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人都說禪宗只有六祖?但我聽聞有第七祖?究竟是怎樣的?10分

2007-11-24 3:02 am
我聽聞七祖叫神會~。~但我又在此地看到網友們說,只有一至六祖~。~但我在維基看他們說七祖是六祖慧能的弟子神會~。~究竟是怎樣的?
更新1:

第一位~。~可唔可以對題作答~》~?唔好比埋D無關痛癢的資料我~。~

更新2:

睇完2-4的回答,其實我都系未明~。~可唔可總結下~?

更新3:

各位的回答,吾人深表感謝,由于時間不足,而本人,亦無法選取何人為最佳回答,所以交付投票~。~

回答 (4)

2007-11-24 3:43 am
✔ 最佳答案
你聽到禪宗只有 "六祖" 為止? 呢樣我未聽過啊 ^^"

我聽過既係, 當佛教傳入中國後, 至六祖為止就唔使 "刻意" 再傳, 因為當時佛教已經係中國非常盛行了~ 而禪宗既傳承, 亦有繼續落去.

* 比多少少資料你 ^^

但亦因為佛教既盛行, 支教出現非常多, 亦令到良莠不齊, 亦令好多人寧願做和尚而不事生產 (因為當時國君都會供養和尚, 而且好笑既係, 當時既和尚多錢到可以做高利貸 tim =.="""") 令到國家衰弱, 甚至到五胡亂華時有國君因此殺哂的僧人 (此事係西遊記亦有提及, 故事上就係講有一國家拒絕唐僧入去, 國家只可有道教........有興趣可以睇下 ^^) 而當時只有南方既禪宗避免此劫, 因為佢地其中一個宗旨係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 希望幫到你 ^^
參考: 自己
2007-12-01 4:38 am

禪宗傳衣砵至六祖後是不再傳衣及砵o

禪宗傳法由「釋迦佛」印授予初祖「大迦葉尊者」至今o

六祖惠能本與神秀同為弘忍門下的大弟子,因對禪的看法不同,
後來遂分為南北二宗。

北宗禪法多弘傳於北方貴族階層o

南宗初行於嶺南一帶, 後由惠能弟子神會於開元十八年(730)在洛陽定南北宗是非大會上,極力說明北宗禪為「師承是旁,法門是漸」,影響所及,北宗的勢力遂逐漸衰退。

師之嗣法弟子四十餘人中,以
荷澤神會, 南陽慧忠、永嘉玄覺、青原行思. 南嶽懷讓
等最顯著,開後世臨濟、曹洞等五家七宗之禪。

禪宗系統日行繁衍
五家------臨濟、溈仰、曹洞、雲門、法眼
七宗------臨濟、溈仰、曹洞、雲門、法眼、楊岐派、黃龍派
(五家加上出自臨濟之楊岐派、黃龍派)

六祖以後傳承
1.荷澤神會 (荷澤宗), 大約繼續了150年,到唐末就中斷了。
2.南陽慧忠、
3.永嘉玄覺、
4.青原行思---傳至: 石頭希遷(石頭宗) ------
4.1傳至: 曹山本寂(曹洞宗)
4.2傳至: 雲門文偃(雲門宗)
4.3傳至: 清涼文益(法眼宗)

5南嶽懷讓 – 馬祖道一(洪州宗)--------
5.1傳至: 仰山慧寂(偽仰宗)
5.2傳至: 臨濟義玄(臨濟宗), 後分两脈:---------
5.1.1.傳至:: 楊岐方會 (楊岐派)
5.1.2.傳至:: 黃龍慧南 (黃龍派)

2007-11-24 10:58 pm
六祖壇經上紀載
五祖付法六祖時有交待:衣為爭端.止汝勿傳.
也就是傳衣缽的儀式到六祖為止.以免爭位打破頭.
神會大師和六祖慧能都是五祖門下.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就是他寫的.後來去中國北方弘法.是有向能大師請益的記載.但不是七祖.也沒七祖.
禪宗後世也只記第幾代傳人.而不言幾祖.

2007-11-24 18:25:18 補充:
更正:本人誤把神秀作神會.嚴重錯誤感謝kc指正
參考: 六祖法寶壇經
2007-11-24 3:11 am
禪宗,是漢傳佛教的一個主要宗派。用參究方法徹見本有佛性為宗旨,亦稱"佛心宗"。「禪」本來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法門。在南北朝時期,印度僧人菩提達摩來到中國,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法門,經慧能等發展為禪宗。禪宗認為解脫不在身外,解脫之道在人心。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
1 起源
據佛經《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載,佛陀在靈鷲山為眾人說法時,閉口不言,拈花而立。全場只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就在眾人不明的情況下,佛陀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傳給了摩訶迦葉尊者。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與摩訶迦葉」,因此摩訶迦葉尊者為西天(印度)禪宗第一代初祖。

迦葉尊者秉承世尊衣缽,將法脈傳給二祖阿難尊者,法脈迭傳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秉承師父般若多羅尊者的囑咐,來到中國弘法,成為中土禪宗初祖。

胡適在《荷澤大師神會傳》中曾有考證印度禪的這二十八祖的法脈據有可能是後人杜撰的。敦煌本《六祖壇經》沒有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法脈的記載。在梵文中也沒有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法脈的記載。近年來,中國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六祖壇經》的基本內容代表了惠能的思想,同時其中可能也有後人增益的成分。禪宗的這個「禪」字本來是從梵文「禪那」音譯變來的。梵文「禪那」是指一種精神的集中,一種有層次的冥想。而「禪」在漢傳佛教禪宗是指對本體的領悟,或是指對自性的徹見。

佛教中禪是「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狹義是一種精神的專注和身心的放鬆;廣義是指無相實相的世界,意即「禪的世界」,亦是「佛陀的實相世界」,非一般肉眼能見。

(禪宗傳承;佛佛惟傳本體,師師秘付本心。注: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缽以為信體,代代相承,傳至六祖不需再傳衣缽。知此,傳「衣缽」非真正的傳承。) (禪修,一種精神的專注和身心放鬆的訓練。) (禪定,依禪定的層次和深入,各有不同的境界。)


2 在中國的傳播
菩提達摩於中國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乘商船到達廣州。達摩聞說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金陵(今江蘇南京)與其談法。當時梁武帝一心欽慕佛法,不論是建寺、造經、供僧,皆不遺余力,而自認很有功德,達摩祖師卻一語道破,告訴梁武帝毫無功德。當時在南朝主要流行的是小乘佛教,雙方終因會晤不契,祖師「一葦渡江」,在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等待傳人。後傳佛心印二祖慧可(公元487年——593年)、三祖僧璨(公元?——606年)、四祖道信(公元580年——615年)、五祖弘忍(公元602年——675年)、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唐高宗鳳儀二年(677年),六祖惠能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南華寺),弘揚禪宗,影響漸大。唐玄宗開元二年(730年),在洛陽的明定南北總是非大會上,惠能弟子神會辯倒其餘宗派,使得禪宗樹立了全國性的影響。

六祖惠能門下悟道者共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所謂「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共分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溈仰宗五宗,成為唐朝以後的佛教主流。但宋朝後,僅存臨濟與曹洞二宗。

禪宗在中國分成「五家七派」,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甚廣,至今仍延綿不絕,在中國哲學思想及‎‎‎‎藝術思想上有著重要的影響。


2.1 惠能四弘誓願/中國禪宗基本教義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六祖壇經》)

「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皈依。」 (《六祖壇經》)


3 從中國外傳
8世紀,禪宗從中國傳入朝鮮。南宋時,日僧榮西在天台山受法,遂將臨濟宗黃龍派禪法帶至日本;南宋末中國僧人東渡日本又傳去臨濟宗楊岐派禪法。13世紀初日僧道元又將曹洞宗禪法帶至日本。日本禪宗現主要有曹洞宗、臨濟宗、黃檗宗(明末清初福建臨濟宗黃檗山萬福寺隱元應邀赴日所傳)。東南亞各國也受到了禪宗的影響。越南禪宗最早為滅喜禪派,為從三祖僧璨受禪法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Vinitaruci,又譯「滅喜」)所創。後又有中國無言通禪派(觀壁派)、雲門宗、曹洞宗禪派等傳至越南。


4 禪宗思想
禪宗創始於南北朝前來中國的僧人菩提達摩。他在佛教釋迦牟尼「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礎上,進一步主張「人皆有佛性,透過各自修行即可獲啟發而成佛」。後另一僧人道生再進一步提出「頓悟成佛」說。唐朝初年,僧人慧遠承襲道生的「頓悟成佛說」,並將達摩的「修行」理念進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淨,只要明心見性,即可頓悟成佛」的主張。 禪宗時世主張學佛不必打坐,禮佛不必讀經,也不必出家,世俗活動照樣可以正常進行。禪宗認為,禪並非思想,也非哲學,而是一種超越思想與哲學的心靈世界。 禪宗思想認為語言文字會約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禪宗認為要真正達到「悟道」,唯有隔絕語言文字,或透過與語言文字的衝突,避開任何抽象性的論證,憑個體自己親身感受去體會。禪宗為加強「悟心」,創造許多新禪法,諸如雲游等,這一切方法在於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禪宗的頓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過去、未來,而獲得了從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縛中解脫出來的自由感,從而「超凡入聖」,不再拘泥於世俗的事物,卻依然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禪宗並不特別要求特別的修行環境,而是隨著某種機緣,偶然得道,獲得身處塵世之中,而心在塵世之外的「無念」境界,而「無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從凡入聖」,而更是要「從聖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與常人無異,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與日常事物接觸時,心境能夠不受外界的影響,換言之,凡人與佛只在一念之差。

有學者認為禪宗思想在諸多方面受到了莊子的啟發。


5 禪宗門派
禪宗發展主要分成「五家七派」:

溈仰宗。溈山靈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創立於湖南寧鄉溈山密印寺,慧寂治所在棲隱寺(今江西宜春的太平興國寺)。
臨濟宗。由黃檗希運禪師住持黃檗寺(在今江西宜豐縣)初露端倪,臨濟義玄從希運學法33年之後往鎮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創立。臨濟宗傳至楚圓(986-1039) 門下,又分出黃龍派、楊岐派。
曹洞宗。由洞山良價與其弟子曹山本寂創立,良價禪師治所在今江西宜豐縣洞山,良價的弟子本寂(840-901)在洞山普利院學法數年,後到曹山(今江西宜黃境內)統揚師法,遂使宗風大舉。由於良價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禪林中把師徒兩人創立、弘揚的新禪宗稱為「曹洞宗」。
雲門宗。文偃創立。因文偃住韶州雲門山(在今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北)光泰禪院而得名。
法眼宗。文益創立。南唐中主李璟賜諡其為「大法眼禪師」而得名。
黃龍派。慧南創立。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
楊岐派。方會創立。因住楊岐山(治所在今江西萍鄉上栗縣)而得名。


收錄日期: 2021-04-29 17:51: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3000051KK028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