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羅生門,今被借喻不知其所以然的事件。何故?本文簡述之。
羅生門在日本平安時代京都朱雀大道的南端,現在京都東寺有其舊址。日本大正時代﹝大正是日本嘉仁天皇的年號,西元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六年。﹞文壇的代表性人物芥川龍之介有一篇取材自《今昔物語》的短篇《羅生門》,故事就是發生在羅生門。這篇歷史性小說盡見芥川氏的風格。魯迅先生在《現代日本小說集》附錄「關於作者的說明」有云:「他想從含在這些材料裏的古人的生活當中,尋出與自己的心情能夠貼切的觸著的或物,因此那些古代的故事經他改作之後,都注進新的生命去,便與現代人生出干系來了。」其後,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以芥川氏的另一短篇《竹藪中》作藍本,配以芥川氏的《羅生門》中躲雨情節,改編拍攝成電影《羅生門》。電影由三船敏郎、森雅之和志村喬主演,榮獲威尼斯影展金師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西方世界接觸日本電影的重要作品。這部電影講述竹藪中的武士遇害事件,而樵夫、武士、武士之妻和強盜多襄丸的供詞皆有出入。此後不知真相的事件竟以羅生門稱之。
《竹藪中》亦是取材自《今昔物語》的作品。在《今昔物語》中,武士之妻被凌辱後,解開被綁的武士,兩人繼續上路。芥川氏據此改編成武士遇害,樵夫、行腳僧、衙吏、老太婆、多襄丸、武士之妻和武士的敘述自說自話,給讀者思考的空間較大。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又與芥川氏的《竹藪中》略有出入。電影由樵夫、行腳僧和路人主導,故事連貫性較強,沒有提及老太婆的敘述,最後加插了樵夫的「真話」。電影「創造」的路人和樵夫的「真話」可為事件作解說。竹藪中的事件,每個人的謊言,路人一語道破:「大家都只顧自己的意願做人。人們總是不願記起對自己不利的事,凡對自己有利的就算是謊言亦當真。」假設樵夫最後的敘述是真話,再看看各人的謊言:多襄丸不願記起他和武士之戰是那麼狼狽,只聲稱他是在一場公平對決中打倒武士;武士之妻不願記起她曾經要求跟強盜走,只聲稱曾經為保名節而反抗和尋死;武士不願記起他如何敗在多襄丸手下,只聲稱因蒙受羞辱而自殺。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英雄》與黑澤明的《羅生門》,在敘事方面有相似之處,但不同。《英雄》講述數個虛假的故事,《羅生門》則是數個「故事」建基於一個確定事實。兩部電影皆有「結局」。《英雄》道出包容、念蒼生、忘生死等等,《羅生門》道出樵夫良心發現、行腳僧經過掙扎後相信人都是善良的、路人堅持以為人是自私的等等。然而,芥川龍之介的《竹藪中》並沒有「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