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愛」的相反,應該是「不愛」,而不是「憎恨」&「妒忌」吧。
當問題發生,「過於自我」不會&無法很冷靜和成熟地處理,他認為無人理解自己愛的意願或付出的愛被離棄,無得到回饋,不甘心的「怨」無法得到宣洩,他的內在心態就在發出恐懼感而叫嚷,再而向愛人產生「憎恨」態度。就像動物生命受到威脅時,多數係自我的保護天性。「憎恨」係為單純無知的處事行為。
當程度最劣時產生,是一種混合心理狀態,妒嫉是發現別人處在某種優越狀態,「自我恐懼」而自己不如別人時所產生的不愉快感、厭惡感,甚至憎恨感,憎恨同時伴有屈辱、羞恥、自卑、負罪感等心理體驗的複雜情緒。
人容易將「被害人」的愛衝動&嫉妒轉為憎恨,而且對對方產生敵意。在不知不覺中憎恨愈來愈大,到最後只想向對方報復。
被否定的一方,自覺自尊受到傷害,認為對方負心、無情,卻不知真正關鍵在於自己,表面上是無怨無悔的付出,內心卻隱然有所期待,希望得到愛情,一旦盼望落空,自是滿心酸痛。
對一個好,是情誼,不是愛,那好或許會轉變為情愛,卻不是絕對的必然,想用好來換取愛,就是妄想了,因為,世間唯一無法爭取、換得的情感,就是愛。
這過程的原因是來自外界的「棄愛」傷害;但「憎恨」這過程中,憎恨者和被憎恨者同樣會在痛苦中打轉,所以產生的破壞力最能傷人心。
一味誇大自己的不幸;責怪和埋怨別人,羞辱別人沒有理解;總之都是別人的錯!以致錯失了自己命中注定的改善的能量。
「愛」這個字係成熟與不成熟感情思維的差別,就係在於是否願意、而且有能力接受感情裡「不滿意」的那個部分...
當有著較成熟的人生觀,認為那幸福快樂的愛,同時也可能伴著痛苦,不會無限制地表現自己的慾望。
不會珍惜現在當下「擁有」的,何以擁有「天長地久」存在。
人生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充實的,若是無法營造抱持這樣的一個人生觀,又豈能要求這樣的「天長地久」的事情存在呢?
要真正「天長地久」,就必須先好好愛自己。人們總是忘了自己才是重要的,忘了要好好愛自己,瞭解自己是多麼的重要。沒能好好灌溉自己,又怎能灌溉別人?又怎能恆久滋潤另一個人的人生呢?
此刻在乎「曾經擁有」,更在乎「天長地久」應真實而存在;相信自我,相信我們是有情人。因為,我們都擁有一夥恆久愛人之心。
其實只要換個想法,抱著感恩的心來看待,你就會發現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就如空氣般圍繞著我們,沒用心去品味很難發覺它的存在。
我常常提醒自己,別人沒有義務要對我好;別人對我的仁慈,那是我的福氣,別人對我苟刻嚴格,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不過的事。
所以只要身邊有對我好的人,我都抱著珍惜感恩的心來對待,慢慢的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把感恩&珍惜當成是一種習慣之後,我發覺自己其實很幸福,因為我看見了以往一直忽略的東西。
戀愛,或許是一個尋覓與配對的過程,但感情卻是一個學習與調適的過程。以戀愛的心來看感情,自然是怎麼看怎麼都是失望。
與其說緣份是遇到一個能讓自己欣賞與被欣賞優點的人,倒不如說是緣份是找到一個,能讓自己願意包容與被包容缺點的人。就是「戀愛看的是對方的優點」,而「婚姻卻是要包容對方的缺點」。
要克服「憎恨」態度的愛,就要懂得寬恕和懂得「放下」。
和的態度、包容寬恕的愛,令你懂得愛自己,就讓自己快樂點開心點。如果懂得愛自己,設法讓自己學會寬恕吧。
因為,真正的力量不是「生氣、動怒、出手」,而是「溫和、包容、寬恕」!當我們多一些「寬宏雅量」和「幽默自嘲」,就可以化解不愉快的情境。
任何人都會變老,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大。先學會做人,就識學會做事:對人真誠、認真做事,寬人嚴已地處事。
我很喜歡一句名諺:「寬恕別人,便是自己的榮耀。」當您打算憎恨一個人時,首先感到痛苦的,會是你自己;相對地,當你準備原諒一個人時,首先感到舒暢與快樂的,也會是自己。可不是嗎?懂得「放下」,何等自在!饒了別人的同時,你也饒了自己。做一個懂得「放下」的人,放下心中的怒,放下心中的恨,放下心中的不平衡,不要太斤斤計較,您的每一天都將更美好。
當愛有著較成熟的感情,認為快樂同時也可能伴著痛苦,不會無限制地表現自己的慾望。
如何可以今自己更了解自己?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190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