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城門河的歷史
城門河上游為城門水塘,有多條引水道將大帽山、針山及鉛礦凹等地方的山水引到水塘,當水塘滿溢時,山水會經城門峽流至下城門水塘,城門峽附近的走私凹及草山水源亦會流進下城門水塘,每當下城門水塘滿溢,水塘內的儲水會排進城門河,出口昔日是流往沙田海,約在今日大圍附近。
昔日的沙田海又稱潮水灣,是一個形似喇叭的狹長形海灣,連接吐露港,當潮漲時,海水便會湧入沙田海。 1970 年代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在沙田海兩岸進行填海工程,並把城門河延長成為一條 7 公里長,200 米闊的人工河道,由大圍開始,流經沙田市中心及沙田馬場,流向沙田海及吐露港。其他昔日流向沙田海的小河亦改為流入城門河的支流或明渠,這些支流共有 3 條,包括大圍渠、火炭渠及小瀝源渠,當中大圍渠更大約在七、八十年代封閉成一條暗渠。
不過,在城門河出口處有一條流經大水坑及富安花園一帶的明渠—雷婆東坑,由於它是位於城門河出口處匯入城門河及流出沙田海,所以雷婆東坑一般都不會認為是城門河的支流。而沙田海大部分面積成為了今日城門河兩岸的土地,當時位於沙田海中央的小島圓洲角則成為東岸陸地的一部份。現在城門河的出口,即馬料水與馬鞍山之間的海灣,仍稱為沙田海。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8E%E9%96%80%E6%B2%B3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ing_Mun_River
圖片參考:
http://i152.photobucket.com/albums/s170/smallchickenchicken2005/5927b49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