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貨幣制度(monetary system),國家法律規定的貨幣流通的規則、結構和組織機構體系的總稱。貨幣制度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較規範的制度,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①貨幣金屬。即法律規定用哪種金屬作本位貨幣,這種規定實際上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由生產水準與發展程度決定的。從歷史上看,曾經歷了從銀本位制、金銀複本位制,到金本位制,再到不兌現本位制的過程。②貨幣單位。即法律規定貨幣的名稱與含金量。③貨幣的鑄造或印刷、發行、流通制度。④貨幣儲備制度。即國家規定中央銀行或政府,為保證貨幣的穩定,要儲備一定的貴金屬、外匯。本世紀30年代以後,各國逐漸取消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餘匯兌本位制。在當代,世界各國都實行的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即不兌現本位制。
貨幣制度也指國際貨幣體系,即國際間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各國為了解決在國際貿易、國際結算中國際支付手段、國際儲備資產等國際貨幣問題的需要,對於涉及國際貨幣流通各個方面,包括貨幣的兌換與匯率制定、國際收支調節、國際結算制度、國際儲備體系、國際貨幣關係、國際金融市場等,在國際範圍內自發地或經過協商談判調節確定的一整套系統的原則、規制、辦法、機構,形成國際貨幣體系。最初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於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適應當時國際經濟關係的需要和各國國內貨幣制度的現實情況自發形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時,逐漸瓦解,分裂為若干貨幣集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國家中形成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到70年代後由於美元地位的削弱而逐漸瓦解。改革國際貨幣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合理的國際貨幣制度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