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天水圍先天不足,隔絕於世,入住了大量新上樓人士,大都需要社會福利幫忙,卻又偏偏設施不足,社會服務欠缺。於2000年,當時掌管社署的林鄭月娥(首位說天水圍是「悲情城市」的人)已透露發現問題。
不少人大聲疾呼,莫標籤天水圍為「悲情城市」,可惜時不時就有家庭倫常慘案在這區發生。無論稱呼是甚麼,事實卻活生生擺在眼前,殘酷的現實是這裡充滿了綜援家庭,遠離繁盛工商地區,社區設施嚴重不足,街童處處。
有高官把天水圍形容為「悲情城市」,因為那裏的家庭暴力及精神情緒問題特別多。而有問題的人多,卻沒有足夠的支援,早為輿論及學者所詬病。
「悲情」的形容非常貼切,也反映了高官對這個新市鎮的認識,然此形容造成標籤效應,有居民指出此話有醜化之嫌;更有人說,天水圍是個有希望的地方,至少那裏出了個女狀元。過分樂觀無疑等如把問題否定了,但把問題埋在樂觀的大衣裏面仍然無改問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