和「完全不盡力」(10.1%);有四成人認為兩位特首候選人,「沒有」(29.4%)和「完全沒有」(11.7%)具體措施改善暖化問題。

調查結果說,有超過五成學生對地球未來環境感到悲觀,到底是甚麼原因令他們產生「悲觀」,甚至「十分悲觀」的想法?對於天氣反常,氣溫變暖的情況,如今早已不是一些課本上遙不可及的理論,正如調查指出,近九成學生都切實感到今年冬天比過往熱很多;通過傳媒報道、環保團體和課堂上的環保教育,同學也明白到全球暖化會為人類帶來的潛在災難。例如氣象專家不時警告,南極冰層正以令人害怕的速度溶化,若冰層全部溶掉,地球海平面將會上升一公尺,屆時包括佛羅里達州、紐約沿海、上海等地都會成為一片汪洋。

專家「恫嚇式」警告
近期同樣有報告指,北極冰層預計會在2050年全部溶化,屆時地球將會因暖化而陷入各種天災……如此悲觀的情緒,現時普遍見於英國科學界,例如創造蓋亞論的James Lovestock教授便曾悲愴地呼籲,可能只有轉用核能,人類才能爭取時間拖延暖化,直至想出可行的解救辦法。專家的「危言聳聽」不管是否真確,都難免令人或多或少往壞處去想,甚或產生對未來環境無能為力的負面想法。
面對全球暖化,人類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方法轉危為機,其實也是影響地球未來命運的關鍵。美國主流氣候科學家便較樂觀,認為當今的科技其實已能讓人類度過難關,只要大家努力做好環保工作,暖化問題還是來得及挽救的。

網上講場︰

Pinghan says︰「環保問題,我想人類就像在溫水裏被煮的青蛙而不自知。我個人是很悲觀的。人類學到的教訓就是︰永遠學不到教訓。永遠會有人為了賺錢或省錢去破壞我們的環境。」

Sori says︰「我覺得暖化問題已經嚴重到來不及挽救的地步了。追求物質是現代人的天性,大家都想買車買樓、過最方便的生活及不斷消費,沒有太多人關心資源浪費的問題,他們寧可擔心自己口袋裏的錢夠不夠用。這悲哀的現象我認為是難以改變的。」

CHU says︰「當曾特首還在說要啟動『藍天行動』時,我反而覺得香港(以至整個地球/人類)最大的污染問題是過度消費,過度濫用地球資源,希望這訊息能令更多人坐言起行……要改善這個地球環境很難,要改變人的心太難,但是後者卻更為重要!」

Boring Days says︰「最近有太多人一直在強調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其實無非是提醒這的確會造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沒有人可以肆無忌憚地破壞自己生長的地方,浪費資源。但是過度的自我恐慌有時卻會引起不一樣的後果。我要說的是,適度的提醒還是必要的,但,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綠子 says︰「我們都無法回到工業革命之前。你能想像會有全世界同時關掉冷暖氣、電腦的那一瞬間嗎?我們明明清楚問題將會是無法避免,那就竭盡所能,善用睿智,但不需過度驚慌吧!」

HANKKTSUI says︰「我寧願相信暖化問題真的有這麼嚴重,有甚麼能做的,我盡量去做。也許過去大家不了解,一些行為其實都能直接或間接對環境造成傷害。但現在我們懂的比較多了,當我們有選擇的機會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就能為我們的未來盡一份心力,又為甚麼不試試看呢?從改變自己開始,就算只能影響一兩個人也沒關係,因為我選擇爭取自己的未來。」

青永聯盟召集人林子堯 says︰「面對環境問題,我們不想悲觀,身為學生,我們應該為這個議題付出一些心血,把對環境的不滿化為行動,讓改變看得見!」

美前副總統戈爾 says︰「我們還有把地球起死回生之力,例如首先積極去解決臭氧層穿洞的問題等,但我們還得趁現在坐言起行,每個國家的政客必須正視這問題並有勇氣去排除萬難盡所能,方能成事……這樣,我們的家才能更健康、更穩固的發展及生存下去。」

多角度思考︰

氣候暖化(綜合人文科)
1)全球暖化,對人類生活產生甚麼潛在影響?假如置之不理,會有甚麼後果?人類需要為此付出巨大代價嗎?
2)你對地球的未來環境是抱悲觀還是樂觀態度?你認為自己要為全球暖化問題負上責任嗎?為甚麼?

關注心態
3)為甚麼逾半數香港學生都對暖化問題抱持悲觀想法?試分析箇中原因。
4)你認為學生抱持的悲觀想法,會反過來影響將來的地球命運嗎?

班上討論
5)假如你是環保組織的總幹事,你會採用「恫嚇」的方式,喚起大眾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關注嗎?試說出這方式的好處和缺點。
6)假如你是班上「環保小組」的主席,你會建議同學平日可以用哪些具體行動,為保護環境盡一分力?
7)假如你的同學說︰「暖化問題已嚴重到來不及挽救的地步了。」因此不打算改變平日浪費的習慣。你會怎樣改變他的想法和行為。

班上投票區
同學對暖化問題想法悲觀,主要是因為︰
1)近年各地天災頻生,氣候日益反常。
2)氣象學家預言地球快將末日。
3)政府缺乏改善暖化的環保措施。
4)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有浪費習慣,不注重環保。

討論參考網
‧環保觸覺︰「321齊熄燈」
http://www.greensense.org.hk/
‧長春社︰別做全球暖化的溫水青蛙
http://www.conservancy.org.hk/monitor/climate/20061002.htm
‧香港天文台︰溫室效應
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climat/greenhs/c_grnhse.htm
‧全球暖化陷入惡性循環
http://paper.wenweipo.com/2006/10/30/OT0610300009.htm

輯錄自○七年三月十四日《S-file》。
2007-12-06 2:54 am
溫室效應影響:

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就會冷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會是攝氏-18度。[1]

如果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成分增加,便會促使地球的總體溫度上升。溫度的上升,有可能造成下列結果:

* 兩極的冰層會加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並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
* 雪融線會大幅度的往後退,河流源頭水源減少,導致全球大缺水危機。
* 由於暖化,令生物的代謝加快,生理週期異常,甚至破壞整個生物網。


溫室效應都會造成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影響:

1.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南極和北極的冰川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例如大洋洲島國圖瓦魯已被水淹沒。全世界有3/4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線不足500公里的地方,陸地面積縮小會極大地影響人類居住環境,甚至可能導致戰爭。
2. 由於海洋溫度增加,水蒸發加快,大量水氣被輸送進入大氣,會導致局部地區短時間內降雨量突然升高,這樣暴雨天氣就會導致水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頻繁的發生,位於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於河流下游的廣大地區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脅,水災面積因為短時的強降水而迅速擴大,水土流失問題也比過去更加嚴峻。
3.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目前已有熱帶傳染病擴散的跡象。而過去在低溫下難以存活的病毒隨著冬季溫度上升,有全年活動的可能,最近一段時間的監控發現,過去已經得到控制的疾病如結核病等有再度爆發的可能。
4.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令蒸發量上升,在以往乾旱少雨的地區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而不正確的耕作方法很有可能讓以前植被覆蓋就不好的半乾旱地區失去保護成為半沙化地區,從而導致內陸地區沙漠化加速,沙漠有擴大的危險(實際上沙漠化問題已經困擾著東亞和中亞國家,在撒哈拉邊界地區更是情況堪憂)。
5. 雖然由於溫度升高,有部分動植物會加快繁殖,而如果食物鏈中的上層和頂層生物如果不作出相應變動就會嚴重危機到種群的繁殖和發展,整個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會受到威脅,許多物種會加速滅絕的步伐。
6. 由於兩極冰山崩塌,北歐、南美近極地的地方溫度會迅速下降,會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變化。
7. 澳洲流行病學家Anthony McMichael於美國微生物學會的會議上提出警告,表示全球暖化使得多種流行病的流行模式發生改變增加爆發機會[57]。

全球變暖可能極大地影響人類生存環境,人類應該起碼將自己對全球變暖的貢獻降到最低程度,盡量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12-06 2:50 am
It melt the ice in North and South Pole!!!!!!!!!!!
2007-12-06 2:49 am
問:什麼是溫室效應 ? 這又如何影響我們的氣候 ?

答:溫室效應是一種自然現象,它的作用是幫助地球自動調節氣溫。大氣中有一些氣體,例如二氧化碳,它會吸取大氣中的熱力然後再釋放出來,令大氣中保持合適的溫度 (大概 14度)。而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人為因素導致過度的溫室效應。

問:溫室氣體正在上升中嗎 ?

答: 無可否認,人類的活動的而且確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例如人類用煤發電時、使用汽車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從科學家的統計,現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前工業革命時期增加了75-350%!

問:溫度在上升中嗎 ?

答:全球平均氣溫已經在過去的100年裏上升了1個華氏溫度。儘管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變化,但也已足夠危害到生態系統,並導致海平面升高。而在未來100年裏氣溫還可能上升2-10個華氏溫度。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溫室氣體的排放引起的,主要是由於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燒。

問:降雨量在改變中嗎 ?

答: 自1900年開始,陸地的降雨量已經平均地增加了2%。但這降雨量並不是平均地分怖的,一些中高緯度的地區的降雨量增加了0.5-1%。可是,一些中緯度的地區的降雨量卻平均地減少了0.3%。

問:我們的氣候在變得兩極化嗎 ?

答: 到現在為止,我們並不見到全球性的氣候兩極化。可是,根據資料顯示,兩極化的氣候卻出現在地區之上。有一些地區本身屬於乾旱氣候的就變得更加乾旱,而一些降雨量多的地區,雖然平均的降雨量並沒有增加,可是卻經常出現大暴雨和十分惡劣的天氣現象。
 
問:水平線在上升嗎 ?

答: 在過去的100年中,全球平均的水平線已經增加了1-2毫米。而這個增複卻比過往幾千年的增長為大!而不少科學家都預計,到2100年,地球的水平線將會增加多0.09-0.88米!

問:氣候暖化對我們有何影響 ?

答: 人類和自然界是兩者互相影響的。所以,當地球氣溫上升時,對於人類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兩極的冰川融解會令水平線上升,導致不少低窪地區被淹沒。而且,暖化後氣氛會變得反常,令到有更多嚴重的惡劣天氣。再者,太熱的天氣反而會更加適合害蟲及病毒生長,令人類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

問:將來如何 ? 我們有什麼對策呢 ?

答: 國際間為全球暖化這個問題已經付出了不少努力。在剛剛過去的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六日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標誌著議定多年的《京都議定書》終於生效了。這個議定書規定了簽署國必須要減低排放溫室氣體至一定水平。不過,由於不少國家仍未簽署這項議定書,而且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亦無須為減排負上責任,故此,全球暖化這個問題仍然十分嚴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的東西有很多,例如我們可以齊心協力減少浪費能源,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努力保護樹木生長,而且可以把廢物循環再用,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廢物!
2007-12-06 2:47 am
溫室效應是指大氣層使星球變暖的效應。有些人認為,主要由於人為作用,在地球上使溫室效應加強,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應。


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就會冷得不適合人類居住。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會是攝氏-18度。[1]

如果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成分增加,便會促使地球的總體溫度上升。溫度的上升,有可能造成下列結果:

兩極的冰層會加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並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
雪融線會大幅度的往後退,河流源頭水源減少,導致全球大缺水危機。
由於暖化,令生物的代謝加快,生理週期異常,甚至破壞整個生物網。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36: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5000051KK023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