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指南針的發明過程,用途,對後人的影響

2007-12-06 2:29 am
唔該我想知指南針的發明過程,用途,對後人的影響!!!

回答 (4)

2007-12-06 2:37 am
✔ 最佳答案
指南針: 轉自81.china.com
轉自81.china.com
相傳西元前2700年中國的軒轅黃帝發明了指南針。黃帝用指南針,在大霧中辨別方向,打敗了蚩尤。根據史書記載,中國人早在戰國時代已使用指南針。西元前3世紀的《韓非子》中說,戰國時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針)。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對此記載更詳。1090年,中國和阿拉伯航海家開始在船上裝設了指南針。作導航工具。歐洲在11世紀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鍼製成指南針。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區指南針的磁制已裝在有度的卡片上面,並以中央旋軸保持平衡。 轉自81.china.com
轉自81.china.com
16世紀時把指南針鑲在帶平架上,在船上發揮作用。19世紀鐵船用指南針要裝上一片弗林德斯頓鐵,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誤差。20世紀製成的船和飛機用陀螺羅盤儀指南針。根據旋轉頂點穩定姿態與星體有關的原理,陀螺羅盤有兩大優點:既不因接近金屬而偏轉,雙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國製成世界上第一台此類實用儀器。最優良的指南針是美國人斯波裏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號船上試驗成功,很快就被美國海軍採用。總之,指南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後來傳遍全世界為全球航海業等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參考: 大眾論壇
2007-12-06 2:35 am
指南針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航海、野外探險等領域。

現有兩種類型:一是根據地球磁場的有極性製作的地磁指南針,但這種指南針指示的南北方向與真正的南北方向不同,存在一個磁偏角;二是電子指南針,採用磁場感測器的磁阻(MR)技術,可很好地修正磁偏角的問題,現已大量用於GPS定位裝置中。

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把指南針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相關歷史
指南針在中華文明圈用於指示方向的記載略早於歐洲,但是實用的磁羅盤是由中國還是歐洲發明則有爭議。

司南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記載的「司南」就是指南針最早形式。東漢王充(公元27~約97)《論衡》(明嘉靖版)卷十七是應篇第五十二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這個記載雖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個。司南具體形式卻有很大爭議,早期研究者判定為天然磁石為勺配合地盤,雖有出土漢地盤和河南南陽東漢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圖佐證,但畢竟無完整配合出土。1950年代中國的科技史者試圖以天然磁石製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200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孫機近根據前北平歷史博物館舊藏殘宋本《論衡》認定「司南之杓」杓字實為酌,那麼看來「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

雖不能否定王充所述司南是一種「磁石為勺配合地盤」的指南針,但在實用磁羅盤發明前指南針的形式主要是水浮指南針,同時還有如緣靠、絲懸、尖頂等其它形式。目前最早見於航行用途的指南針記載於(宋)朱彧僎《萍洲可談》:「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萍洲可談》成書於1111年-1117年間,但所敘述的是1086年的事[1]。這比Alexander Neckam可能寫於1190年的《論器具(De naturis rerum )》中說法:航海時「白天雲遮太陽,或夜間黑暗不辨方向時,使用磁鐵摩擦鐵針,針停時指南北,」早約一個世紀。與英國幾乎同時法國和稍晚一點的義大利也有了首次指南針的記載。

水浮指南針也可適用於航海,因為體積不大並非像某些人認為那樣容易潑灑,近來曾在青島和海南發現明代瓷質水浮指南針,尺寸大至為:最大外徑9.5厘米;上有盛水同心圓孔徑4.4厘米,孔深2.3厘米,外圍青花釉繪刻度,底座、四壁厚實堅固,估計是去水收藏,用時加水。現代液體羅盤基本原理類似,不過改進採用了密封技術。
2007-12-06 2:33 am
指南針是一種磁性的指向器,與方向盤相結合就成為羅盤。指南針的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與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在《新工具》一書中指出: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發明把世界上各種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並因此而引起無數的變化,任何帝國、教派對人類的影響仿彿都不及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事實上,指南針的出現及其應用於航海,再結合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和天文學知識,無疑對中國和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指南針的創製要有一定的磁學知識基礎,包括知道長條磁棒有自取南北方向的性質,磁感應、磁極性、磁吸引與磁排斥的性質,以及地磁偏角的知識,即指南針所指南北方向與地理南北方向不完全重合,它們指向間的夾角稱為地磁偏角。而且還要懂得地磁偏角會隨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別。只有在這些知識基礎上發明指南針,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發明。
2007-12-06 2:33 am
指南針在中華文明圈用於指示方向的記載略早於歐洲,但是實用的磁羅盤是由中國還是歐洲發明則有爭議。


[編輯] 司南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記載的「司南」就是指南針最早形式。東漢王充(公元27~約97)《論衡》(明嘉靖版)卷十七是應篇第五十二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這個記載雖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個。司南具體形式卻有很大爭議,早期研究者判定為天然磁石為勺配合地盤,雖有出土漢地盤和河南南陽東漢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圖佐證,但畢竟無完整配合出土。1950年代中國的科技史者試圖以天然磁石製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200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孫機近根據前北平歷史博物館舊藏殘宋本《論衡》認定「司南之杓」杓字實為酌,那麼看來「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

雖不能否定王充所述司南是一種「磁石為勺配合地盤」的指南針,但在實用磁羅盤發明前指南針的形式主要是水浮指南針,同時還有如緣靠、絲懸、尖頂等其它形式。目前最早見於航行用途的指南針記載於(宋)朱彧僎《萍洲可談》:「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萍洲可談》成書於1111年-1117年間,但所敘述的是1086年的事[1]。這比Alexander Neckam可能寫於1190年的《論器具(De naturis rerum )》中說法:航海時「白天雲遮太陽,或夜間黑暗不辨方向時,使用磁鐵摩擦鐵針,針停時指南北,」早約一個世紀。與英國幾乎同時法國和稍晚一點的義大利也有了首次指南針的記載。

水浮指南針也可適用於航海,因為體積不大並非像某些人認為那樣容易潑灑,近來曾在青島和海南發現明代瓷質水浮指南針,尺寸大至為:最大外徑9.5厘米;上有盛水同心圓孔徑4.4厘米,孔深2.3厘米,外圍青花釉繪刻度,底座、四壁厚實堅固,估計是去水收藏,用時加水。現代液體羅盤基本原理類似,不過改進採用了密封技術。


[編輯] 磁偏角的發現
北宋慶歷元年(1041年)司天監天文學家楊惟得著《瑩原總錄》「客主取的,宜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壬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區方直之正也。蓋陽生於子,自子至丙為之順;陰生於午,自午至壬為之逆;故取丙午王子之間是天地中,得南北之正也。

1088年沈括《夢溪筆談》「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偏東,不全南也。」

1115年寇宗奭《本草衍義》「以針橫貫燈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


[編輯] 現代指南針

明代羅盤二十四方點陣圖旱羅盤即現代指南針基本形式,有說法是義大利人發明。阿拉伯人的歷史記述認為指南針是中國人發明的,經過了阿拉伯人有效改進後才傳入歐洲。但是歐洲現存關於指南針的記載早於阿拉伯,阿拉伯語中指南針(al-konbas)一詞也似源於古義大利語。中國關於旱羅盤目前未發現早於西方的明確記載。近來在江西臨川一座葬於公元1198年的宋墓里發現一俑(標寫「張仙人」),手持一似風水羅盤「亦是旱羅盤」物,有觀點認為旱羅盤中國也可能早於西方使用,但可能先發明於江南沿海(如泉、廣)一帶應用,故博學如沈括也未見到,今後尚須考古文物工作者努力。內陸後世旱羅盤則多用於風水羅盤和校時羅盤,如174/l189曾三異《同話錄》「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天地南北之正,當用於午。」「地螺」可能是一種校時羅盤,主要用途是校時。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39: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5000051KK022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