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急!!!!!!!我想問吓回族既居住環境呀!!!!!!

2007-12-02 11:15 pm
如題,我想問吓回族既居住環境呀!!!!!!!!!

回答 (4)

2007-12-02 11:33 pm
✔ 最佳答案
  回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比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據 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回族人口爲8,602,978人,其總數僅次於漢族、壯族和滿族,居第四位。

  回回民族遍華夏。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北起黑龍江,南到海南島,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東海之濱,都有回族居住。回族的分布特點是“大分散,小集中”。全國絕大多數的縣市都有回族,而以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省區人數較多。凡有回族分佈的地區,大都是圍繞清真寺而居,皆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區。

  地處祖國大西北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回族最集中的地區,有“回族之鄉”的稱謂。這裏既有“翠嵐千頃接天浮”的山地,也有黃沙漠漠浩無垠"的沙地,還有哺育過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黃河,以及由黃河沖積而成的富有生機的寧夏平原。這條“母親之河”流經本區的中部和北部,爲發展本區的農業經濟提供了充沛可靠的水源。歷史上,回族人民同當地各族人民一道,以自己勤勞的雙手,開鑿了一道道縱橫交錯的大型渠道和密如蛛網的分支毛渠,引黃河之水灌溉農田,把這個原來“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的塞外荒原,變成了如今平疇如畫、田園錦繡、麥浪翻滾、稻香魚肥的“塞上江南”。

  和寧夏回族一樣,全國其他地區的回族也多以農業爲經濟生活的主要來源。然而,由於回族分散居於全國,所以其經濟狀況又與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多種多樣的客觀實際相適應,而呈現出多層次、多結構的顯著特點。甘肅、寧夏、青海地區的回族以農業爲主,兼營畜牧業;新疆和內蒙古地區的回族卻是農牧結合,或以牧爲主;河南、河北、山東等內地的回族除務農外,多兼營季節性的小商業、小手工業;雲南及西南各省的回族,多爲農商兼營,或以商業、運輸業爲主;海南省等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回族則從事航海和漁業;散居全國城鎮的回族多從事商業和各種服務業。回族散居全國,與我國衆多民族雜居的情況相當突出。在新疆和內蒙地區,回族多與維吾爾、哈薩克、蒙古等民族雜居;在甘、寧、青地區,回族多與東鄉、保安、撒拉、裕固、土等民族雜居;在雲貴高原,回族多與彜、苗、布依、白、傣、景頗等民族雜居;在青藏高原,回族多和藏族雜居。但從全國來看,回族和漢族雜居的情況是最普遍的。這種各民族相雜居住的分佈格局,爲各民族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共同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回族和這些民族的關係的歷史,是我國民族關係史的組成部分。應當指出,這種關係在歷史上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友好的,曾經有過爭鬥,甚至流血事件,但共同締造祖國、推動歷史發展,仍然是這種關係的主流。

  由於回族分佈全國,主要和漢族雜居,所以主要使用漢語文。漢語文在幫助回族之接近漢族的經濟和文化水平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不承認漢語是回族的共同語言,是不現實的,但如因爲回族使用漢語而否認回族是一民族,也是錯誤的。除了使用漢語外,回族和其他民族雜居的,也使用或兼通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字,並受到他們文化的影響。如雲南西雙版納的回族,就還使用傣語、傣文,穿傣族服裝,住傣族式的竹樓;雲南洱源縣的回族,穿白族服裝,使用白族語;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拉薩地區的回族,使用藏語文;和彜族雜居的四川涼山的回族,兼通彜語。此外,在內蒙古和新疆地區的回族,有不少人兼通蒙古語、維吾爾語或哈薩克語。

  回族分佈全國,回族自治地方也分佈全國。寧夏是省一級的回族自治區,地區一級的回族自治地方有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此外,還有新疆焉耆、甘肅張家川、青海化隆、門源、河北大廠、孟村等六個回族自治縣,在雲南西部,有巍山彜族回族自治縣,東部有尋甸回族彜族自治縣,貴州有威寧彜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青海有民和與大通兩個回族土族自治縣。回族自治地方的廣泛分佈,顯示了回族分佈全國這樣一個特點。

  回族散居全國,但卻保持著伊斯蘭教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在回族中長期流傳,不但對回族的政治、經濟産生著重大影響,而且還滲入到他們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的各個方面,成爲回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宗教活動及日常生活的便利,回族人民每到一個地方,往往聚族而居,或自成村落,或自成街道,形成一個個別具特色的回族社區,並習慣在住地修建清真寺,以清真寺爲中心居住。歷史上,隨著回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逐漸擴散,清真寺亦遍佈全國,其中廣州懷聖寺、泉州聖友寺、杭州真教寺、揚州仙鶴寺被稱爲東南沿海“四大古寺”;北京的牛街禮拜寺、東四清真寺、法明寺、普壽寺在歷史上被稱爲“四大官寺”;西安化覺巷清真寺以規模宏大、中國傳統的建築結構、造型別致、莊嚴渾樸,在全國清真寺建築群中首屈一指;濟寧西大寺的禮拜大殿,其規模之大,僅次於北京故宮中的太和殿,即使在佛寺、道觀中也罕見;寧夏同心清真大寺,其整體建築將伊斯蘭文化藝術與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巧妙地融爲一體,典雅別致,樸素大方。上面所列舉的清真寺以其中國內地伊斯蘭教特有的建築風格,成爲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産,在我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我國,回族居於形成較晚的一個民族。然而,由於她是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成長發展起來的,起點較高,所以從其伊始就以生氣勃勃的精神活躍于中華大地上,對祖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回族形成於中國,但她又不同於自古以來就居住在中國的那些土著民族。元代回回人活動之初,就沒有一個固定的地域。但是,曆史上,回族人民在祖國的開發建設中,特別是在地多人少的邊疆地區的墾牧活動中,以及在西北、雲南等地的農田水利建設中,都曾付出過很大的努力。他們靠勤勞的雙手,使自己紮根于中華沃土,並爲這片沃土增添了新的風采。
2016-10-02 1:44 am
5;;;大土大中口
2015-09-10 4:03 am
...
2007-12-02 11:38 pm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散居全國、分佈最廣的民族。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省也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區。大約有981.6萬人(2000年)。

回族的形成
回族人是由中國和其他國家民族,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民族。這些民族包括了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語系民族,在唐代到中國跟蒙古族、維吾爾族及漢族相融合產生。 距今600年前的元末明初,今日的回族人口開始成型。

651年伊斯蘭教正式傳入中國,大批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伊斯蘭教先知的弟子撒哈八·斡葛思在廣州傳教。回回人於廣州、西安等城市定居,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當時他們被稱為蕃客,至元代被稱為回回蕃客或南蕃回回,成為回回人的一部分。回回一詞初見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和南宋彭大雅《黑韃事略》中,主要指蔥嶺東、西處於黑汗王朝統治下的回紇人。回回是回紇的轉音。民間也有將回回稱為回紇。回回,回紇,回鶻三名可以通用。黑韃事略提出,回回國,回紇之種。證明概念互換。回回在蒙古語有另一稱呼:撒爾塔兀勒,專指花剌子模,廣指中亞,西亞穆斯林。元代,穆斯林被歸入色目人等級,高於漢人和南人。於是大量純血統的漢族也皈依伊斯蘭教,自稱世代是回回。回回是對伊斯蘭教信仰者的通稱。值得一提,宗王阿難答對回回人在西北人數佔多數起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回回人不等於穆斯林,一些不是穆斯林的族群也被歸屬回回人,欽察,康里,阿蘭,猶太人,吉普賽這些也不是,但有時歸屬回回。回回也不是專指中西亞,占城人也被歸屬回回。明代稱伊斯蘭教為回教,稱其教徒為回回人。清朝至民國年間凡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統稱回或回回。回族主要來源則是13世紀初葉,大量被迫遷來中國的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後來同漢族人、維吾爾人、蒙古人,阿兒渾人融合,形成了回回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民族確定了自己的族稱,回回成為回族的通俗稱呼。此外,明朝時從南洋到中國的人口中亦有不少信奉伊斯蘭教,這些人口來到中國,成為了中國沿岸(如:山東、福建及海南)的回族。


語言
回族的語言,在其東遷初期為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同時使用。回族由於長期和漢族雜居,逐漸習慣以漢語、漢文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還保留著相當數量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語匯,如:多斯蒂(兄弟)、色倆目(您好)、虎失奴底(滿意)、都士曼(敵人)、伊不利斯(魔鬼)等等。在邊疆地區也經常使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與此同時,回族人仍然保有不少過去阿拉伯、波斯等傳統文化,在共同心理狀態,經濟生活,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面表現出自己的特點。有人認為回回應稱為漢語穆斯林,因不存在回這種語言。

飲食
回族在飲食上有許多講究和忌諱。這些習俗,蓋源於伊斯蘭教。例如,《古蘭經》中說:「只禁戒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命而宰的動物。」平時,凡盛過這些禁忌食物的炊具、餐器也都不用、不接融。如果在旅途中或其他困難的條件下,借用漢族的鍋,也必須用大火燒過一陣,方纔使用。回民所吃的牛、羊、雞、鴨等可食畜、禽,一般都請阿訇宰殺,在特殊情況下也請懂得宰牲戒規的回民宰殺。稱為抹殺',忽必烈曾禁止如此,穆斯林被迫吃死肉。 他們不稱殺,稱宰。

回族喜歡吃的菜餚有: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饃、羊肉粉湯、黃燜羊肉、羊肉串、辣子炒雞、燒雞、燒牛肉、羊雜碎等。

回族還有喝蓋碗茶、糖茶的嗜好。所選茶葉一般以「陜青」、「茉莉」為主。喝蓋碗茶的花樣甚多,如用陜青茶、白糖、柿餅、紅棗沏泡「白四品」;用磚茶、紅茶、紅棗、果幹沏泡的「紅四品」;用花茶、冰糖、白糖、紅糖、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乾、柿餅、果乾等沏泡的「十二味香茶」。


信仰
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其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回族人自稱正教徒。

回民從剛出生時開始,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被稱為經名,結婚時請阿訇證婚,死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上的便利,回民習慣在住地建禮拜寺(也稱清真寺),圍寺而居。

回民的伊斯蘭教分老教與新教(哲合忍耶),新教是由馬明心發展出來的,後來撒拉族人蘇四十三與回民田五舉事時是以發教為名義發生的。


服裝
回族民族服裝具有鮮明的特點。男子一般上穿白色對襟褂,外套黑色對襟坎肩,頭戴白色或黑色無檐小圓帽,稱「回回帽」、「號帽」,亦稱「禮拜帽」。 根據《古蘭經》規定,回族穆斯林婦女多頭戴遮頭護面的蓋頭。蓋頭的顏色依年齡而不同,老年用白色,中青年用黑色,姑娘用綠色。這既符合了伊斯蘭教教義的規定,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 《古蘭經》規定:「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飾,除非對她們的丈夫,或她們的父親,或她們的兒子。」


婚姻
婚姻方面,回族注重男女雙方在信仰和生活習慣上的一致,主張男女「婚姻無貧富,必擇善良」,不重門第、富貴,而注重雙方的信仰、品德和才貌。舉辦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阿拉伯語,意為結合),寫「依扎布」(證婚書),男方還要給女方聘金(根據男方條件而給予女方並由女方單獨擁有支配的一定數量的錢財)。


喪葬
按照伊斯蘭教傳統,人死後用布包裹,實行土葬。

經濟
主要從事農業,農戶多附帶經營牧業或運輸業、手工業、小商業。回族工匠在制香、製藥、製革、制炮以及礦產的開採上都較著名。回族以善於經營著稱,傳統行業有珠寶玉石業、運輸業及牛羊屠宰加工業等。


回族自治的地區
1958年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及青海、新疆、河北等地的2個自治州、6個自治縣、5個聯合自治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
臨夏回族自治州
門源回族自治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焉耆回族自治縣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08: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2000051KK023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