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咩悲情ge古典音樂ar???(急~)

2007-11-25 3:38 am
有咩悲情ge古典音樂ar???
話比我知la...

回答 (2)

2007-11-25 5:52 pm
✔ 最佳答案
貝多芬第八號鋼琴奏鳴曲- 悲愴

《悲愴》,作品第13號。貝多芬作於1799年,題獻給李希諾父伯爵。“悲愴” 這個標題是作者自己起的,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這部作品是一部悲壯激昂、熱情洋溢的奏鳴曲。作品反映了作曲家在孤苦生活中的內心體驗。耳聾的生理殘障象幽靈一樣纏繞著他。他的音樂作品也受無知的嘲笑。但貝多芬沒有屈服,他憑著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勇敢地向命運挑戰,決心用自己的音樂為人類爭取自由和福祉。年輕時期的這種痛苦和期望,在這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此曲作為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的傑作,已經明顯體現出貝多芬貝多芬奏鳴曲的英雄性和交響性的特點。這也使其大大擴展了鋼琴的表現力,迎來了鋼琴音樂發展的新階段,最終使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成為鋼琴音樂的“新約聖經”。這部鋼琴奏鳴曲是反抗殘酷命運和黑暗勢力,追求福祉生活和美好人生的雄偉詩篇。

第一樂章先是悲壯的慢板, 然後是活躍的快板。引子好像是沉重的壓力伴隨著痛苦的嘆息,象徵殘酷命運的威脅,這是樂曲內容的重心。在快板的一段音樂中,表現了洶涌起伏、不可遏止的熱情,表現了向命運挑戰的決心。這種鬥爭情緒將此樂章推向高潮。

第二樂章,如歌的慢板。表現下經過緊張的搏鬥之後,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得到慰籍。主部主題是淳朴、優美的抒情旋律,響徹著聖詠式的和聲和管風琴一般的音響,這個旋律非常接近德國的民歌,因此曾有人將這一樂章改編為男聲合唱曲。接著,音樂又陷時隱時現的苦苦思索中。最後,在如歌的旋律感染下,一切變得朦朧起來,作曲家的心情重歸寧靜。

第三樂章,迴旋曲(快板)。此樂章充滿田園風味,富於幻想性格。此樂章在不斷加強的搏鬥中表現了熱切的渴望和追求。作者想用這一樂章的柔美、輕巧來和第一樂章的衝動、熱情形成對比,第一主題優雅而樸實,這個旋律和德國民歌的音調有密切的聯繫,使我們聯想起清澈的牧笛聲和淙淙的的流水聲。它還蘊藏著一種柔腸寸斷的悲傷情緒;雖然在中間部分出現了舞曲的音調,但猶如一陣微風,很快又消失得無影無蹤。最後在尾聲有又提出了嚴肅的問題,並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表現出堅強不屈,斬釘截鐵的意志和力量。

2007-11-27 21:17:02 補充:
Choping 既 Nocturn並不是全部都悲情...

2007-11-27 21:17:35 補充:
「夜曲」英語為Nocturn,法語為Nocturne,義大利語為Nocturno,其語源是從拉丁語的Nox所演變的,使用於羅馬時代的「夜神」之意。夜曲的音樂形式,其創始人一般被認為是英國的約翰‧費爾德 ( John Field, 1782~1837) 他是出生於愛爾蘭的鋼琴家兼作曲家,在俄國度過他的後半生。他之為這形式的音樂命名,可能是取自天主教會的祈禱「夜禱」,英語為Nocturn,法語為Nocyurne。不過在他心裡,這曲式是他自己的創意:在低音部的和弦伴奏形上,高音部響出夜的寂靜,以及夢般優雅的旋律。

2007-11-27 21:17:54 補充:
蕭邦一生寫下了二十一首夜曲,其中的十八首是在他的生前分別以兩首或三首成集而刊行的。很明顯地,蕭邦是承襲了費爾德的「夜曲」形式而作的曲。在他的初期夜曲作品中﹝作品9之2,第一號及第二號﹞都有著費爾德的痕跡,不過其外型與內容方面都超越了費爾德。蕭邦並不止是單純地承襲了費爾德,而是使內容多樣性地,更加熱情。換句話說,他是把費爾德的表現法發揚光大,使之走上完璧的領域之功臣。

2007-11-27 21:18:03 補充:
哈聶卡說:「蕭邦是把費爾德創造的形式築高,吹進戲劇性的氣息、熱情,使其更加壯大。費爾德的夜曲是樸素的牧歌型。相反地,蕭邦所努力的不是單純的,而是經過裝飾的,太過於陰鬱、熱帶性的──或許說是東方最為妥當──。這不是經由暖房,飄溢出音樂學校的異國情調,也沒有非詩性的愛爾蘭人所栽培的野生花之新鮮氣味。」
2007-11-27 10:13 pm
chopin nocturne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26: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4000051KK038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