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由女性主義 (Liberal Feminism)?

2007-11-28 1:47 am
自由女性主義是什麼呢?
那麼,如何用這主義去解釋近年的網上親密關係?
謝謝~~

回答 (3)

2007-11-28 1:56 am
✔ 最佳答案
我知...

什麼是女性主義
認同女受到因其性別而面對壓迫,
同意婦女有其獨特需要
同意通過行動謀求社會的改變去達到改善婦女處境

女性主義理論涉及的問題層面很廣,可以分成四大類:
1、解釋性的:婦女為什麼長久以來受到壓迫?
2、價值性的:依據什麼基本價值我們認為這種壓迫是不對的?
3、診斷性的:在不同的文化、社會現實中,對婦女壓迫的形式、嚴重性如何?
4、策略性的:針對這樣的現況,如何尋求解放途徑?

各個流派有它偏重、專長的問題:社會主義/馬克主義和精神分析偏重解釋的工作,自由主義和存在主義著眼於價值的闡明,後殖民則偏重第三世界現實的診斷,而幾乎所有理論都有策略性的建議;另一方面,它們之間也有真正實質的辯論,如:自由主義和基進主義對色情法的爭執。

哈定(Sandra Harding)覺得女性主義立場論的擴充,就必須批判歐洲中心論,並仔細地從各種「後殖民」的可能立場中,或從「多元文化」的各種內容中(如中國古代、阿拉伯古代、印度古代等的另類自然知識系統),學習、對話、與豐富女性主義的科學研究。當科學與科學的人文研究,充滿著更多的「立場」、更多元的各種「在地知識系統」,那麼整體而言,這個更豐富的視野與多元觀點,就是更好的,甚至具有「更強的客觀性 strong objectivity」。哈定一方面要避免因「多元文化」所可能引發的「相對論」問題,另方面則強調具有各種立場的整體豐富性,會更客觀。
所有這些,當然是有政治意涵的。哈定認為,無論是以「去殖民」為依歸的後殖民立場、或是女性主義立場,都不是天生的、或社會上早已存在的角色,它們都是需要承諾、需要政治鬥爭與理想去完成與肯定的立場。就像沒有天生的「黑人 black 」,而需要承諾、鬥爭與理想去肯定這種身份認同(Narayan & Harding, 2000 )。
梁麗清(1999)總結女性主性對社會福利政策的看法

對社會福利政策的看法
女性主義者批評部份婦女服務的社工為強化婦女傳統的家庭角色,無助於婦女擺脫生活的壓迫
以「性別分工」(gender division of labour)為核心概念分析社會福利政策,著重婦女「生育」(reproduction)及「社會關係再生產」(social reproduction)所帶來的後果。
傳統上,「男主外、女主內」:男性的角色分配在公眾的領域,而女性的角色被劃分在「私人」(private)的領域—主要是家庭。因此,男性在社會上擔任領導的位置,在家庭則扮演經濟支柱,女性只能夠在勞工市場上擔任二線勞工,但在家中被視為主要照顧者及經濟依賴者,照顧家中的依賴者認為是「天職」,這種性別分工的安排在傳統下被認為「合理」和「自然」的。
性別分工是建基於「男權制度」(patriarchy)[有人譯作父權制度/社會]和「母職」(motherhood)兩種概念.。「男權制度」很富爭論,亦有不同的理解,簡單來說是指一套「男強女弱」的觀念和制度被男性利用來支配女性,使女性處於從屬的位置,即「男尊女卑」的情況。
「母職」是指女性負起生育及育兒的責任,是女性天生的任務。擔任照顧者的角色是一種「自然」的分工。同時婦女亦透過照顧者的角色去滿足其女性及作為母親的慾望。婦女成長的過程塑造為照顧者的角色。
女性主義者質疑將生育及育兒的責任混為一談。育兒的工作不一定是婦女的,應該是父母雙方面的責任。照顧並不是單純的一種感情投注,無須付出物質的代價。而事實照顧工作要大量的時間、體力和精神負擔,須有足夠的社會資源去支持這項投資
現時福利政策包括托兒服務,社區照顧等反映政府對婦女的角色沒有充份的反省,反而不斷強化這種性別分工的意識。現行政策漠視婦女成為家中照顧者帶來的惡果:婦女不能外出工作,肩負無償勞動的家庭責任。但政策制定者往往視「照顧者」的角色是合理的安排,因此對家庭的支援裹足不前,反而把照顧老弱的責任,進一步推卸在婦女身上,局限了婦女生活的自由選擇權利。
家庭責任令婦女成為經濟依賴者。這種依賴關係,將婦女放置在從屬於家庭的地位上。婦女在婚姻關係上並不享有與男性相等的權力關係,影響婦女在資源運用的權力。例如在申請公屋及綜援時,已婚婦都不能用獨立申請人的身份享有福利。這一方面強化婦女經濟依賴者的角色忽略婦女在經濟上的困境,不少研究指出婦女佔貧窮人口中的大多數。
當婦女婚姻出現問題時,喪失了固有的經濟能力及社會地位。一旦分居、離婚或喪偶,女性的依賴關係從依賴男性轉移到依賴政府。單親母親仍被視為家中的照顧者,社會福利政策只著眼於協助這些母親如何做好母親的本份,忽略如何幫助母親就業,使能夠經濟上獨立,無須依賴政府。這些措施包括幼兒服務或津貼,就業訓練及協助就業措施及就業保障。這依賴關係更延伸至年長的婦女,年老婦女因長期作為經濟依賴者的角色,她們在年長時更須依賴政府的援助,在低水平的生活質素下過活。
婦女在傳統的性別分工的社會安排後,令她們參與公眾事務上障礙重重,造成她們在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上均與男性有明顯的差距。
女性主義對未來社會的看法 (黃洪):
女性主義者並不是要成為女強人,並不是要簡單將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身份倒轉過來,建立一個「女尊男卑」壓迫的社會。女性主義對新社會的看法是要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層份,而人與自然,男與女,社會不同部分及階級互相倚存的社會,前提是重新對自己的身體及生活獲得「自主性」,反對沒有極根增長的觀念,接受人類宇宙是有限,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地球亦是有限。而人類的工作及追求不是對財富與商品永不完結的擴張,而是追求人類快樂及生命自身的創造。
2007-11-28 1:52 am
女性主義(女權運動、女權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性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家庭暴力、孕婦留職(maternity leave)、薪資平等、投票權、性騷擾、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

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主要、但並非完全地出自於西方的中產階級學術界。不過,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每個文化下面的女性主義運動各有其獨特性,並且會針對該社會的女性來提出議題,比如蘇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請見女性割禮)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應(glass ceiling)。而如強姦、亂倫與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編輯] 歷史起源
主文章:女性主義歷史

以現代的哲學與社會運動的觀點來看,女性主義的通常以18世紀的啟蒙時代思想家為起源。如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Mary Wollstonecraft)所著的《女權的辯護》(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是19世紀之前少數幾篇可以稱得上是女性主義的著作之一。渥氏將女性比喻為高貴、社會菁英、嬌生慣養、脆弱以及有知識與道德怠惰的危險,她相信男性和女性對於這樣的情況都有責任,並且認為女性擁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權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這並不是說更早以前就不存在著其他關於兩性平等的著作。比如說,神祕哲學家安里西·哥內留斯·阿格里帕(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在1529年所著的《關於女性之高貴卓越的演說》(The Declamation on the Nobility and Preeminence of the Female Sex)。

女性主義在19世紀漸漸轉變為組織性的社會運動,因為當時人們越來越相信女性在一個以男性中心的社會中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請見父權條目)。女性主義運動根源於西方的進步主義,尤其是19世紀的改革運動中。組織性運動的時間是起於1848年在紐約州色內加瀑布市(Seneca Falls, New York)召開的第一次女權大會。

艾米琳·潘克斯特(Emmeline Pankhurst)是婦女參政權運動的奠基者之一,她試圖揭露英國社會制度裡的性別歧視,並且成立了婦女社會政治聯盟(The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在許多成員微罪遭捕,然後因為《貓捉老鼠法案》(The Cat and Mouse Act)而重複進出監牢數次後,她們被激起進行絕食抗議。其結果的強制餵食讓這些成員病得很嚴重,使得當時法律體制的殘暴受到社會關注,也因此助長了她們的目的。

早期的女性主義者與最初的女性主義運動通常被稱為「第一波女性主義」(the first-wave),而1960年之後的女性主義被稱為「第二波女性主義」(the second-wave)。也有所謂的第三波女性主義(the third-wave),但是女性主義者之間對於其存在必要性、貢獻與概念意見不一。這三個「波」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就像海浪般,一個接一個永不間斷,後來者運用了前行者的貢獻與資源。現代女性主義有個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出版的《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1935年)一書。她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也是美國女性主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貝拉·艾布札格(Bella Abzug)所就讀的大學。在米德的書中報告說,查恩布里(Tchambuli)部落中的女性擁有支配地位,卻沒有造成任何問題。這本書使得艾布札格那個時代的知識份子相信,歐洲對於男性氣質(masculinity)與女性氣質(femininity)的觀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並非無可抹滅的天性。


[編輯] 各種形式的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這個詞會讓人覺得這是單獨的一個意識形態,然而事實上女性主義存在有許多流派。由於歷史背景、某些國家裡面女性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女性主義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而產生了不同的路線。因此也就存在著各種的女性主義。

其中一個流派是激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認為父權是造成社會最嚴重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個流派的女性主義在第二波女性主義很受歡迎,儘管在今日已經沒有那麼突出。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將「女性主義」這個詞完全等同於激進女性主義所提出的觀點。有些人覺得傳統激進女性主義思想中將男性壓迫女性視為優先的考量,以及認為有一個普世的「女性」概念,太過於全面化了,而且其他國家的女性與西方國家女性感受到的「女性」經驗絕對不會是一樣的。西方國家女性可能會覺得性別壓迫是她們所面對的壓迫根源,但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女性可能會發現她們受到的壓迫是來自於種族或經濟地位,而不是她們的女性地位。

有些激進女性主義者提倡分離主義 (separatist feminism),也就是將社會與文化中的男性與女性完全隔離開來,但也有些人質疑的不只是男女之間的關係,更質疑「男人」與「女人」的意義(請見酷兒理論)。有些人提出論點認為性別角色、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本身就是社會建構(請見父權規範 heteronormativity)。對這些女性主義者來說,女性主義是達成人類解放的根本手段(意即,解放女人也解放男人,以及從其他的社會問題一起解放)。

有些女性主義者則認為可能有些社會問題與父權無關,或者父權不是這些社會問題的優先考量(比如說,種族歧視或階級劃分);他們將女性主義視為解放運動的其中一種,與其他運動彼此影響。


[編輯] 女性主義的主要流派
亞馬遜女性主義(Amazon feminism)
文化女性主義
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
自由意志女性主義(libertarian feminism)或個人女性主義(individualist feminism)
唯物女性主義(material feminism)
性別女性主義
法國女性主義
大眾女性主義(pop feminism)
自由女性主義
馬克思女性主義(Marxist feminism)
社會女性主義(socialist feminism)
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
性解放女性主義(sexually liberal feminism或sex-positive feminism)
心靈女性主義(spiritual feminism)
隔離女性主義
第三世界女性主義
跨性別女性主義(transfeminism)
有些運動、研究方法或人也可以被形容為原型女性主義(proto-feminist)或後女性主義(post-feminist)
網路女性主義(Cyberfeminism)
絲絨女性主義(fluffy feminism)

[編輯] 與其他運動的關係
大部分的女性主義者在政治上採取整體觀的行動路線,他們相信馬丁·路德·金所說的:「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的不公義都是對所有地方公義的威脅。(A threat to 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因此,有些女性主義者通常都會去支持其他社會運動,比如公民權利運動、同性戀權利運動、以及最近的父親權利運動。同時,許多黑人女性主義者如貝兒·胡克斯(bell hooks),批評女性主義運動為白人女性所把持。女性主義者所宣稱的女性不利之處,通常都是西方社會中女性的處境,而和黑人女性生活較沒有關係。這個觀念正是後殖民女性主義的關鍵點。許多黑人女性主義者會比較喜歡使用女人主義(womanism)這個名詞來表示她們的觀點。

然而,有時候女性主義者會對跨性別運動保持警戒距離,因為後者挑戰了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跨性者與性別認同為女性的變性者會被排除在某些「只限女性」的場合之外,並且會被某些女性主義者所排拒,因為她們認為一個生下來就是男性的人,不可能真正了解女性所受到的壓迫。這種觀點被跨性者批評為跨性別恐懼症(transphobic),並且認為對性別多元者的歧視是另外一種面貌的異性戀主義和父權壓迫。參見跨性別女性主義和性別研究。


[
2007-11-28 1:51 am
Liberal feminism, also known as "main stream feminism," hopes to assert the equality of men and women through political and legal reform. It is an individualistic form of feminism and theory, which focuses on women’s ability to show and maintain their equality through their own actions and choices. Liberal feminism looks at the personal interactions of men and women as the starting ground from which to transform society into a more gender-equitable place. According to liberal feminists, all women are capable of asserting their ability to achieve equality,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for change to happen without altering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Issues important to liberal feminists include reproductive and abortion rights, sexual harassment, voting, education,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affordable childcare, affordable health care, and bringing to light the frequency of sexual and domestic violence against women.

Liberal feminists generally work for the eradication of institutional bia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better laws. In the United States, liberal feminists have historically worked for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the Equal Rights Amendment or Constitutional Equity Amendment, in the hopes it will ensure that men and women are treated as equals under the democratic laws that also influence important spheres of women's lives, including reproduction, work and equal pay issues.

Feminist writers associated with this tradition are amongst others Mary Wollstonecraft, John Stuart Mill; second-wave feminists Betty Friedan and Gloria Steinem; and Third Wave feminists, Rebecca Walker


收錄日期: 2021-04-29 12:53: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7000051KK021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