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近年來社會學家不斷發出警訊: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結婚年齡逐年升高,生育率下降使得台灣正快速轉成老年化的國家,若情況未改善,推估到民國140年將會出現三個年輕人要承擔照顧一個老年人的責任。
主計處表示,生育低迷的表面原因是不婚化、晚婚化、晚產化及少子化。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則進一步指出是個人主義及經濟因素使然。台灣因著學效西方國家的個人主義,以致「家庭」正快速的崩解中,不單是家庭結構的毀損,家庭觀念也隨著婚姻痛苦指數上升而瓦解。近年來,西方國家編列大筆預算,希望重建家庭觀念,而台灣是世界第一個訂立家庭教育法的國家,但至今兩年多仍未看見明顯成效,這不是婚姻教育工作者不夠努力,而是實務工作者的努力對大環境來說,僅是杯水車薪,即便如此,筆者仍願以實務工作者的角度,對於造成適婚者不婚與晚婚的現象,從「擇偶條件」與「社交機會」各個面向提出看法,以供當事人與其家庭參考。
了解自己的擇偶條件
現代社會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年齡逐年下降,但是初婚的年齡卻逐年升高。這顯示社會開放,道德約束力降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未婚男女希望體驗與享受「親密關係」,這是浪漫思想所致,男女交往只想談戀愛,而不是以結婚為目的。
再者,現代人選擇結婚對象的複雜性增加了,不再是只憑父母之命就定下終身大事。若以結婚為目的交往,要考慮的層面可就多了,只有外貌吸引人還不夠,財富、學歷、品格……都被列入考慮,筆者夫婦常去帶領單身團體,我們曾用一份問卷,了解單身者的擇偶條件﹙參右表﹚。
1.經濟基礎(房屋+存款)
2.學歷配合
3.工作穩定、合適
4.身高、體重、身材
5.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
6.月入相當能養家活口或能貼補家用
7.外貌不錯(英俊,瀟灑,漂亮,可愛)帶得出去
8.善於言辭(在一起有話說,言之有物)
9.富幽默感(在一起不無聊)
10.熱心助人(不自私)
11.重生得救基督徒
12.熱心事奉,追求真理
13.靈命相當
14.家庭背景勿太複雜或有其他顧忌(以免婚姻受影響)
15.年紀(比自己大或小)
16.善體人意,為他人著想
17.工作有潛力,事業有前途
18.活潑,熱情,有人緣
19.願做家事(或會做家事)
20.知道如何討好異性(得異性普遍喜愛,大眾情人,富羅曼蒂克)
21.誠誠實實(不譁眾取寵,不誇大不實)
22.聰明,靈活,有頭腦
23.有恩賜(外面表現令人羨慕)為主所用
24.看得順眼,不覺醜陋或噁心
25.工作能力強
26.喜歡小孩
27.個性溫和,容易溝通
28.有氣質,耐人尋味
29.有深度,令人佩服
30.單純,不富心機,不耍權術
31.喜歡活動,合群
32.會過日子,善用假期
33.興趣相近
34.有來電的感覺
35.道路相合
36.孝順父母(或與父母關係良好)
這份問卷對於了解個人擇偶條件為何,有具體的幫助,也破除一些適婚男女把「經濟基礎」及「來電感覺」當作影響婚姻主要因素的迷思。筆者在此要強調的是,擇偶條件與個人的婚姻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簡單來說,婚姻觀就是個人對婚姻的期待或憧憬。另外一個影響因素就是個人的人生觀,筆者認為人生觀影響婚姻觀,婚姻觀決定了擇偶條件,適婚者若能有這一層的了解,並釐清自己的擇偶條件,在尋覓與等待適合對象時,才不會隨波逐流或錯失機會。
擴展社交機會
沒有機會認識交往,的確是適婚男女普遍的困難。這表示現代未婚男女社交圈太小,除了上班、回家,還可以去哪裡?哪裡可提供健康的社交活動?有沒有與異性做朋友的機會或場合呢?離開了校園,這種機會的確變得非常少。大部份的婚友社或兩性聯誼活動,總脫不開配對的遊戲,造成參與的未婚男女非常不自在與不安。
雖然大環境如此,但適婚男女還是要嘗試參加一些健康的兩性活動,至少那些活動提供了一些認識異性的機會。若能經過友誼階段,再進到男女朋友的階段,在心理上會有較佳的預備。而友誼階段若從大團體中的認識開始,較能從客觀的角度去認識不同的異性,學習與異性相處,透過與異性一同工作、一同出遊等機會可以體驗兩性在各方面的差異。十年來,我們所帶領的「情愛工作坊」,就是希望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讓適婚男女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健康的自我價值觀、人際觀、婚姻觀。這麼多年下來,大部份的人來工作坊是為了找對象、聽講座,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也是過程,但我也看到了不少學員,在其中透過一起活動、討論、出遊,漸漸能放鬆下來,也能交到不少好朋友,當然也有不少成對的;而最寶貴的,莫過於看見許多男士越來越有自信、自在、且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異性。
最後要提醒家有適婚族的父母,多給予適婚兒女支持與幫助,而不是給他們太多催逼的壓力,不要因為孩子到了適婚年齡就認為孩子應該結婚,若他們還沒有預備好,只為了年齡到了而結婚,那麼婚後還是會有許多問題。
所以,婚姻其實不是適婚族最重要的問題,結婚也不是解決單身問題的方法。若在單身時不懂得過單身的生活,不知如何獨處、與人與異性相處,結婚將會帶來更大的壓力及痛苦。不論單身或結婚,都需要經過學習,才能享受和諧愉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