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與巴期斯坦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來的,
巴勒斯坦英文是Palestina,首都位於耶路撒冷
詳細資料請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7%B4%E5%8B%92%E6%96%AF%E5%9D%A6&variant=zh-hk
巴基斯坦英文是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首都位於伊斯蘭瑪巴德
詳細資料請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7%B4%E5%9F%BA%E6%96%AF%E5%9D%A6&variant=zh-hk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沖突的由來已久,追溯歷史,宗教情結、種族仇恨是造成這兩個國家不但無法和解,且沖突不斷升級的原因。
千年仇恨糾纏不清
和平進程變數難測
猶太人和巴勒坦人糾纏千年的恩仇,迫使兩國之間的仇恨不但無法化解,同時還有升級的跡象。回頭看以巴發展史,不難發現兩國連年的抗戰鬥爭,與種族、宗教息息相關;而因著血統與理念的極端歧異,也掀起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基督教與回教無休無止的對立。
若追溯根源,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其實源自一家,即屬于阿拉伯半島上的閃族人,兩族曾和樂融融地共居于以巴這塊土地上。
公元前1025年,大衛王(King David)統一希伯萊王國,將當時的Yevus城改為耶路撒冷,並將王國的宗教與政治中心遷移至此,歷史上第一個猶太王國宣告誕生。
仿彿是應驗了聖經舊約神所詛咒的,猶太王國的建立並非一個好的開端;相反的,猶太民族悲慘的命運一波接一波的尾隨而至,直至以色列建國之前,猶太人顛沛流離與慘遭排擠、屠殺的歲月從沒終止過。
先是公元前586年,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結束400多年的大衛王朝統治,當時的猶太人被放逐出城。50年后,波斯人征服巴比倫,猶太人得以重返故土、重建耶城及重立聖殿。但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開疆闢土的吞併計劃,卻徹底粉碎了猶太人安居樂業的美夢。
公元前66年,羅馬帝國瘋狂地捕殺不滿其暴政統治的猶太人民,在持續四年的大屠殺行動中,高達150萬猶太人被屠殺,所有猶太人淪為奴隸,且被驅逐、禁入以巴這塊土地,也掀開了猶太人流浪世界各地的流散史,最后依然留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已不足千人。
猶太人離開故土后,居住在巴勒斯坦周圍的阿拉伯人逐漸遷入及定居在這片土地上。公元634年,穆斯林軍隊在穆罕默德的率領下,佔領了耶路撒冷,並于該地建造奧馬清真寺,此時猶太人雖被准許居住在城內,但人數並不多。
之后的400年間,耶路撒冷不僅歷經大馬士革、開羅及巴格達的回教王朝統治,也成為聖地拉丁王國的首都,而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也轉而歸屬阿拉伯的回教世界,成為阿拉伯人生息繁衍的祖國。
在漂泊歐洲的1000年歲月中,猶太人被歐洲的基督教社會視為異教徒、賤民,並被集中、禁足、管制于猶太貧民窟“隔都”(Ghetto)。
輾轉千年,猶太人的悲慘命運無休無止。
而就在猶太人對灰暗前路逐漸麻痺的19世紀末,一批前蘇聯猶太知識份子開始謀求出路,他們認為,猶太人突破厄運重圍的唯一出路,就是建立一個屬于自己民族的國家,猶太復國主義由此誕生。
奧地利報人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是第一個提出猶太復國主義的猶太知識份子,為能凝聚全球猶太人復國的力量,他出版小冊子《猶太國》(The Jewish State),成立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鼓吹全球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在自己的故土上重建猶太王國,由此也開啟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流血衝突的關鍵之鑰。
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對早已安居樂業的當地阿拉伯人而言無疑是“侵略”,為保護家園、爭奪故土的衝突與戰爭在所難免。當時“被委任統治”巴勒斯坦的英國為平息兩族爭端,遂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分成東西兩部份。東部外約旦(即今日的約旦王國),西部為巴勒斯坦(即今日的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及加薩地帶),並發表“貝爾福宣言”,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National Home)的主張。
自此以后,猶太人、阿拉伯人的種族矛盾與衝突便不斷被英、美等帝國主義蓄意挑動、點燃。
二次大戰,為了能夠有效的處理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問題,聯合國于1947年11月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
決議中規定:在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這個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聖城,則國際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
不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對聯合國的決議難以苟同,巴勒斯坦國宣告難產。
從此以后,以巴問題糾纏不清,沒完沒了。
以色列概況
以色列位于亞洲西部,西瀕地中海,東鄰約旦,北接黎巴嫩、敘利亞,南連埃及和紅海亞喀巴灣。以色列國土南北長450公里,東西寬135公里,總面積約2.08萬平方公里,《奧斯陸協議》簽訂后移交給巴勒斯坦的地區則零星分佈在以色列的南部和東部。
若依據1947年聯合國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應為1.49萬平方公里,但建國后經過數次的戰爭、以巴糾紛及和平談判后,目前以色列實際控制的領土達2.70萬平方公里。
1948年建國時,以色列的總人口約為65萬人,但經過50餘年來猶太移民的陸續遷入,截至2004年2月止,以色列的總人口已增加至676.5萬人。
以色列人口主要由猶太人、阿拉伯人、德魯茲人、貝都因人和切爾斯克人構成,其中猶太人約545.9萬,佔世界猶太人總數的38%,阿拉伯人130.6萬人,德魯茲人11萬人,貝都因人約有7萬,切爾斯克人只有約3000人,另外還有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少數民族。
猶太人信仰猶太教,其他130.6萬的非猶太人中,82%為穆斯林,9%為基督教,9%為德魯士 。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宣稱的首都,是該國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其他主要城尚包括:特拉維夫─雅法、海法、貝爾謝巴及埃拉特等地。
巴勒斯坦概況
巴勒斯坦位于亞洲西北部,北接黎巴嫩,東鄰敘利亞、約旦,西南與埃及的西奈半島接界,南端的一角臨亞喀巴灣,西瀕地中海。
由于連年的侵略行動,使巴勒斯坦的國土面積一直四分五裂。
1947年分治前,巴勒斯坦地區的總面積為2.7萬平方公里。根據1947年11月聯合國宣佈第181號分治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的阿拉伯領土面積為1.15萬平方公里,但這些領土于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全部佔領。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佈成立巴勒斯坦國,但未確定其疆界。
1993年9月,以巴簽署以巴自治協議后,以色列陸續將加薩地帶和約旦河西岸七座城市的民事管理權移交給巴民族權力機構。
巴勒斯坦的總人口難以估算,至1997年止,約有639萬人(包括流落在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巴勒斯坦人)。
根據巴勒斯坦統計辦公室的調查資料,1996年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加薩和耶路撒冷的人口共有253萬人,其中加薩地帶有近100萬巴勒斯坦人,東耶路撒冷和附近村莊有25萬人,其餘則居住在約旦河西岸。巴國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居民絕大部份信仰伊斯蘭教。
耶路撒冷整個地區在1948年和1967年兩次戰爭中先后遭以色列佔領,以色列並于1980年7月宣佈統一的耶路撒冷為其永久的首都。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透過《獨立宣言》,宣佈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首都。其他主要行政區則包括:納布盧斯納布盧斯、加薩、拉姆安拉等地。
以巴世代恩怨.追溯聖經舊約《創世紀》
若要抽絲剝繭,以巴的宗教沖突可以追究至聖經舊約《創世紀》。
根據《創世記》記載,神對猶太人祖先亞伯蘭(Abram)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于是,亞伯蘭帶著妻子撒萊及姪兒羅得,移居到神應許賜予其后世子孫“流著奶與蜜”的地──迦南。
之后,神又對年邁無子嗣的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你的后裔將要如此。”但已逾生育年齡的撒萊卻不置可否,甚至建議亞伯蘭將自己的埃及女僕夏甲納為妾,為他繁衍后代。
夏甲為亞伯蘭生一子,名以實瑪利;而撒萊在神的眷顧下,也誕下以撒。但妻與妾互不相容,令老邁的亞伯蘭左右為難。神又對亞伯蘭說:“……從撒萊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后裔。至于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的后裔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你所生的。”于是,亞伯蘭送走夏甲及以實瑪利,以實瑪利后來成為阿拉伯之父恩奇度──“野驢人”。
傳說,以撒一支傳衍到后來,即為以色列及散居全球的猶太人;以實瑪利一支則自成一族,成為后來的阿拉伯人。而神應許給猶太人“流著奶與蜜”的地,即為今日亞洲西部地中海與死海、約旦河之間的以色列及巴勒斯坦。
在冥冥神旨的安排下,也注定了以色列、巴勒斯坦世世代代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糾葛。
而一度被神遺棄的猶太人,命途多舛,失去故土之后,他們漂流到世界各地,成為名副其實的遊牧民族。更悲慘的是,不管去到哪裡,猶太人似乎都無法擺脫慘遭屠殺、被排擠的厄運。
歷經顛沛流離、性命朝不保夕的猶太人,好不容易建國之后,當然不輕言放棄,誓要捍衛國土到底,所以以巴沖突可能永遠不會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