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的媽媽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便由媽媽眼中的黃毛小子,長大成人,並即將參加高級程度會考了,童年時的記憶已變得模糊不清,唯獨媽媽對我的教誨依然銘刻心中。
小時候,爸爸由於工作關係,經常不在家,因此,媽媽便毅然挑起父職的重擔。在一般的孩子眼中,媽媽便是美麗和溫柔的象徵,總會好好呵護自己的孩子。我原以為自己同樣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好好地受愛護。相反地,媽媽對我相當嚴格,每逢我做錯事,便不由分說地揍我一頓。當我慢慢長大,媽媽也較少打我了,取而代之是向我解釋甚麼是對,甚麼是不對。記得有一次,我向她坦承打破了檯燈的燈,她不但不打我,反而稱讚我是誠實的好孩子。 那時,我真是大惑不解。 幾年後,在無意中聽見她跟舅父的談話,我的疑團終於解開了。媽媽認為小孩子因為年紀小,根本不曉得分清是非黑白,只好靠「打」來讓他們牢記甚麼事可以做,甚麼事不可以做。可是,當孩子慢慢長大,「打」只能產生反效果,使孩子變得暴戾,產生一種仇恨感。 這時,父母便要跟孩子講道理,向他們灌輸正確的是非觀念,讓他們在心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將來孩子才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另外,媽媽指出家長對待一些自尊心特強的孩子,要多花心思,千萬不能當眾羞辱或指摘孩子的不是, 以免削弱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想不到媽媽對教育小孩子有這麼多的心得,她既順著孩子的性情,又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點來進行教育。 其實,我們跟人交往,不就是根據對方的性格,來建立與自己的良好人際關係嗎?
媽媽除了在教育和人際交往啟迪了我, 還對我的個人成長和學習帶來啟發。 自幼我便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無論做其麼事, 都要做到完美無暇才肯罷休。 但是,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 給了自己很大的心理壓力, 這樣就反而影響了自己的表現, 令事情做得不如期望般好。 如此下去,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為了幫我解開心結, 媽媽跟我說她年輕時也是不斷追求完美, 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她明白到事情的完美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還是要決定於種種的客觀因素,實不可過份強求。 媽媽的說話常常提醒我要放開自己,只求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不太計較最後的結果,便能享受學習和工作的樂趣。
我和媽媽之間的點點滴滴,只是零星散佈在我的記憶中,但是,這些都令我終生受用,難以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