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段介紹澳門旅遊景點的文章中文版.急用

2007-11-25 5:31 pm
我想要一段介紹澳門旅遊景點的文章(不能太短).要中文版.急用

回答 (1)

2007-11-29 5:59 am
✔ 最佳答案





歷史簡介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蠔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蠔鏡。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媽。 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自1999年12月20日起,澳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而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並得以延續。
澳門的面積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
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是澳門著名的名勝。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的耶穌會神父設計,由日本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術協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長石階則於稍後完成。

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型起始,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後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是一所活生生的歷史見證。

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祿教堂失火,一發不可收拾,焚燒了兩個多小時,整幢教堂幾乎付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貴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間曾數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規模的維修保養工程於1991年進行。

聖保祿教堂的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中西合壁、雕刻精細,單獨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三百年前已達三萬兩銀。

遊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還要細心瀏覽壁上精緻的浮雕及其意義。

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層,每層的壁龕均藏有一銅像,是澳門早年的製炮工廠出品。十字架對下是一具銅鴿,據云代表聖神,像的旁邊圍有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聖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

銅鴿之下是一個耶穌聖嬰像,像的旁邊刻有用以釘死耶穌的工具。

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聖母雕像,旁邊以兩種花朵圍繞──分別是牡丹和菊花,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永恆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面目猙獰的魔鬼」。右方則刻有代表生命之樹及聖母征服魔鬼並刺穿其骷髏的圖像,象徵正義戰勝死亡。

第三層的下面有一層壁龕,有四位耶穌會聖人雕像。牌坊的底部有三面大門,正面的大門上刻有拉丁文MATER DEI字樣,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 "IHS"。

從大三巴牌坊鄰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見整座教堂原跡及其後面廣場的一些石刻。

1990年至1995年間,政府在昔日聖堂的地點進行了維修工程,並建成了一個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了本澳各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和禮儀飾物等展品。








大炮台










座落在大三巴牌坊側的大炮台建於 1617 至 1626 年間,屬聖保祿學院和聖保祿教堂的一部分。大炮台上的古炮在 1622 年抵禦荷蘭人的入侵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炮台曾是總督官邸。1835 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大炮台上的所有建築和聖保祿學院,聖保祿教堂被燒得祇剩下前壁,即今日的大三巴牌坊。

大炮台上有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古木參天,古炮雄距於旁。本地市民和遊客經常前往,從這兒可眺望澳門的全景,還可以看見聖保祿教堂的遺跡。

大炮台上原有一座南歐式的建築,初為兵營,後為氣象台的所在地。1998年,澳門博物館在這裡落成。博物館共有三層,通過展品向參觀者展現在數百年當中,居住在澳門的不同民族和平共處的生活狀況、歷史面貌以及當代澳門城市生活的特色和對未來的展望。







澳門博物館














澳門博物館在1998年4月18日落成揭幕。博物館位於大炮台上,大炮台於十七世紀初由耶穌會會士興建。當時著名的聖保祿學院 (也稱天主聖母學院) 和聖保祿教堂就建在大炮台附近,聖保祿學院被視為遠東地區的第一所西方大學。

興建澳門博物館旨在保存數個世紀東、西方文化在澳門交匯,並和諧共存的多種面貌:傳統、風俗和文化等。

博物館的藏品並非價值連城,但卻蘊藏豐富的歷史意義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回憶。通過展品向參觀者展現,在過去數百年當中居住在澳門的不同民族和平共處的生活狀況和歷史面貌。

澳門博物館共有三層:一樓澳門地區文明的原始,介紹澳門地區的起源、歐維士於1513年到達珠江三角洲前中國和葡萄牙各自的發展歷程、兩者在澳門相遇後引起的貿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觸和在往後的數百年裏逐漸形成的獨特的澳門文化。

二樓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讓參觀者可以了解澳門的傳統、民間藝術和現已式微甚至消失的行業或活動。展品還揭示澳門歷史的各個階段和方方面面:娛樂、日常生活方式、宗教禮儀和慶典等,以突顯不同文化和種族的人民在澳門相互包容、共存以及既豐富又獨特的生活方式。

三樓當代澳門的特色,展示當代澳門城市生活的特色和對未來的展望。此外,還展出一些與澳門有著密切聯繫的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葡萄牙文學家賈梅士和庇山耶。展覽的最後部分向參觀者介紹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的澳門的前景與機遇。

參觀博物館後,遊人可順道遊覽大炮台花園,俯瞰澳門城市的旖旎風光。

參考: www.gov.mo


收錄日期: 2021-04-19 15:06: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5000051KK009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