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方法

2007-11-30 1:21 am
讀書有甚麼方法和策略?

回答 (3)

2007-11-30 1:27 am
✔ 最佳答案
讀書的方法

  新年時節,送些甚麼給學生呢?就送他們一些讀書的方法吧。

  首先聲明,我要談的是為知識而讀書的方法,不是為考試而讀書的方法。後者,香港的學生都是專家──猜題目、背課文之能,世間少有。但為知識而讀書可以幫助考試,為考試而讀書卻未必可助知識的增長。知識是讀書的目的(An End)﹔考試只是一個方法(A Means)。然而香港學生(或教育制度),卻很顯然地將這兩佯東西顛倒過來。

  我可在四個大前提下給學生們建議一些實用的讀書方法。若能習慣運用,不但可以減輕考試的壓力,而對更重要的知識投資會是事半功倍的。

一、以理解代替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課程比較容易記得。但理解其實並不是輔助記憶──理解是記憶的代替。強記理論不僅是很難記得准確:當需要應用時,強記的理論根本無濟於事。明白了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含義,你會突然覺得你的記憶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簡單,明白了的東西就不用死記。但理論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確性。理解愈深愈准確,記憶就愈清楚,而應用起來就愈能得心應手。所以讀書要貫通──理論上的不同重點的聯帶關系要明白﹔要徹底──概念或原則的演變要清楚。

  要在這些方面有顯著的進步易如反掌,而學生也不需多花時間。他只要能改三個壞習慣,一年內就會判若兩人。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上課時“狂”抄筆記。筆記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抄筆記有一個無法補救的缺點──聽講時抄筆記分心太大!將不明白的東西抄下來,而忽略了要專心理解講者的要點,是得不償失。我肯定這是一般香港學生的壞習慣。例如好幾次我故意將頗明顯的錯誤寫在黑板上,200 多學生中竟無一人發覺,只知低著頭忙將錯誤抄在筆記上。

  筆記有兩個用途。將明白了的內容,筆記要點。但若覺得只記要點都引起分心,就應放棄筆記。明白了講者的內容是決不會在幾天之內忘記的。很多講者的資料在書本上可以找到,而在書本上沒有的可在課後補記。老師與書本的主要分別,就是前者是活的,後者是死的。上課主要是學習老師的思想推理方法。在上課聽不懂的,若見同學太多而不便發問,就可用筆記寫下不明之處,於課後問老師或同學。換言之,用筆記記下不明白的要比記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個壞習慣,就是將課程內的每個課題分開讀,而忽略了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系,理解就因此無法融會貫通。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將每一個課題分開讀,強記,一見試題,不管問甚么,只要是似乎與某課題有關,就大“開水喉”,希望“撞”中──這是第二個壞習慣最明顯的例子。

  要改這個壞習慣,就要在讀完某一個課題,或書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獨立的某一節之後,要花少許時間去細想節與節、章與章、或課題與課題之間的關系。能稍知這些必有的連帶關系,理解的增長就一日千里。這是因為在任何一個學術的范圍內,人類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開來讀,會覺得是多而難記﹔連貫起來,要知要記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學術都是從幾個單元的基礎互輔而成,然後帶動千變萬化的應用。學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課題之間的連貫性,就不得其門而入。

  第三個壞習慣,主要是指大學生的,就是在選課的時候,只想選較容易的或講課動聽的老師。其實定了某一系之後,選課應以老師學問的淵博為准則,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跟一個高手學習,得其十之一、二,遠勝跟一個平庸的學得十之八九。這是因為在任何一門學術里面所分開的各種科目,都是殊途同歸。理解力的增長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異。老師若不是有相當本領,就不能啟發學生去找尋不同科目之間的通論。

二、興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燒起來的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會讀得較好。但興趣可不是培養出來的。只有總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產生興趣。可以培養出來的是集中的能力。無論任何科目,無論這科目是跟你的興趣相差多遠,只要你能對之集中思想,興趣即盎然而生。

  對著書本幾小時卻心不在焉,遠比不上幾十分鐘的全神貫注。認為不夠時間讀書的學生都是因為不夠集中力。就算是讀大學,每天課後能思想集中兩三小時也已足夠。要培養集中力也很簡單。第一、分配時間──讀書的時間不需多,但要連貫。明知會被打擾的時間就不應讀書。第二、不打算讀書的時間要盡量離開書本──“餓書”可加強讀書時的集中力。第三,讀書時若覺得稍有勉強,就應索性不讀而等待較有心情的時候──厭書是大忌。要記著,只要能集中,讀書所需的時間是很少的。

  將一只手表放在書桌上。先看手表,然後開始讀書或做功課。若你發覺能常常在30分鐘內完全不記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於每次讀書對都完全忘記外物1小時以上,你就不用擔心你的集中力。

三、問比答重要

  很多學生怕發問的原因,是怕老師或同學認為他問得太淺或太蠢,令人發笑。但學而不問,不是真正的學習。發問的第一個黃金定律就是要臉皮厚!就算是問題再淺,不明白的就要問﹔無論任何人,只要能給你答案,你都可以問。

  從來沒有問題是太淺的。正相反,在學術上有很多重要的發現都是由三幾個淺之又淺的問題問出來的。學術上的進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師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學者之所以要教書,就是因為年輕學生能提出的淺問題,往往是一個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雖然沒有問得太淺這回事,但愚蠢的問題卻是不勝枚舉。求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學甚么問題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發問,就很難學得其中奧妙。

  老師因為學生多而不能在每一個學生身上花很多時間。認真的學生就應該在發問前先作准備工夫。這工夫是求學上的一個重要過程。孔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與“不知”,最容易就是做發問前的准備工夫。這准備工夫大致上有三個步驟──

  第一、問題可分三類──A、“是甚么”(What),B、“怎樣辦”(How? ),C、“為甚么”(why)。學生要先斷定問題是那一類。A類問的是事實:B類問的是方法:C類問的是理論。問題一經斷定是那一類,學生就應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卻混淆。若要問的問題包括是多過一類的,就要將問題以類分開。這一分就可顯出自己的“不知”所在。第二、要盡量去將問題加上特性。換言之,你要問的一點是愈尖愈好。第三、在問老師之前,學生要先問自己問題的答案是否可輕易地在書本上找到。若然,就不應花老師的時間。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驟發問題,答案是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的。若仍須問老師的話,你發問前的准備工作會使他覺得你是孺子可教。

四、書分三讀──大意、細節、重點

  學生坐下來對著書本,拿起尺,用顏色筆加底線及其他強調記號。讀了一遍,行行都有記號,這是毀書,不是讀書。書要分三讀。

  第一讀是快讀,讀大意,但求知道所讀的一章究竟是關於甚么問題。快讀就是翻書,跳讀﹔讀字而不讀全句,務求得到一個大概的印象。翻得慣了,速度可以快得驚人。讀大意,快翻兩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第二讀是慢讀,讀細節,務求明白內容。在這第二讀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鉛筆在頁旁作問號,但其他底線或記號卻不可用。第三讀是選讀,讀重點。強調記號是要到這最後一關才加上去的,因為哪一點是重點要在細讀後才能選出來。而需要先經兩讀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沒有經過一快一慢,選重點很容易會選錯了。

  在大學里,選擇書本閱讀是極其重要的。好的書或文章應該重讀又重讀﹔平凡的一次快讀便已足夠。在研究院的一流學生,選讀物的時間往往要讀書的時間多。

  雖然我在以上建議的讀書方法是著重大學生,但絕大部分也適合中小學生學習。自小花一兩年的時間去養成這些讀書的習慣,你會發覺讀書之樂,實難以為外人道。
參考: me
2016-02-18 1:42 am
讀書方法並不是口頭講一講就可以學會的,一定要有專家協助引導,一步一步的學習整個讀書過程,培養習慣。

正確讀書方法培育 http://www.studymethods.tw
參考: 正確讀書方法培育 http://www.studymethods.tw
2007-11-30 1:47 am
題目類型

選 擇 題

. 小 心 閱 讀 題 目 。 留 意「非」 、 「不 是」 等 此 類 字 眼 。
. 請 留 意 題 目 指 示 你 應 以 甚 麼 方 式 作 答 。 ( 例 如 , )
. 閱 讀 題 目 後 , 即 是 你 不 懂 作 答 , 也 應 用 邏 輯 方 法 估 計 答 案 。 跟 著 把 題 號 圈 著 , 在 完 成 全 卷 後 翻 看 這 些 題 目 。
. 答 案 消 減 法 。
. 作 答 問 題 時 , 請 弄 清 答 案 是 否 填 在 正 確 的 位 置 。

填充

. 小 心 串 字 。 假 若 串 錯 字 , 一 分 也 拿 不 到 !

文字題

. 使 用 完 整 句 子 作 答 。
. 小 心 串 字 。
. 作 答 每 條 問 題 時 , 請 先 看 該 題 之 佔 分 。 分 數 可 以 提 示 你 要 答 多 少 個 要 點 ( 普 偏 來 說 一 個 重 點 佔 一 至 二 分 ) 。 分 數 越 高 , 應 寫 的 越 多 。
. 留 意 問 題 中 所 用 的 提 問 字 眼 ( 為 甚 麼 、 如 何 、 歸 納 、 指 出 、 等 等 … … )。
. 假 若 不 懂 作 答 , 盡 力 嘗 試 寫 些 與 該 問 題 有 關 聯 的 東 西 。


考試中的時間分配

01. 放 鬆 心 情 , 確 定 考 試 的 答 題 時 間 是 多 少 。
02. 利 用 開 試 前 檢 查 試 卷 的 寶 貴 時 間 一 瞥 題 目 , 先 對 題 目 的 內 容 有 個 粗 略 的 概 念 , 並 盡 可 能 在 等 侯 時 先 回 憶 一 下 有 關 內 容 。

03. 為 每 一 部 份 分 配 時 間 , 例 如 , 用 20 分 鐘 作 答 短 題 目 , 60 分 鐘 作 答 長 題 目 。
04. 當 作 答 同 時 含 有 選 擇 題 及 短 答 題 的 試 卷 ( 例 如 電 腦 卷 一 ) , 先 做 選 擇 題 。

05. 粗 略 計 劃 答 題 的 次 序 。 由 那 些 你 較 有 信 心 及 較 易 取 分 的 部 份 及 題 目 開 始 。
06. 不 要 花 太 多 時 間 在 同 一 條 題 目 上 。

07. 不 要 花 太 多 時 間 在 你 不 懂 或 不 肯 定 的 題 目 上 。
08. 盡 量 在 考 試 完 結 前 至 少 十 分 鐘 完 成 作 答 。 餘 下 的 時 間 應 用 來 檢 查 有 沒 有 答 錯 位 置 或 漏 答 。

09. 應 確 定 已 填 寫 考 生 編 號 及 在 適 當 位 置 寫 上 題 號 。
10. 即 使 你 很 早 便 作 答 完 成 , 也 不 應 離 場 。 提 早 離 場 代 表 失 去 得 到 更 高 分 數 的 機 會 , 把 時 間 拿 來 檢 查 答 案 吧 。 翻 查 可 使 不 小 心 失 誤 減 至 最 少 , 使 你 得 到 更 高 分 數 。

http://www.alihk.net/alihk/studyMethods.htm

推:http://book.bfnn.org/books2/1739.htm
2007-11-30 1:32 am
1.學校的小息温習
2.家中温習
3.課堂圈起重點
4.不明白的地方問老師!!
5.讀到識為止、默到識為止、背到識為止
6.有信心!!

信心很重要的!!!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17: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9000051KK019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