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窮匕現 tú qióng bǐshǒu jiàn 亦作“圖窮匕首現”。
在現代漢語之中一般被理解成為:一件事或者物,慢慢的撕掉包在外面的偽裝後,袒露出其原本的面貌或目的。
據漢語學家門的考究,此成語最早的出處在於 《刺客列傳》——荊軻刺秦王篇
具體歷史事件大致是這樣的:
戰國末期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併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 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 西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要他去刺殺秦王.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于 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準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藥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西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風蕭蕭兮 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于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 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裡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紮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只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 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臺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只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 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臺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這就是成語圖窮匕現的故事
日常生活的例子
http://www.epochtimes.com/b5/4/6/27/n580497.htm
http://stock.jrj.com.cn/news/2007-11-27/000002979987.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5-11/26/content_3837956.htm
http://www.richmall.com.tw/newrich/school/F69.pdf
http://tw.myblog.yahoo.com/ctl_shop2/article?mid=11433
http://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0/24/16598b.html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55595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