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建國於三千多年前,是當時高度文明的國家。在性風俗方面,則顯得相當奇特和淫亂,以致連放蕩不羈的亞歷山大,都對巴比倫人的性風俗感到吃驚。
在《聖經》記載中,巴比倫被描述得儼如淫窟,是道德敗亡的可恥代表,這是由於該國的特殊制度所致。據希臘學者希羅多德記載,在每個巴比倫婦女的一生中,都要到阿芙洛蒂忒的神廟當神廟聖妓,跟一些陌生男子交合,但她們在廟內並不算是妓女,反而被視為神聖的替身,代表阿芙洛蒂忒女神在神殿內行淫。
在希羅多德的記載中,對神廟聖妓有詳細的描述:每個到神廟當聖妓的婦女,必須等待不相識的男子,把銀幣拋向她身邊。拋錢的男子會說:“我以阿芙洛蒂忒的名義祝福你。”這個聖妓毋須理會銀幣面額的大小,以及拋出銀幣的是甚麼人,都要跟他做愛。如果拒絕,便是觸犯神的律例。
當她們做愛完畢,便完成了聖妓的任務,可以回家,毋須再當聖妓。但某些貌醜的婦女可能要等待一段長時間才可回家,甚至在神廟等上三四年,才能完成聖妓任務。
雙性女神
由於神廟聖妓代表阿芙洛蒂忒女神,很多人便認為她是淫亂的女神。其實阿芙洛蒂忒女神在巴比倫人心目中,除了代表愛神之外,還代表生殖女神、戰神、農神,既是聖母又是淫婦。
她擁有無數男伴,但都不是她的丈夫,她經常以雙性人身分出現,有時是滿面鬍鬚的男性,有時會是露出豐胸的女性,神廟聖妓只是她在人間的代表。
有人類學家說,這種淫亂制度是一種原始習俗遺風,因為過去某些落後地區的部落,仍盛行類似制度,目的是為了增加部落的人口,只是在他們的部族裏,沒有巴比倫婦女的神聖地位而已。
巴比倫除了有聖妓之外,還有正式賣淫的妓女,即使是普通婦女,性觀念亦很開放。那時候,她們已非常流行婚前性行為,但婚後則一定是一夫一妻制,在婚後還要表現對丈夫忠貞,如女性觸犯通姦罪,輕則被罰裸泳,重則被罰淹死。甚至有學者認為,巴比倫人每天都活在淫欲之中,男人每天都走到神廟行淫。
由於浸淫在欲海之中,令各階層的巴比倫人對外族侵佔都無心抵抗,最後被波斯人輕易侵佔,從而令巴比倫滅亡。但神廟聖妓制度仍然維持,直至羅馬統治時才被廢除。
巴比倫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的交匯處。早在西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倫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在古巴比倫國最出色的國王漢漠拉比死後,巴比倫不斷受到外族的進攻,歷經了500多年戰亂,直到西元前7世紀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領導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然而,88年後,新巴比倫王國又被波斯人徹底毀滅。隨著巴比倫王朝的覆滅,顯赫一時的古城巴比倫,也日漸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倫王國時期,巴比倫也是古代兩河流域地區最壯麗最繁華的都城,巴比倫古城有內外兩道城墻,城裏最壯觀的建築物,就是尼布甲尼撒王宮和著名的“空中花園”,以及那座據說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那麼為什麼把巴比倫城又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呢”?這個說法來自《聖經·舊約》。《聖經·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裏定居下來,修起了城池。
後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決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這就是巴別塔。他們用磚和河泥做為建築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頂已衝入雲霄。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認為這是人類虛榮心的象徵。上帝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後來人們就把巴比倫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倫城墻的厚度,可以讓一輛4匹馬拉的戰車轉身。長達16公里,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城樓。城墻的兩端起于幼發拉底河畔。河對岸是巴比倫的新城區,一座大橋橫跨幼發拉底河,使新城區跟主城連在一起。所以,這座城墻不僅是巴比倫人用來抵禦敵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護巴比倫城不受河水氾濫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倫城有100座銅做的城門,因此希臘大詩人荷馬又把巴比倫城稱為“百門之都”。
巴比倫古城的大門叫典禮門,高4米多,寬 2米左右。門的上部是拱形結構,兩邊和殘存的城墻相連,門洞兩邊的墻上有黃、棕兩色琉璃磚製成的雄獅、公牛等圖像。這座城門建築得十分牢固,西元前568 年波斯人在摧毀巴比倫古城時,只有這座城門倖存下來。在千百年風雨剝蝕下,古城城墻已坍塌無存,唯獨這座城門依然完好如初。穿過城門是一條廣闊大道,上面鋪著灰色和粉紅色石子,大道兩旁的殘墻上現在還留著清晰可見的雄獅、公牛等圖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宮就在大道西邊。被人們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就在南宮的東北角。
相傳,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為讓他的米底妻子賽米拉米斯公主,排憂解悶而興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赫赫有名的巴別通天塔就聳立在大道的北面。巴別塔本是巴比倫古城裏,一座供奉巴比倫人的主神馬都克的神廟。塔的頂端是神殿。有一條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時,穿著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樂器伴奏的合唱聲中登上塔頂。這座巴別塔就是《聖經·舊約》裏的巴別通天塔。“巴別”這個詞是巴比倫文,意思是“神的大門”。由於它的讀音跟古希伯萊語中的“混亂”一詞相似,加上當時巴比倫城裏的居民講的遠不止一種語言,《聖經·舊約》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語言混亂”與上帝對建塔的懲罰相聯繫,編出上述的故事來了。巴比倫古城裏最早的巴別通天塔,在西元前689年亞述國王辛赫那裏布攻佔巴比倫時就破壞了。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國不分民族、不分地區都要派人來參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別通天塔共有 7層,總高90米,塔基的長度和寬度各為91米左右。在高聳入雲塔頂上,還建有壯觀的供奉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週是倉庫和祭司們的住房。在5000多年前,人們能建起這樣一座如此巍峨雄偉的通天塔,實在是人世間的一大奇跡。遺憾的是,巴別塔如今剩下的僅僅是一塊長滿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殘跡了。
在波斯人徹底摧毀了巴比倫之後,人們對巴比倫通天塔仍然唸唸不忘。西元前331年,當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已經荒蕪的巴比倫後,他曾經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單單清除廢塔的磚瓦就需要一萬人工作兩個月。最後他只好放棄了這個計劃。
千百年過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倫城的遺址。1899年3月,一批德國考古學家,在今天巴格達南面50多公里的幼發拉底河畔,進行了持續10多年之久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終於找到了已經失蹤兩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西元前605年改建後的巴比倫古城遺址。考古學家們現在仍在巴比倫古城遺址上進行著發掘工作。許多宮殿、神廟、街道和住房已經漸漸露出地面。考古學家們正在和歷史學家、藝術家們一起,根據發掘出來的文物,複製古城巴比倫大多數建築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這座人類宏偉的古城恢復舊觀。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 一位國王建造來取悅其妻子的獻禮
http://www.hkmes.com/history/seven/003.htm
第一位提及這座花園的歷史是大約在西元前270年的一位巴比倫作家貝羅索斯(Berossus)。他記載了尼布甲尼撤二世(西元前605-562年)在十五天內建築了一座新宮殿,一座以石質地基或是平臺呈現群山風光的宮殿,草木種植於其上。貝羅索斯說,這就是人們說是用來取悅王后的空中花園(hanging park)。
這些記載中都大都能夠令人相信,國家之間的結盟經常以皇室聯婚來加以隱固,尼布甲尼撤二世極有可能迎娶了一位伊朗公主。貝羅索斯顯然知道一些關於尼布甲尼撤二世的記載,記載描述了他的部宮殿:它和山的高度差不多,部分為石製,傳說是十五天內完成的。雖然沒有特別提到花園,但確實是一座宮殿。
過了一段時間後,希臘人記載了更多的細節。其中的一說是這座花園有120平方公尺,高約有25公尺,相當於城牆的高度。花園像劇院般呈現梯狀,其中有很多小房間。底部是由很多支撐著石樑的牆所構成,每面牆大約寬7公尺,每面之間的距離有3公尺。石樑上面依照成分可分為三層:包括蘆葦的瀝青、兩層磚石,以及最上面覆蓋的船。花園的土壤覆蓋在頂部,樹木所需的水分從下方的河流經由隱藏的裝置供給。
另外又有一本文獻有二十面支撐的牆。還有一本說這座花園是建在磚塊和瀝青建成的穹窿上;阿基米德螺旋裝置(Archimedean screws)沿著梯級供應流水。又有一本描繪底部結構的石質圓柱支撐著木質橫樑:這些橫樑是棗棕櫚的樹幹,除了不會腐朽外,還能夠供給上面花園樹木的根部養分,整個地區都是用一套泉水和渠道構成的系統灌溉的。
巴比倫塔 - 《舊約·創世紀》第11章曾有這樣一段描述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76784.htm
古時候,天下人都說一種語言。人們在向東遷移的進修,走到一個叫示拿的地方,發現一片平原,就住下來。他們計劃修一座高塔,塔頂要高聳入雲,直達天庭,以顯示人們的力量和團結。塔很快就建起來了。這驚動了天庭的耶和華。他見到塔越建越高,心中十分嫉妒。他暗自思忖,現在天下的人們都是一個民族,都說一種語言,他們團結一致,什麼奇跡都可以創造,那神還怎麼去統治人類?於是耶和華便施魔法,變亂了人們的口音,使他們無法溝通,高塔也無法繼續建下去,最終沒有建成。這就是關於“通天塔”的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