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與中國書法有什麼關係?

2007-12-01 9:31 pm
王羲之與中國書法有什麼關係?

回答 (3)

2007-12-01 9:49 pm
✔ 最佳答案
書法是中國相當獨特的一種藝術,在文化上的價值,幾乎可以和繪畫並駕齊驅。書法的演進,由最初的象形文、殷商甲骨文、周代吉金文、漢朝隸書、北魏碑體文以及東晉開始盛行的草書,各有不同的氣勢和美感,草書中寫得最具特色
,最有神韻的,首推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

王羲之從小愛好書法。幼年時他曾跟隨姨母,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過書法。渡江後,他又學習了前輩書法大師李斯、曹喜、張芝、張昶、蔡邕、鍾繇和梁鵠等人的書法。這使他的書法融合各家所長,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長書法的人濟濟一堂,父輩王導、王曠、王异等都是高手,這對他的書法學習的幫助也是極為顯著的。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

在前人繼有的基礎上際繼續發展,努力創新,到了晚年終於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傳王羲之的作品都是唐人的摹本,其中最著名的首推「蘭亭序」,是藝術史上的珍寶,在序中每一個字的筆觸和寫法各不相同,揮灑自如,流露出大塊淋漓的生機。全文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縱橫多姿,其中「之」、「以」、「也」、「為」等字,文中重見者,都另構別體,不使雷同,特別是「之」字,一共二十個,體勢殊異,面貌各不相同。
唐初,因為特別喜愛王羲之的書法,便設計取得,收入內廷,尊之為「天下第一行書」,並命搨書人趙模等個搨數本以賜王公大臣。太宗臨終時遺命將原稿真蹟帶入昭陵殉葬,此後世間就只有摩本了。現存唐人之摹本,是從原蹟上細心鉤摹的,當年草稿塗改的痕跡也都模仿下來。一般公認以「神龍本」﹝相傳為馮承素所摹﹞最接近真蹟原貌。
2007-12-01 10:25 pm
王羲之(303年-361年[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著有《蘭亭集序》。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獻之亦為書法家。

王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起的高峰
逸事

[編輯] 東牀快婿
郗鑒派門生阮裕[來源請求]往王府選婿,王府子弟均刻意保持矜持,唯獨王羲之在東牀上袒腹臥著。郗鑒便認為他是適合的人選,便決定將女兒郗濬嫁給他。[2]女婿因此而稱為「東牀」,也有成語稱為東床坦腹。


[編輯] 換鵝

頤和園長廊的繪畫故事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

山陰的一名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獲悉王羲之愛鵝,於是精心飼養了一群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果然答應了他,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的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即是引用了這個典故。


[編輯] 墨池
相傳王羲之住處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練完書法均在此洗筆。久之池水變成黑色,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來源請求]


[編輯] 後代
子王獻之人稱「小聖」,和王羲之合稱「二王」。
七世孫智永。
六十六代孫王新銘,紹興人,詞人,收藏家。六十八代孫王正清,紹興人,書法家。

[編輯]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二謝帖二謝帖
快雪時晴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七帖
喪亂帖(日本皇室藏)
孔侍中帖
其書貼
頻有哀禍貼
姨母帖
馮承素摹蘭亭集序
大唐三藏聖教序 (由唐朝比丘懷仁,集王羲之字而成)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來源請求]
行穰帖[來源請求]

[編輯] 注釋
↑ 謝雲挺,浙江紹興一墓碑揭開王羲之生卒懸疑,新華網
↑ 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第六。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雲:「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2007-12-01 9:59 pm
王羲之與中國書法有很大關係。
王羲之是古代的大書法家。


收錄日期: 2021-04-14 00:59: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01000051KK016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