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體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甚麼意思?

2007-12-02 7:42 pm
請說明:「實踐是體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最重要的要求:
1)請註明資料來源及出處;
2)請舉例說明。舉例以成功人士(如聖賢、帝皇、名臣、企業家等)的經典事績為佳,真人真事的故事次之,虛構而合理的設喻亦可接受。
3)先認真分析提問內容;
4)若對提問的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不明白的地方,請使用「回答問題」鍵旁的「向發問者查詢」之超連結(Hyperlink),向本人發問;
5)清楚提出合理而足夠的理據;
****
其次較為次要的要求與備註:
「在文學修養中,語言學習是很重要的。沒有運用語言的事本,即無從表達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會有多少說服力。」
(節錄自老舍的《論文學語言及其他<人、物、語言>》)
建議回答者回答前先咀嚼以下引自季羨林先生的《季羨林自傳》(全文見:http://leoja.blogspot.com/2007/03/blog-post_7439.html)內,有關學術研究經驗的引文:

關於進行科學研究的指導方針的想法。六七十年前胡適先生提出來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更新1:

求證要小心,要客觀,決不允許厭煩,更不允許馬虎。要從多層次、多角度上來求證,從而考驗…… 那一部份正確,那一部份又不正確。…… 事關學術良心,決不能含糊。…… 不要騙自己,不要騙讀者。做到這一步,是有德。不則就是缺德。寫什麼東西,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不相信而寫出來要讀者相信,不是缺德又是什麼呢?自己不懂而寫出來要讀者懂,不是缺德又是什麼呢?…… 剽竊別人的看法或者資料,而不加以說明,那是小偷行為,斯下矣。…… 」 引文完

更新2: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懇請回答者: 1)請註明資料來源; 2)若對提問的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不明白的地方,請使用「回答問題」鍵旁的「向發問者查詢」之超連結(Hyperlink),向本人發問 若發現有不尊重此提問的無聊答案,本人會保留向「Yahoo知識+」的管理員作出檢舉的權利。 謝。

更新3:

好了,我個人認為理性、衝動、正面、反面的意見都已經齊備了,應該差不多是時候交付投票,由各位網民選出最能反映「知識+」參與者之水平、最合符「知識+」參與者之心意的答案吧。 有人感慨地質疑:「『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在哪?『清者自清』?濁者清濁不分。」 甚至感嘆:「世道昏昧,眾人本末倒置,不分是非,甚至對任何正氣凜然的言辭也連感知的能力也沒有。」 亦有人更慨嘆,某地方因為有人執法不公、不明,讓垃圾、謠言、作弊、謾罵、不義行為充斥著,讓有識之士黯然,讓衛道之士嘆息。 或許,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只好由廣大的民眾一同去作出見證了。

更新4:

如無反對或再沒有新的回答或補充的話,我將會不延長發問,在問題完結的最後一日,將以下回答者之答案交付投票: 1)廢物回收商 [小學級 5 級] 2)諾米斯:人浮在世好比滿天星,明亮或暗數不清(前稱韓非子) [大學級 4 級]

回答 (1)

2007-12-12 6:28 am
✔ 最佳答案
1)1977 年 7 月,南京大學一位教師胡福明撰寫了一篇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理論性文章,投稿去「光明日報」哲學版。這篇文章受到光明日報領導層高度重視,在楊西光主持下,經過多次修改,最後定稿,改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978 年 5 月 10 日 是「理論動態」第 60 期刊登,翌日,「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全文轉載,之後幾日全國各大報章都全文轉載,這篇文章,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一場激烈的爭論,為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資料:http://www.rthk.org.hk/chiculture/china50years/years1970_epi149.htm
有人以為此話出自鄧小平之口,此說實在是錯誤的。鄧小平對此說的影響實在於「肯定」了此說話,而非「提出」了這說法。這一點實在要注意。
何以《光明日報》發出這段社論呢?當時,國家經歷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對於糾正毛澤東領導的文革之錯誤,出現了分歧。中共主席華國鋒為首的保守派主張「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逾地遵循。」他們似乎認為毛說即屬「真理」。同時,《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文章,掀起了關於「真理」問題的討論。鄧小平支持後者的觀點,就是為了打破思想框框,指出任何理論(包括毛說)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質疑「兩個凡是」的理論,使長期以來的教條主義受到衝擊。的確,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只有打破「兩個凡是」的想法,才能是國家能推行改革。否則,新法一行,即受廢止。
在香港《明報》的社論也有對此學術爭論,作出了敘述:
http://www.cheungmankwong.org.hk/newspaper/np20040213.html
鄧小平是政治的務實主義者,「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便是好貓」,是他最傳神的寫照。「一國兩制」的構想,也是黑貓白貓的神來之筆。

   正因為鄧小平不拘泥於政治教條和「本本主義」,中國才有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最大的阻力,來自華國鋒的「凡是派」。華國鋒說﹕「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鄧小平不信邪,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反擊凡是派的愚忠和僵化。鄧小平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相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結果,實踐改變了歷史,「本本主義」也淡出了中國的政治舞台。
2)其他例子:愛迪生為了改善照明系統,曾經試過幾百次用不同的材料來做燈泡。友人勸他放棄,認為他已失敗數百次,已無可成就。但愛氏卻認為成了數百次,因為他已知哪數百種材料不可行,之後,愛氏最發現鎢絲乃最適合者。
何以跟此說有關?因為愛氏落手落腳做過實驗,那數百次失敗,是錯誤,不是真理。經過實踐證明,只有鎢絲是成功的,就是真理。
《孫子兵法》也有指出實實際際的勘探地型,而非僅從一紙地圖佈陣,才可奪得勝利。實際的勘探地型,就是「實踐」;僅從地圖佈陣,就是「不實踐」;得勝就是「真理」。孰為真理,顯而易見。
參考: 以上網址


收錄日期: 2021-04-21 12:23: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2000051KK012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