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 好食 叫造 「和味」o既?

2007-11-30 1:45 am
何解 好食 叫造 「和味」o既?

回答 (3)

2007-12-01 5:47 am
✔ 最佳答案
Q:何解好食叫做「和味」嘅?
A:「和味」並不是日本語,而是實實在在古而有之的詞語。
其原義是指「調和五味」,即調和甘、酸、辛、鹹、苦此五味。五味調和可以給人類帶來美好的享受,如《黃帝內經》所云「五味之美,不可勝極。」故「和味」引申出美味之意。
「五味調和」最早記載見於《詩經·商頌》中「羹者,五味調和」。《國語·鄭語》中也曾提到「和五味以調口」,就是調和五味以適合食者口味。《呂氏春秋·本味篇》中商臣伊尹總結了五味「和」的標準: 「甘而不噥,酸而不酷,鹹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月侯。」
五味中以甘味最適合於「調和五味」之用。在我國古代味的觀念中,酸、辛、鹹、苦都有濃淡程度之別,過濃時即形成刺激,所以稱「別味」;甘味無此差別,是感覺不到刺激的味,是正味,刺激的「別味」經過甘味諧調,達到中和後不再感覺刺激,所以甘味又是一種減少刺激的「輔味」。
正如《淮南子·原道》云:「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高誘曾注釋為:「亭,平也」。這就是說得到甘味的調和,其他的四種味道也變得不再刺激。甘味中的鮮味可以减小(淡化)鹹、酸、苦、辣的刺激,即調和五味,做到鹹淡適中、平衡、協調。所以「甘者,五味之本也。」(《春秋繁露》)甘味有甘補、甘和、甘緩、甘潤等作用。《周禮·天官》中指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鮮味如藥中甘草,正可用作調味。
從「五味調和」之意而成的「和味」一詞,可見於文學中。唐·歐陽詢的《藝文類聚.卷九九》曾引晉.郭璞的《鼎贊》:「和味養賢,以無化有。」其中的「和味」一詞也是指「五味調和」。全意是指「烹者為聖賢煮食,調和五味,並達到了以無化有、爐火純青的境界」。

「和味」也可作名詞之用,解適口(合於口味)之食。例子如:
(1)《禮記·王制》:「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大意指不論中國、夷、蠻、戎、狄等地,都有安樂的居所、美味的食物、合於地方文化的服飾、有用的器具等。
(2)南朝梁.沉約《三朝雅樂歌》:「實體平心待和味,庶羞百品多爲貴。」


http://www.zdic.net/cd/ci/8/ZdicE5Zdic92Zdic8C112845.htm
http://www.zydg.net/magazine/article/1004-5783/2006/03/302369.html
2007-11-30 1:49 am
「和味」是較日本化的詞語
參考: me
2007-11-30 1:48 am
....除和的味道.....就叫做[[和味]啦


收錄日期: 2021-04-11 15:47: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9000051KK020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