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曾是洪門雙花紅棍, 是否屬實?

2007-12-02 9:00 am
据聞國父孫中山先生, 在革命時與洪門有交往, 曾是洪門雙花紅棍, 是否屬實?

回答 (2)

2007-12-03 6:51 am
✔ 最佳答案

Q:据聞國父孫中山先生, 在革命時與洪門有交往, 曾是洪門雙花紅棍, 是否屬實?

A:孫中山確實在1904年時,曾往美國檀香山加入洪門組織「致公堂」。但他其實不是純粹入會,其目的乃在於改組當時的洪門組織,並以洪門在外國的勢力宣揚革命。而且當時他是被封為「洪棍」(即元帥之意,意為孫中山被封為洪門中的重要領袖)而不是只作打手的「雙花紅棍」。洪門中人亦多稱其為「大哥」,可見其在洪門中是有相當的聲望。

***************************

孫中山與洪門的關係大約如以下:

據聞當時孫中山深明國內保皇勢力強大,要與之抗衡,非到華人勢力亦大的美洲宣揚革命不可。因此他準備赴美國,在美洲華僑中開展革命宣傳活動。就在此時,其舅父楊文納勸孫中山:“今保皇黨機關林立于美洲各埠,汝到美洲,倘不與洪門會人士合作,勢難與之抗衡。”時檀香山也有反清複明洪門組織致公堂,楊文納勸孫中山加入洪門,以便行動。楊文納又道:“汝加入洪門,方有號召之力。”又道:“古人成大事者,多能通權達變,如伍子胥喬裝出關,孔子微服過宋,皆是此意。此舉以救國爲目的,何必拘泥。”孫中山明白舅父的意思,才決定放下成見,加入洪門。因此在洪門前輩鐘水養(鐘水養是深圳龍華鎮橫朗村的洪門會會員)介紹下,于1904年毅然加入了檀香山致公堂。當時就在國安會館舉行入閨儀式,由代香主江主璋、先鋒陳元發主持。隨後孫中山親自在五祖像前發36誓,願遵守洪門21條例,10條禁。主盟人封其爲「洪棍」,「洪棍」乃洪門對「元帥」的稱呼,幷在致公堂名册上記寫:
「香邑 孫逸仙 領票 鐘國柱保」

自此,洪門中人皆孫中山爲「孫大哥」。 據傳當時加入洪門的會員名册,現保存在檀香山。不過,孫中山加入洪門組織,並非真正推崇和信仰洪門會黨的一套做法,實為改造會黨成革命組織所採取的一種策略:

(1)孫中山參加致公堂後的第一項工作是改組《大同日報》。原先《大同日報》乃由保皇黨人、康有爲弟子歐矩甲所創;其本身對孫中山就有所成見,並曾公然污衊孫中山,謂洪門人士不應爲革命所愚弄。後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唐琼昌勸其接納孫中山不果,就下逐客令,將歐矩甲職務撤去。並開始孫中山由代理《大同日報》。經孫中山及後來加入的劉成禺(洪門稱其為麻哥)改組後,其「革命橫議,鼓蕩全美。華僑受其感化者日眾」。

(2)第二項工作是重訂洪門致公堂總章程。原來的致公堂章程繁瑣神秘,封建秘密結社色彩濃厚,經改訂後的新章程開宗明義地把致公堂的宗旨改造成與興中會及後來的同盟會的政治綱領一致,使原來的封建性質的章程充滿民主革命的內容。

(3)第三項工作是重新登記會員。孫中山很清楚,致公堂內部復雜,除少數熱心職員外,多半拘泥舊習,又多加入保皇黨,沒有遠大志向,因此他倡議實行全美會員總注册,幷整頓美洲各地洪門組織。洪門無形中就變成了一個革命團體。當時的洪門致公堂的總注册和孫中山重訂致公堂新章程,對于美洲華僑革命工作關係極爲重大。

當孫中山在1909年11月至1910年初春,在美國發起建立同盟會時,孫中山認為,「倘海外同志及洪門能聯絡為一團體以讚助革命」,「有此一臂之助,不患大事不成矣」,故決定全體同盟會會員一律加入致公堂。同盟會會員加入致公堂,吐故納新,使致公堂衰老的肌體吸進新鮮血液,同時也使同盟會組織獲得大發展,壯大加強了革命力量,可謂一舉兩得。

加入洪門也能為孫中山的革命帶來可觀的經費。如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的夏天,孫中山經過日本與黃興等商計捲土重來,急需經費15萬元,便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開秘密會議,南洋各地的洪門會黨成員也到會參加,得知將策劃在廣州(即黃花崗)發動起義後,當場認捐八千餘元,幾日內達五六萬元。後來孫中山曾有一信寫給美洲致公堂同志請籌款以應起義,接信後美洲致公堂立即發動籌募捐款,當時以加拿大華僑最爲熱烈(因孫中山在加拿大溫哥華和洪門關係密切),以致公堂的樓房抵押款三萬元,共七萬元匯國內。美洲華僑七萬人共計曾捐贈款項約二十一萬元美金,支持了孫中山先生的國內革命之急需。

故此孫中山為雙花紅棍之說其實是人們惡攪之作,無非把孫中山聯合洪門進行革命的事蹟加以渲染。孫中山是以個人智慧及號召力進行革命;雙花紅棍這類純粹以武力抗爭的打手角色,完全是不合符孫中山的理念。
2007-12-02 1:41 pm
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成立,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兴中会选出杨衢云为 会办(当时称为伯理玺德天,即 President),孙为秘书。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

  孙中山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重阳节(10月26日)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失败作收,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孙于11月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同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孙并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1897年,孙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1900年庚子国变引来八国联军,孙中山借机联系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 希望能筹划南方诸省独立,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政府,李也答应与其会见。但在日本友人协助下却发觉不过是个清廷陷阱。而后李赴北京协调条约之事,此会面也 无疾而终。同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而失败,孙亦返回日本。

  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改革命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9月,孙中山离日再赴檀香山,希望再次在华侨中发展革命。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及代聘律师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孙中山之后到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活动宣传革命,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于1905年中再赴远东,7月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与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以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进行者为国民革命,将创立者为中华民国;并举所誓之四纲,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以达成之。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以一万五千元请孙中山离开日本。孙中山收款后于3月离开日本。由于此事未经同盟会内部商议,于是引起会内分裂。孙中山赴南洋后,在胡汉民、汪精卫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1907年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是第三次起义。1907年6月孙中山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再今惠州市汝湖镇),历十余日而败,是第四次起义。7月6日徐锡麟起义于安庆,失败殉难。同年7月,孙经越南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再告失败。孙中山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才再踏足中国国土。1908年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是第七次起义。4月,黄明堂起义于云南河口,是第八次起义。1910年2月倪映典发动新军起义于广州,是第九次起义。1909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在旅途之上,曾环绕地球多次,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极为有限。

  另一方面,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于1910年一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此外又先后发动包括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在内的多次起义,直至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在危难中奋击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咸起响应。据统计,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9次之多。至于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当时孙中山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据《凤凰周刊》说当时的孙中山还在那里打工,因此并不知情,所以孙中山说:“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
3、临时大总统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孙中山即于13日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以自代。兹后苦心孤诣协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特重其向国民宣誓一事,引导袁氏步入民主程阶。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 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 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孙与袁达成协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 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条件,下旨逊位,中华民国终完全取代过去的帝国体制。隔日2月13日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推 荐袁世凯接任。


收錄日期: 2021-04-20 19:59: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2000051KK002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