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黑山的先民為伊利里亞人,公元前3世紀時被古羅馬征服。羅馬帝國衰落以後,伊利里亞落入哥德人之手,後來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又將該地區重新納入版圖。
早期斯拉夫民族自6、7世紀起抵達此地,並且和當地先民融合,建立自己的國家。其中,Duklja(杜克裡亞?)公國比較接近黑山的版圖。該國本為Raška(拉什卡?)大公國的附屬,但11世紀時獨立,並由羅馬教宗額我略七世封為王國。Duklja於12世紀衰落的同時,Raška(即後來的塞爾維亞)興起了新的尼曼雅王朝,Duklja又重新成為Raška的一部分。
在尼曼雅統治下,Duklja地區又出現了Zeta(齊塔?)公國,14世紀中時Zeta脫離了尼曼亞的控制。15世紀起奧斯曼帝國征服了巴爾幹半島大部分地區,但是Zeta從未被完全征服。
1516年,Zeta世俗君主退位,黑山隨即成為以采蒂涅為中心的政教合一國家,國君為集政教權利於一身的主教。1851年,Danilo II Petrović Njegoš(丹尼洛·彼德洛維奇·涅戈什二世?)放棄宗教頭銜,黑山又成為世俗公國。1876年黑山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並奪得大量土地。黑山於1878年柏林會議中正式被承認為獨立國。1910年,黑山大公尼古拉一世正式稱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黑山加入了協約國以協助盟友塞爾維亞,隨即被奧匈帝國侵略。在前兩次入侵中,黑山成功抵禦了奧匈帝國的軍隊,但在1916年1月的第三次入侵中,黑山被奧匈帝國完全佔領。
戰爭結束後,黑山併入了塞爾維亞,而塞爾維亞後來加入了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黑山又脫離了塞爾維亞,成為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1990年代,南斯拉夫聯邦各國紛紛獨立,唯有塞黑兩國未獨立。黑山於1992年最後一次舉行獨立公投,95.96%認為應繼續留在南斯拉夫聯邦之內。當時投票率為66%,穆斯林、天主教徒以及親獨的黑山人抵制了公投,他們認為投票環境不夠民主,國營媒體過多為親統一的一方宣傳。之後黑山國內在獨立問題上頗有紛爭。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5/FilipVujanovic.jpg/150px-FilipVujanovic.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現任總統菲力浦·武亞諾維奇
1996年,米洛·久卡諾維奇政府宣佈和米洛舍維奇掌權的塞爾維亞斷絕關係,從此以後黑山自行制定經濟政策,改用德國馬克(後來德國廢除馬克,採用歐元,黑山亦改為歐元)。從此塞爾維亞第納爾在黑山不是法定貨幣,只能在一些度假村使用。
黑山近兩屆政府皆傾向獨立,但由於多次延後獨立公決,使許多支持者對其失去了信心。2003年,塞黑兩國同意把國家重組成鬆散的「塞爾維亞和黑山」聯邦國家,並允許兩國在2006年以後舉行全民公決尋求獨立。
黑山國會於2004年7月12日採用新的國旗、國慶日、以及國歌,以推進獨立進程。其中國旗為前黑山王國的國旗,國慶日紀念1878年7月13日簽訂的柏林條約承認黑山為獨立國家,以及1941年7月13日爆發的反法西斯起義。國歌則為黑山著名民歌。
2006年5月21日舉行公民投票,獨派以55.5%的微弱優勢決定終止與塞爾維亞的聯邦關係,剛剛超過55%歐盟規定的有效結果票數。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佈獨立,28日黑山正式加入聯合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4/Wikinews-logo.svg/55px-Wikinews-logo.svg.png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黑山共和國公投脫離塞爾維亞
9月10日,黑山共和國舉行獨立後首次議會和地方選舉。[1]9月12日,選舉委員會宣佈,爭取實現歐洲的黑山聯盟獲得議會81個席位中的41個議席,塞族名單聯盟獲得了12席,由社會主義者人民黨、人民黨和民主塞爾維亞黨組成的競選聯盟和變革運動黨分別獲得11席,其餘6席由一些較小黨派分獲。[2]11月10日,新政府宣誓就職,總理為熱利科·什圖拉諾維奇。[3]
[編輯] 政治
主條目:黑山政治
黑山的國家元首為總統,任期為5年。立法機構為議會,共有77名議員,任期為4年。總理由國會任命。
[編輯] 行政區劃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e/Montenegro_municipalities.png/250px-Montenegro_municipalities.pn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黑山共和國的自治區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6/Moraca_River_Canyon.jpg/250px-Moraca_River_Canyon.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摩拉卡河峽谷
主條目:黑山行政區劃
黑山共分為21區(opština)。
安德里耶維察(Andrijevica)
巴爾(Bar)
貝拉內(Berane)
比耶洛波列(Bijelo Polje)
布德瓦(Budva)
采蒂涅(Cetinje)
達尼洛夫格勒(Danilovgrad)
新海爾采格(Herceg Novi)
科拉辛(Kolašin)
科托爾(Kotor)
莫伊科瓦茨(Mojkovac)
尼克希奇(Nikšić)
普拉夫(Plav)
普盧日內(Plužine)
普列夫利亞(Pljevlja)
波德戈里察(Podgorica)
羅扎伊(Rožaje)
沙夫尼克(Šavnik)
蒂瓦特(Tivat)
烏爾齊尼(Ulcinj)
扎布良克(Žabljak)
[編輯] 地理
主條目:黑山地理
黑山境內主要是山脈、丘陵,只有沿海地區為狹長的平原,其中西北部的科托峽灣(塞語:Boka Kotorska)為歐洲位置最靠南的峽灣(即狹長的海灣),該峽灣東岸有古城科托爾,現已列為世界遺產。
位於中北部的博博托夫庫克山(Bobotov Kuk)為境內第一高峰,海拔2522米,附近的塔拉河(Tala or Tara?)有高達1300米的峽谷,該地亦已列為世界遺產。
[編輯] 經濟
主條目:黑山經濟
2005年黑山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億歐元。
[編輯] 人口
主條目:黑山人口
人口共65萬左右。黑山主要為黑山族以及塞爾維亞族,這兩個民族的定義和界限並不清楚,每次統計時,兩個民族的人口都會根據當時的政治氣氛有較大的波動,同時還有人會同時認同兩個民族。
根據2003年統計:
黑山人:267,669(43.16%)
塞爾維亞人:198,414(31.99%)
波斯尼亞人:48,184(7.77%)
阿爾巴尼亞人:47,682(7.09%)
斯拉夫族穆斯林:24,625(3.97%)
克羅地亞人:6,811(1.10%)
羅姆人:2,601(0.42%)
黑山官方語言為塞爾維亞語,全國人口有63%稱自己的母語為「塞爾維亞語」,22%為「黑山語」。
黑山74%人口信奉東正教,屬於塞爾維亞東正教會。1993年又建立了一個黑山東正教會,但信徒很少,而且並未得到其他東正教會的承認。18%的人口為穆斯林,其中包括阿爾巴尼亞人、波斯尼亞人等。其中阿爾巴尼亞族主要居住在東部,在東部海港烏爾齊尼(Ulcinj)占多數。波斯尼亞族主要居住在北部。另外還有聚集在沿海地區(如科托峽灣 Gulf of Kotor)的天主教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