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論證= 比較論證????

2007-11-29 4:47 am
類比論證= 比較論證????

回答 (1)

2007-11-29 7:01 am
✔ 最佳答案
類比論證係利用事物之間有類似的特點或關係,由近及遠的來推知或證明另一道理的正確。例如:畫家畫花,獨畫一枝,總要留點天地,讓欣賞者自去遐想;演員演戲,「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並不要把甚麼都搬到舞台上;詩人作詩,講究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盡」;音樂家演奏,抑抑揚揚,有時「無聲勝有聲」。一堂好課,應當兼採畫家、演戲、作詩、奏樂的訣竅:言簡意賅,給學生留點思考的餘地;不越俎代庖,給學生一點自己動手的機會;引而不發,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再君上生動形象,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作者運用畫家、演戲、作詩、奏樂,推論出課堂教學應注重啟發學生;不可「滿堂灌」,要引而不發,給學生思考的餘地。

比較論證即係對比論證,將正反兩方面的觀點、事實相對比,使被論證的事物的某些屬性更加鮮明、突出、易於認識。我們試以蘇洵《六國論》為例: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1.正面論述:賂秦必致滅亡。
2.反面論述:不賂秦則未必滅亡。

由此可見,對比同類比係兩種截然不同ge論證手法,對比係以兩事ge不同點加以擴大,以凸顯出兩者之不同,以收高下立見之效,一般常用於證明例如甲比乙好
而類比則是找著事物間相同之處,以甲事己知的原因及結果,推論出乙事將會有相同的結果


收錄日期: 2021-05-02 17:42: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8000051KK032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