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這是因為當時形勢令宋太祖對擁兵將領不信任。
當時正值五代末期﹐趙匡胤雖掌有後周政權﹐但亦難保他日不會又被別的將領推翻﹐另立新帝的。自唐末開始地方將領擁兵自重﹐令皇帝大權旁落。五代以來﹐軍人當政幾乎已成慣例﹐每次都是由軍人推翻皇帝﹐然後推擧自己接受的將領為皇帝。宋太祖被推為皇帝﹐自五代開始已不是第一個了﹐以前有那麼多的先例在眼前﹐難道自己不可先下手為強﹐防止歷史重演?
宋太祖畢竟比其他五代君主要有點遠見﹐不然也不可能令宋室坐擁二百年的江山(包括南宋)。其他五代君主沒預見或者不能防止的﹐他自己總要設法去預防。要趙家天下流傳後世﹐免除五代以來君主如走馬燈般被廢立﹐首先皇帝必須要掌有實權。當中一要壓制相權﹐二要收回兵權。政治方面收回政策和財政方面的權力﹐宋太祖透過分權的方法做到了﹔地方政府方面則以設置‘雙重長官’(知州﹐通判) 以改變地方權力過大的現象﹔但軍事方面的問題就更大了。
宋太祖要設法統一天下﹐先要軍隊真正服從自己。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由領兵大將手中收回兵權。石守信等人雖於自己有擁立之功﹐但有了五代的教訓﹐在身為皇帝的太祖眼中他們以及其他不太服從自己的將領就是潛在的威脅﹐是埋在自己身邊的計時炸彈。因此必要除之而後快﹐宋太祖不想大開殺戒誅戮功臣﹐但對手中掌有兵權的武將加以提防是必然的﹐如此一來又怎能信任有功的將領?
所以﹐宋太祖一方面提倡文治﹐提高文人的權力﹐另一方面要‘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從跟自己打天下的將領手上領回指揮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如此可以令自己的兄弟共享富貴﹐又可以樹立榜樣給其他‘非親信’看﹐也可以終止由五代以來軍人當政﹐皇帝屢被推翻的局面。
從軍﹐政﹐財權三方面集權中央是宋太祖的行事方針﹐也是趙氏賴以管治天下﹐免除五代政權輪換迅速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