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多少个成员国

2007-11-26 10:29 pm
经济类问题

回答 (1)

2007-11-27 2:05 am
✔ 最佳答案
國際貨幣基金是 一「擁有185個會員國,致力於促進全球金融合作、加強金融穩定、推動國際貿易、增進高就業率、經濟穩定成長以及降低貧窮的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目前只有聯合國成員國(除北韓、列支敦斯登、古巴、安道爾、摩納哥、圖瓦盧,委內瑞拉和諾魯之外)有權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但部份領土爭議的地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等地)不包含在內。

組織結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2/2f/Imfstr2.GIF

國際貨幣基金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每位成員地區由正、副理事代表,通常是本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於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各成員的投票權按其繳納基金多少來決定。
執行董事會由理事會委託,行使理事會的權力,處理日常事務。該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每兩年選舉一次,設有1名總裁和3名副總裁,總監任期5年,由執行董事會推選,可以連任。8名執行董事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國、中國、沙烏地阿拉伯任命,其餘16名由其他成員組成的16個選區選舉產生。中國自1980年恢復會席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出一名執行董事。
國際貨幣基金的臨時委員會,被看作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和指導機構。該會主要的工作是協調政策合作,特別是制訂中期戰略。該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年會。

歷史
1944年,聯合國贊助的財金會議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7月22日,各國在會議上簽訂了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的協議。國際貨幣基金的主要設計者是費邊社成員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美國副財政部長亨利·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 協議的條款於1945年12月27日付諸實行,1946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成立,是為二戰完結後之重建計劃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運作。 有時國際貨幣基金、國際清算銀行(BIS)及世界銀行,被稱為「布雷頓森林機構」。差不多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其金融政策均受這三家機構影響。

會員資格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申請,首先會由基金的董事局審議。之後,董事局會向管治委員會提交「會員資格決議」的報告,報告中會建議該申請國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配額,以及條款。管治委員會接納申請後,該國需要修改法律,確認簽署的入會文件,並承諾遵守基金的規則。
成員國的「配額」決定了一國的應付會費、投票力量、接受資金援助的份額,以及特別提款權SDR的數量。IMF成員的份額、投票權和正、副董事參見[1]。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表權。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4102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援助和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的使命,是為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的國家,提供協助。對於嚴重財政赤字的國家,基金可能提出資金援助,甚至協助管理國家財政。受援助國需要進行改革,參閱華盛頓共識。

批評
冷戰後期以來,布雷頓森林機構的角色一直引起爭議。有批評指出,基金偏袒與歐美公司有良好關係的資本主義軍事獨裁者。另有批評稱,國際貨幣基金不重視民主、人權和勞工權益。這些批評引起社會的討論,促進了反全球化運動。相反意見認為,國際貨幣基金促使國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沒有寫明要這樣做。有支持者指出,經濟穩定是民主的先決條件。
有經濟學家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的經濟援助都是「有條件地」批出:受援助國需要實行基金建議的經濟改革。經濟學家認為,這樣做會影響國家的社會穩定,實際上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國際貨幣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凱恩斯主義。於是,供應學派的支持者通常與國際貨幣基金唱反調。國際貨幣基金提倡把貨幣貶值,被供應學派批評會造成通貨膨脹。
大部分反對經濟全球化的組織,例如ATTAC,認為IMF的加深了貧窮問題,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
反對IMF的組織各有不同的立場。例如,供應學派認為,ATTAC提出的政策,理念上與IMF的相差無幾。
阿根廷因採用布雷頓森林機構提出的經濟政策,而被IMF推崇為模範國家。然而,2001年,該國出現災難性的金融危機,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私有化重要資源開發項目所致。緊縮的預算削弱了政府維持基礎建設、福利、教育服務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機加深了南美州國家對IMF的怨恨,他們指責基金要為南美地區的經濟問題負責[2]。受到阿根廷經濟危機影響,現時南美地區的政府漸走中間偏左的路線,並致力擺脫商業企業對經濟政策的壓力。
另一個引起爭議的國家是肯雅。原本肯雅的中央銀行控制了該國貨幣的流動,IMF提出協助後,要求放寬貨幣政策。調整後不但外商投資大減,在貪污官員的協助下,Kamlesh Manusuklal Damji Pattni 虧空了數以十億計的肯雅先令(是為 Goldenberg scandal),肯雅的財政狀況比之前更差。
國際貨幣基金亡羊補牢的行動影響了它的聲譽:往往當國家已深受經濟打擊,IMF才伸手援助。其實,這些國家出現經濟問題,通常是數十年管理不善的結果,而不為外界所知。管理不善導致國家陷入多年的經濟困境,IMF通常於這時提供協助,人們於是把經濟崩潰與IMF的介入連繫起來。犯政客善於轉移視線,利用民族主義和人們對IMF的壞印象,以IMF作自己的代罪羔羊。
雖然IMF成立目的是協助穩定環球經濟,但自1980年代以來,超過100個國家曾經歷銀行體系崩潰,並令GDP下降4%以上,這是史無前例的。IMF對危機的遲緩反應,以及亡羊補牢的做法,令不少經濟學家提出要改革IMF。
儘管西方社會對國際貨幣基金毀譽參半,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亞洲人和70%的非洲人認為,IMF和世界銀行對他們的國家有「正面」的影響[3]。
記錄片 Life and Debt 以批判的角度描述國際貨幣基金的政策對牙買加的影響。

與世界銀行的分別
國際貨幣基金主要的角色是核數師,工作是記錄各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和各國間的債務,並主持制定國際貨幣經濟政策。至於世界銀行,則主要提供長期貸款。世銀的工作類似投資銀行,向公司、個人或政府發行債券,將所得款項借予受助國。
IMF的成立目的是要穩定各國的貨幣,以及監察外匯市場。由於IMF不是銀行,它不會放款。然而,國際貨幣基金有儲備金,供國家借用,以在短時間內穩定貨幣;做法類似在往來戶口中透支。所借款項必須於5年內清還。

歷任總監
根據不明文規定,IMF的總裁來自歐洲,而世銀的主席則來自美國。




任期
姓名
國籍

1946年5月-1951年5月6日
Camille Gutt
比利時

1951年8月-1956年10月
Ivar Rooth
瑞典

1956年12月-1963年5月5日
Per Jacobsson
瑞典

1963年9月1日-1973年9月1日
Pierre-Paul Schweitzer
法國

1973年9月1日-1978年6月17日
Johannes Witteveen
荷蘭

1978年6月17日-1987年1月16日
Jacques de Larosière
法國

1987年1月16日-2000年2月14日
Michel Camdessus
法國

2000年5月1日-2004年3月4日
霍斯特·克勒
德國

2004年3月4日-2004年5月4日
Anne Krueger
美國(署任,非正式)

2004年5月4日-2007年10月1日
羅德里戈·拉托
西班牙

2007年10月2日
Dominique Strauss-Kahn
法國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26: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6000051KK014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