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是什麼?

2007-12-03 5:48 am
沙士是什麼病?有什麼徵狀?

回答 (4)

2007-12-03 5:52 am
✔ 最佳答案
這是甚麼病

1. 甚麼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
答: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是一種病毒性的呼吸系統傳染病。

2. 「沙士」是由甚麼引起?
答: 「沙士」是由一種冠狀病毒(SARS-CoV)所引起的。

3. 「沙士」的潛伏期有多長?
答: 潛伏期一般為二至七日,但可長達大約十日。

4. 它有甚麼病徵?
答: 「沙士」的早期症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一般而言,患者起初會發燒(體溫通常在攝氏38度或以上)。其他症狀可包括發冷、顫抖、頭痛、疲倦或肌肉痛,有時還會出現肚瀉。病發初期,有些患者只有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數日後可能會有乾咳、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5. 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嗎?
答: 約10%病者的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至呼吸衰竭,並須接受深切治療。

6. 市民如出現類似的病徵,應怎樣處理?
答: 市民如出現類似的病徵,便應戴上口罩,盡早求診。

7. 有方法檢驗「沙士」嗎?
答: 有多種測試方法可把引起「沙士」的冠狀病毒(SARS-CoV)檢驗出來。部份測試能從呼吸道分泌物及糞便等臨床樣本驗出「沙士」病毒。血清測試則能在病者病發後約十日,驗出所產生的冠狀病毒抗體。

8. 有沒有治療方法?
答: 醫療人員正研究有效的治療方法。

9. 「沙士」與典型肺炎有甚麼分別?
答: 典型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肺炎。「沙士」是由一種冠狀病毒(SARS-CoV)所引起的。

10. 「沙士」與一般感冒有甚麼分別?
答: 一般感冒的病徵如發燒、咳嗽、頭痛,通常在數日後便會好轉,沒有肺炎跡象。


傳播途徑

11. 「沙士」可通過甚麼途徑傳播?
答: 「沙士」主要透過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傳播,尤其是通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呼吸道飛沫。當患者的飛沫附在周邊人士的口、鼻或眼睛黏膜上時,就有機會傳播「沙士」。如雙手觸摸被污染的物件表面再觸及口、鼻或眼睛時,亦有可能染病。

12. 到公共泳池游泳安全嗎?
答: 沒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沙士」經由泳池傳播。如有呼吸道受感染的病徵,便不應前往游泳。

13. 市民會因接觸紙幣或硬幣而受感染嗎?
答: 沒有資料顯示「沙士」會經紙幣或硬幣傳播,但市民應注意個人生。


怎樣預防

14. 有預防疫苗嗎?
答: 暫時沒有預防疫苗。

15. 吸煙可預防感染「沙士」嗎?
答: 吸煙不單止不能預防感染「沙士」,還會減低身體抵抗力,增加受到感染的機會;吸煙時,手會重複而頻密地觸摸或接近到自己的口和鼻,病毒會較容易經此途徑而感染;再者,吸煙時因不能戴口罩,亦會低對自己的保護。

16. 一般市民能如何預防受感染?
答:
1.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2. 勤洗手及避免觸摸眼睛及口鼻。如有需要觸摸,事前應該洗手;
3. 經常帶備手帕或紙巾,打噴嚏或咳嗽時用其掩住口鼻,其後立即用液洗手;
4. 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發燒的人士應戴上口罩,並及早求醫;
5.用膳時要使用公筷和公匙,不要與人共享同一飯盒或飲料。
6.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足夠休息、切勿吸煙。
7. 保持良好環境衛生
8. 保持家居清潔,定期清潔家具及家居設施,確保室內空氣流通;
9. 保持廁所清潔;
10. 保持廁所、排水口及喉管正常運作,定期清潔地台排水口;
11. 切勿隨地吐痰或亂拋垃圾。


17. 如何避免在辦公室受感染?
答: - 員工若身體不適,應及早求診,留在家中休息;
- 所有員工要注意個人生,及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經常打開窗戶,經常清洗空調的隔塵網;
- 保持辦公室用具和器材清潔。

18. 如何避免在升降機內受感染?
答: 市民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蓋口鼻。如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徵,須戴口罩。大廈管理人員應保持升降機清潔,升降機門、按鈕、扶手要經常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清潔。金屬表面,可用70%酒精消毒。

19. 如何避免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受感染?
答: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需吐痰,應用紙巾包好,然後棄置於有蓋的垃圾桶內;
- 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及口;
- 盡量打開車窗門,保持空氣流通;
- 不要吸煙;
- 如需嘔吐,應使用嘔吐袋並妥善棄置;
- 要記緊勤洗手。


20. 到醫院或診所求診時應注意些什麼?
答: 求診者應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雙手清潔,記緊洗手及戴上口罩。

21. 曾與「沙士」患者有緊密接觸者1,應採取甚麼預防措施防止疾病的擴散?
答: 凡與「沙士」患者有緊密接觸者,生署會向他們發出指引,他們一概須被隔離10日或其他指定的時間。隔離期間應注意下列事項:-
- 戴上口罩,減少飛沫傳播;
- 避免與家人或其他人有親密接觸;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經常洗手;
- 保持環境清潔及衛生。每天要以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消毒;特別留意所和去水位的功能和消毒及杜絕蟲鼠滋生;
- 留意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若感不適,必須立即求醫。

註:緊密接觸指曾經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或曾經直接接觸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


22. 往醫院探病後,穿著的衣服要立即清洗嗎?
答: 應立即清洗。

23. 共同用膳時要注意甚麼?
答: 市民應使用公筷及公匙。不要與人共享同一飯盒或飲料。


口罩使用

24. 佩戴口罩有助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嗎?
答: 適當佩戴口罩,有助預防飛沫傳播的傳染病。呼吸道若受感染,戴口罩亦有助防止疾病傳播。

25. 甚麼人士應戴口罩?
答: 在沒有沙士個案期間,以下人士應戴口罩:
- 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發燒;
- 照顧有呼吸道感染或發燒的病者;
- 前往醫療單位或在這些地方工作。

當海外地區有「沙士」個案時,除採取上述措施外,以下人士宜佩戴口罩:
- 前往受「沙士」影響地區的旅遊人士;
- 於邊境管制站負責執行公共生管制措施的人員;
- 醫院/診所的員工、病人及到訪的人士應遵照醫院/診所的指示。

當本地有「沙士」個案時,除上述人士外,以下人士亦宜佩戴口罩:
- 前往人多擠迫或空氣不流通地方的人士;
- 曾與「沙士」患者有緊密接觸1的人士,應從最後接觸日起連續十天戴上口罩。與患者有社交接觸2的人士亦可戴上口罩。


由於各種情況不能盡錄,市民宜根據上述指引,判斷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一般而言,任何人士認為有需要時,亦可佩戴口罩。

註:
1. 緊密接觸指曾經照顧患者,與患者共同居住,或曾經直接接觸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
2. 社交接觸指普通的會面,即是未曾照顧患者,並非與患者共同居住,及未曾直接接觸過患者的分泌物或體液。



26. 可使用甚麼類型的口罩?
答: 一般情況下,外科口罩及N95口罩,都有助預防飛沫傳播的傳染病。

27. 佩戴外科口罩要注意甚麼?
答: - 佩戴口罩前和脫下口罩前後,都要洗手;
- 依照生產商的指示佩戴口罩;
- 正確佩戴口罩方法:
- 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
- 縳好口罩的繩索或橡皮帶,將口罩固定;
- 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舒適地緊貼面部;
- 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 戴上口罩後,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如不能避免,觸摸口罩前後都應洗手;
- 口罩向外的一面可能帶有病菌,脫下口罩時應避免觸摸;
- 脫下口罩後,將口罩放入膠袋或紙袋,才棄置於有蓋的垃圾桶內。

佩戴口罩只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個人生習慣及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


28. 口罩使用多久之後要更換?
答: 一般情況下,外科口罩要每日更換。如發現口罩有破損,須立即更換。
2007-12-03 5:59 am
曾是無國界醫生會長的世衛研究員-烏爾班尼醫生(Dr. Carlo Urbani)的犧牲,喚醒了世人對「沙士」這種嚴重傳染病的關注。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將在越南找到的冠狀病毒以<烏爾班尼>命名,烏爾班尼醫生可謂名留青史。

在香港,醫護人員的捨身為人精神,絕對比得起烏爾班尼醫生。我們已經有好幾位醫護人員因公殉職,包括屯門醫院的謝婉雯醫生,劉永佳先生及聯合醫院的鄧香美女士。他們英勇抗毒的事蹟,得到傳媒廣泛報導及大眾市民高度讚賞,對於繼續留在崗位任勞任怨的前線醫護人員,實在是很大的鼓舞。

私人執業的同事,亦有像謝婉雯醫生一樣,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而逝世的。有些人可能遺忘了逝世已個多月的劉大鈞醫生,其實他是我們第一位在工作崗位上受感染而失去寶貴生命的醫護人員。劉大鈞醫生是我的同行,大家都是兒科醫生,他為人率直,勇於面對挑戰,是大家的典範。

「沙士」是個綜合症,至目前為止,診斷仍倚重臨床徵狀。早期非典型肺炎的徵狀如發燒、咳嗽、傷風、肚瀉等病徵,和其他病症可能沒有明顯分別。因此我們在社區的醫生,必須提高警覺,做好預防措施,要保護市民,亦要保護自己,同心實踐衛生約章,加強醫務所防炎措施。例如診症時醫生護士必須配戴口罩、手套,穿著保護衣物等、接觸病人後,用梘液正確地洗手或更換新手套、採用防護電筒檢查口腔。每日用適量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診所、一切儀器及醫療設備使用後,均須嚴謹地以熱力或化學消毒方法處理、加強清洗冷氣及抽風系統,確保診所內空氣流通。(請參閱附頁的衛生約章關於醫護界部份)。

如果病人能夠合作,先打電話預約及盡可能準時,在診所等候的時間便可減至最少。如果病人曾經出入醫院或疫區,又或者曾與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觸,應該先在電話預約時說清楚,讓醫護人員作出安排,分流處理,減低病人交叉感染病毒的機會。

私家醫生所對的風險不比其他崗位的少,一些保護設施,都曾因搶購和大機構屯積而奇貨可居。現今經濟不景,普羅市民負擔能力有限;雖然購買保護衣物及裝備,需要額外金錢,但我很高興見到所有私家醫生都沒有因此多收診金,反而有不少同業免費派發口罩去保護求診者及其家屬,甚至為長期病患者義診。

醫管局成立了十多年,醫院運作和管理的成績有目共睹。不錯,我們醫院的設備和人才都是世界一流的,但香港亦是「沙士疫症」爆發得最嚴重的城市。鄰近的越南及菲律賓早已解封了,為何香港只是在十數天前才獲解除旅遊警告令呢?

香港的醫療體制在今次「沙士」事件備受嚴峻考驗,身為西醫工會會長,我總覺得市民、傳媒、甚至政府衛生當局,在不知不覺的十多年間,似乎日漸忘記了家庭醫生才是整個醫療體制最前線及重要的一環。任何疾病,無論發生、傳播和康復都離不開社區。沒有基層醫療作好把關,一疫「沙士」已可以把我們社會過去的投資一下散盡,亦幾乎將公共醫療體制陷於癱瘓。

幸好,我們還有一斑優秀的醫護人員,不問回報,默默的緊守崗位。我現在再一次呼籲各位同業及市民大眾嚴謹地執行衛生約章,切勿鬆懈,謹守崗位,同心協力,一齊去打這場持久戰,驅走病毒,為創造香港的美好未來而努力。
2007-12-03 5:53 am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舊稱非典型肺炎)已成為世界性流行性疾病。此次的疫情擴及全球,依據WHO統計,截至四月十四日止,全球SARS病例已累計至二十一國共3169病例,以及144人死亡。其中尤以中國大陸(1418例,64例死亡)及在香港(1190例,47例死亡)最多。

這是一個症候群,而非特定性診斷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以及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必需先予以檢查及排除。

目前所發現的SARS病例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途徑,感染者多屬與病例有親密接觸的親屬,及負責照護的醫護人員。其主要症狀有發燒、乾咳、頭痛、肌肉痛以及呼吸道感染症狀。





◎SARS的臨床症狀表現

根據WHO公告SARS臨床症狀如下:大部分發生於25~70歲,極少數病患小於15歲。潛伏期通常為2至7天,但也可能長達10天。疾病通常先以發燒為前趨症狀(>38℃),通常為高溫,有時會發冷及寒顫;有時尚伴隨著其他症狀,包括頭痛、倦怠及肌肉痛。有些病人發病時會產生輕微的呼吸道症狀。通常並不會有皮疹及神經或腸胃道症狀,但部份病人在發燒時會發生腹瀉。3至7天后進入下呼吸道期,開始沒有痰的乾咳,或因呼吸困難而導致血氧過低。有10~20%的病人,呼吸道疾患嚴重到必須插管及使用呼吸器。合乎目前世界衛生組織SARS極可能及疑似病例定義者之致死率約為4%。

在潛伏期(2至10天)及疾病前期(1至2天)的傳染危險性相當低。當症狀完全出現時,才具有最強傳染危險性(下呼吸道期),尤其有厲害咳嗽、呼吸急促及低血氧時更為可怕。90%的病患在疾病期間約有6~7天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而後就完全康復。





◎SARS如何傳播?

A. 透過黏液或其他體液的飛沫傳染 (Aerosol route)
CDC主管官員Julie Gerberding醫師表示,事實上大多數病例,都是經由在家中接觸病人,或是醫療人員與感染者或他們的體液有近距離而直接接觸感染,這表示SARS是透過黏液或其他體液的飛沫傳染。要辨識飛沫非常困難,必須要非常靠近飛沫,且有一定的散播範圍。為了安全起見,CDC建議醫療人員等人在與病患近距離接觸時,要戴上口罩,且根據治療指引,疑似SARS病患必須加以隔離。目前病例主要經由親密接觸已感染SARS者而得病。親密接觸表示處理或暴露在患者身體分泌物中(鼻黏液、尿液、糞便)。

B. 透過空氣傳染 (Air-borne)
可能傳播管道,與上述飛沫傳染只是距離遠近之分。

C. 透過口糞途徑傳染 (Fecal-oral route)
可能傳播管道,香港淘大花園社區病例的傳播可能與此有密切關係。





◎它由什麼病原引起?

美國CDC(疾病管制中心)表示,以細胞培養分離出「冠狀病毒coronavirus」,但其特性與已知之冠狀病毒科之其他三屬顯有差異,很可能需歸為第四屬(genus)。該病毒亦出現於非恢復期病人之肺及腎組織;並從三位可取得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清之病人,分別證實「不存在」及「出現」抗體。這些證據相當支援新的冠狀病毒是SARS致病原的假說。

SARS風暴襲卷全球,既已證實是冠狀病毒變種所惹的禍,父母親應瞭解SARS病情會隨著冠狀病毒的變異程度而增減病情的嚴重程度,目前衛生署已向美國要檢測用對照病毒,只要完成基因定序與比對,即能對疑似感染的患者做出正確診斷,以消除對SARS的恐慌。日前美國CDC已完成SARS 病毒基因圖譜定序。

冠狀病毒大約有二萬到二萬七千對基因組,衛生署是以其中關鍵性的四百對基因組做為「引子」,發現SARS的冠狀病毒和普通人類冠狀病毒不盡相同,變異程度是三到四成,但是美國的報告則說變異程度達五到六成。






◎如何確定診斷SARS?

SARS為一新興傳染病,其診斷系以流行病學資料、臨床及實驗室檢驗資料來綜合研判,並非僅以單一檢驗之結果為准。

1.胸部X光攝影:
在發燒前驅症狀,甚至整個病程,胸部X光攝影可能正常。不過在大部份的病患,呼吸道時期的特性為從早期的局部浸潤,進展到較廣泛性、斑狀、間質性浸潤,有些SARS晚期病人的胸部X光攝影,可見部份區域實質化。

2.實驗室檢查:
在病程早期,淋巴球數目通常會下降,整體白血球的數目一般為正常或下降。在呼吸道疾患最嚴重時,一半以上的病人會有白血球減少及血小板減少,或正常但稍偏低的血小板計數(5-10萬/微升)。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尚無任何檢驗方法可對SARS病例作最後之確認,且從目前國內外相關SARS個案之檢驗結果來看,部分個案呈現多種病原同時存在之現象,故在致病機轉尚未徹底明瞭前,暫不宜僅以冠狀病毒分子檢測之結果,當作「確定病例」的判斷,以及其防治措施之依據。




◎它能不能痊癒? 要如何治療?

絕大多數病例(96%)可順利渡過觀察期,無呼吸系統併發症而完全痊癒。治療方法包括各種治療已知細菌性非典型肺炎的抗生素。在許多地區,治療藥物尚包括oseltamivir或ribavirin等抗病毒藥劑,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亦曾與ribavirin及其他抗微生物藥劑並用,臺灣也有使用免疫球蛋白之記錄。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死亡率約4%,尤其在40歲以上或有潛在疾病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氣喘以及慢性肺病),更易造成死亡。






◎什麼人應在家中隔離?需注意什麼?

只有曾接觸SARS患者的人士須在家中隔離,即使他們沒有出現病徵。他們應由接觸第一日起計開始在家中隔離,直至第十日後停止。

在家中隔離應採取以下的預防措施:
*留在家中,不要離開居所,不要讓任何人到訪你。除非家中有一名成員被診斷為SARS感染,否則家中成員無須進行隔離。
*當你與家中另一成員在同一個房間時,請戴上口罩。
*按照指示更換口罩,家中成員無須戴上口罩。
*請勿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例如毛巾、杯子或餐具。
*經常洗手。
*分開房間睡覺。
*在這十天內,用自己的溫度計每天測量體溫兩次。切勿與家中其他成員共用溫度計。
*如果家中任何成員發熱(超過攝氏38℃或華氏100.4℉)、肌肉酸痛、非常疲勞、乾咳、氣促、嚴重頭痛或感到不舒服,請即致電衛生署。
2007-12-03 5:53 am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

病原體

「沙士」即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是由一種冠狀病毒 (SARS-CoV) 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

潛伏期

「沙士」的症狀普遍在染病後兩日至七日內出現,但潛伏期可長達大約十日。

病徵

「沙士」的早期症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一般而言,患者起初會發燒 ( 體溫通常在攝氏 38 度或以上 ) 。其他症狀可包括發冷、顫抖、頭痛、疲倦或肌肉痛,有時還會出現肚瀉。病發初期,有些患者只有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數日後可能會有乾咳、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約 10% 病者的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至呼吸衰竭,並須接受深切治療。長者的症狀或會有較大的變化。

有多種測試方法可把引起「沙士」的冠狀病毒 (SARS-CoV) 檢驗出來。部份測試能從呼吸道分泌物及糞便等臨床樣本驗出「沙士」病毒。血清測試則能在病者病發後約十日,驗出所產生的冠狀病毒抗體。

傳播途徑

「沙士」主要透過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傳播,尤其是通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呼吸道飛沫。當患者的飛沫附在周邊人士的口、鼻或眼睛黏膜上時,就有機會傳播「沙士」。如雙手觸摸被污染的物件表面再觸及口、鼻或眼睛時,亦有可能染病。

治理方法

醫療人員正研究有效的治療方法。
現時並無疫苗預防「沙士」。要減低感染及傳播「沙士」的風險,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建立良好的生習慣。

預防方法

保持良好個人生
1. 勤洗手:
以下情況要洗手:
* 如需觸摸眼睛及口鼻,事前應洗手;
* 處理食物及進食前要洗手;
* 處理被糞便、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體液弄污的物件後要洗手;
* 如廁後要洗手;
* 觸摸電梯扶手、升降機按鈕、門把手等公用物件之後要洗手。

正確洗手方法:
* 開水喉洗濯雙手;
* 加入液,用手擦出泡沫;
* 最少用二十秒時間洗擦手指、指甲四周、手掌和手背,洗擦時切勿水;
* 洗擦後,才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
* 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雙手;
* 洗手後,避免直接接觸水龍頭;關上水龍頭時,可以用抹手紙包裹著水龍頭。

如沒有洗手設備,可用含 70-80% 酒精的消毒劑消毒雙手。

2. 經常帶備手帕或紙巾,打噴嚏或咳嗽時用其掩住口鼻,其後立即用液洗手。

3. 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發燒的人士應戴上口罩,並及早求醫。

4. 用膳時要使用公筷和公匙,不要與人共享同一飯盒或飲料。

一些情況下,市民應佩戴口罩,例如:
1. 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發燒;
2. 照顧有呼吸道感染或發燒的病者;
3. 前往醫療單位或在這些地方工作。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足夠休息、切勿吸煙。

保持良好環境生:

1. 保持家居清潔,每天以家用洗潔精及清水或 1比99 稀釋家用漂白水 ( 將 1 份家用漂白水加入 99 份清水內 ) 清潔家具及家居設施,其後用清水揩抹及抹乾。

2. 確保室內空氣流通:
* 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經常清洗冷氣機隔塵網。

3. 保持廁所清潔:
* 用 1比99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廁所,最少每日一次;
* 使用廁所時要注意生:
- 用過的廁紙要放進廁座內;
- 沖廁前要蓋上廁座蓋板,避免污水濺出;
- 沖廁;
- 待沖廁水靜止後,才打開廁座蓋板;
- 最理想是用浸透 1比99 稀釋家用漂白水的抹布揩抹廁座邊、廁板和廁蓋,再用清水揩抹,然後抹乾;
- 用液徹底清洗雙手,再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雙手。

4. 保持廁所、排水口及喉管正常運作:
* 定期清潔地台排水口;
* 最少每星期一次把約半公升清水倒進每個地台排水口,以防止臭氣和昆蟲進入樓宇內;
* 確保排水口及喉管沒有滲漏或阻塞;未經批准,切勿擅自將渠管改道;如隔氣彎管有損毀,或排水口發出臭味,應立即維修。

5. 切勿隨地吐痰或亂拋垃圾。

6. 確保樓梯、升降機、大堂、垃圾站、樓宇簷蓬、抽氣扇等公共設施定期清潔、消毒及維修保養。

7. 防治蟲鼠 – 妥善地存放食物及適當地處理垃圾,留意是否有蟲鼠滋生的跡象,當有需要時,安排消滅蟲鼠的工作。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0: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2000051KK049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