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次大戰間,咩叫工團主義?(20)

2007-11-23 8:17 am
關於2次大戰間,咩叫工團主義?

回答 (2)

2007-11-23 8:51 am
✔ 最佳答案
工團主義
syndicalism

主張工人階級採取直接行動消減資本主義制度(包括國家)、建立以生產單位的工人為基礎的社會制度的運動。

“工團主義”原為法語,即英語工聯主義。革命工團主義通常指法國勞工聯合會書記費南德•佩盧蒂埃(1867—1901)的理論,以及該聯合會在1902年並入法國總工會(cgt)後,由後者所製定的原則。工團主義學說從來不十分明晰或確切:強調的是行動而不是理論。其基調是要求會員發揚主動性;提倡戰鬥精神(包括怠工破壞活動);通過純粹的工業組織和鬥爭來推翻資本主義和國家。索列爾則宣傳自發性和暴力(包括富有戰鬥性的少數人的行動)以及革命總罷工的“神話”,雖然他和工團主義的工會實踐的聯係既不密切,也不持久。他的著作特別對意大利左翼有影響,其中有些人,著名的有墨索裏尼,轉向了法西斯主義。

在1914年以前,主要是在具有無政府主義傳統(參看無政府主義條目)、深厚的手工業基礎而又缺乏製度化的勞資談判經驗的國家中,革命的工團主義成為工會運動的重要派別的正式立場。除法國總工會外,著名的範例還有西班牙的全國總工會和意大利的工聯。其他地方的工團主義者反對采取正式的工會政策。在英國,工業工團主義教育聯合會是1910年由湯姆•曼等積極分子成立的,他們反對集中化的勞資談判而宣布團結一致和直接行動的口號。在美國,工團主義一詞很少應用,但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產聯)同歐洲的革命工團主義顯然有相似之處。

在北歐許多地方,工團主義的主要含義是拒絕迎合社會黨的需要。人們認為,這些政黨是官僚主義的,為議會製度所腐蝕,容易同資產階級國家妥協;為了摧毀資本主義,工人階級必須把力量集中在工業戰場上。這些論點,還往往跟反對集中製的國家社會主義的目的聯係在一起。介乎這種工團主義者和正統的社會民主黨之間的中間立場,是德•利奧尼特的傾向(1908年他被開除出產聯)及其在英國的追隨者──特別是康諾利──,他們強調工業鬥爭的首要地位,但也認為革命政黨具有一定作用。

工團主義的第一次重大危機是戰爭的爆發,這時許多擁護者放棄了他們以前狂熱的反愛國主義立場。在反戰立場的人們中產生了許多戰時工業鬥爭的領導人,在工人委員會運動中(參看委員會條目)在闡述工人監督生產的要求方麵起了重要作用。但俄國革命引起又一次危機。早在1907年,列寧就曾攻擊工團主義,和他更早揭露過的經濟主義如出一轍。布爾什維主義同工團主義顯然是不相容的;許多戰前和戰時的工團主義者都放棄他們的反黨學說,表示忠於布爾什維克革命。早期運動的某些特殊目的──工廠組織、產業工會製度、直接行動——被帶進了新成立的共產黨。但是,關於從下麵實行的社會主義和工人管理的基本理論──在俄國本身是工人反對派提出的──,完全被拋棄了。

那些遠離共產國際立場(或與此決裂)的工團主義者,傾向於拒絕莫斯科的工人國家模式以及列寧關於黨的主張(參看列寧主義條目)。逐漸地,在1922年聯合為工團主義國際的那些留存的工團主義組織中,無政府工團主義處於支配地位。但是,隨著20世紀20年代工人階級接二連三遭到失敗,工團主義(至少是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以外)逐漸受到排斥,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工會正統觀念的大敵。在新近關於工人監督的宣傳和基層的左翼集團中,可以看到與工團主義思想的聯係。但“工團主義”本身幾乎已隻是一個貶詞。
2007-11-24 2:04 am
無統治者 e 一群人們 e-tang 做伙工作, an-ne 是不是矛盾呢?在19世紀 e 歐洲,「非統治工團」主義就是表示人們組織自己 e 方式,還有他們所希望創造的一種社會。他們所甲意的社會,就是非統治的社會。在非統治的社會,人們自動合作,為了自己和社區的好處,一起工作。每一個人維持自由,不受頭家的強制。他們達成這種社會的方法,就是透過爭取勞工控制工業,農業e生產kah買賣。要達成爭取勞工控制生產,就是愛組織:非統治工會聯盟。

非統治工團和在 19 世紀,20 世紀存在的一般工會有所不同。在非統治工會,決策是民主的。沒有幾個支薪的工作人員,支薪也是普通水準。對地方附屬工會,並沒有由上而下的指令。工團有時也會指派委員團和雇主談判,或其他工作,但是這些都是自願的人員,在工團內沒有固定的權利和職位。非統治工團通常不是根據技業來組織,以免在同一事業的勞工會屬於各種不同的工會。而是,所有同一個工作場所的勞工屬於同一工團。最後,是目標的不同。非統治工團認為資本家不應該左右社會,甚至不應該掌裡事業。事業應該由勞工自己來擁有,控制,和管理。「支薪奴隸」的作法應該破除。非統治工團主義所主張的不只是工會如何運作,他也關係到社會如何組織,以及咱和自然 e 關係。

非統治工團主義隨現實而演變發展。非統治工團主義因應社會和自然狀況,但並不照單接受。環境的毀損和人性的毀損,是20世紀以來兩個加速的趨勢。非統治工團主義是在21世紀,對政治、經濟、社會做真正改進的論說。


「非統治工團主義」e 發展[回上]

"當事實改變的時候,我改變我的想法。那你呢,先生?" - 約翰。凱恩斯
人類不免由傳統學習。一個思想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遠古。非統治的主張,在希臘,甚至古代東方「老子」中都可找到。現代的「非統治工團主義」則是在歐洲,隨著工業革命而同步發展,後來一直擴及美國和其他國家。和馬克斯主義不同的是,非統治工團主義並不是由單一知識菁英所創造。雖然他受到無政府主義理論和運動者,如巴古寧bakunin, 普魯東proudon等很大的影響,但非統治工團主義的論點和實務是由農業和工業勞工的自我組織所創出的。

工業革命的特色是機器取代動物和人工。在19世紀,這變成全世界明顯、主要的趨勢。隨著而來的是都市化--農場生活、工作轉為都市生活、工作。前工業時期的主流社會階級--貴族,擁有大多數土地,也是武力階級--的權力落到急速擴張的資本家階級。這些擁有工廠,或控制交易和銀行的資本家,用錢控制政治。奴隸和僕役制度在大部分世界已經破除,但這些先前的奴隸和僕從,以及自由的農工們發現在那種新經濟體制下,他們找得到唯一的工作,就是工廠勞工。工作環境和所得及其低劣;他們發現已淪為「支薪奴隸」。

當然,這些「支薪勞工」想改進他們的狀況。幾種思想吸引了他們。對個人,他們希望作自己的事業,或晉升為管理階層,或踩在工人頭上,做個警察或特務。大多數人都知道這些選擇機會不多,百分比很低,而且他們也不願意變成自己朋友的剝削者。有些人就受洗成為基督,或其他教徒,他們教他自然地接受悲慘命運。這時,有4種主要的政治趨勢,吸引了這些希望為社區做事,而避免成為支薪奴隸的人:改革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包括馬克斯主義者和非馬克斯主義者),威權式社會主義(馬列主義),和非統治工團主義。

改革者尋求在現行的政經體制內改善。改革者尋求減輕資本家剝削;人們變成較高支薪的奴隸。民主社會主義者尋求透過選舉程序贏得對政府的控制,然後使政府擁有主要工業;勞工可以透過民主選舉的政府,來擁有工業。威權社會主義者想要以武裝革命達成同樣的目標,接著專制地以工人大眾的名義擁有工廠。非統治工團希望除了「支薪奴隸」制之外,也破除政府的存在。他們尋求創造一個工人可以擁有自己的農場和工廠的社會;先前政府的功能可以由各類工廠和農場,一起相互合作而達成。

這幾團體間區別的界線,有時很模糊;他們有些共通的思考,常常為同樣因素而努力。在那種人們要被迫每週工作60-80小時的時代,所有都能同意每天8小時,一週40小時工時是值得提倡的。一個個體勞工,或群體可能都相信,任何其中一種的趨勢,都能改善作資本家的奴隸的情況。

所有這些趨勢都有勞工聯盟。改革者傾向技業工會,組織有技術性的工人,要求更高工資;在美國,這後來成為AFL(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民主社會主義者支持勞工聯盟,但主要利用為選票和財源,用以奪取政治席位。威權社會主義者傾向視勞工聯盟為他們革命接收政府的戰鬥單位。對非統治工團而言,勞工聯盟是新社會的種子。比起技業聯盟,他們偏愛工業聯盟,在現行工作場所的所有勞工,形成同一聯盟。對非統治工團很重要的是,勞工們學習運作他們的工廠,因為有一天他正是必須做這件事。全國和國際的工業合眾聯盟,將建立力量,最終去除「支薪奴隸」制度,並作為新社會合作的主要組織。

非統治工團主義在那時是激進工人的主要思潮,直到布爾西維克(馬列)革命在約1920,在蘇聯鞏固了政權。馬克斯主義曾經在德國和英格蘭--兩個最工業化的國家--十分盛行。而,非統治工團主義在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澳洲,和美洲最為強盛。在美國,最大的非統治工團組織為世界工業勞工(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立於1905。在歐洲,各國非統治工團的組織則聯合在國際工人協會(IWA,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再說一次,要注意,各工潮之間的界線是通漏的。一個工聯可能在基本面同情非統治工團,但正式上是改良主義者;以非統治工團主義者為主的地方工會,可能有馬克斯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加入,或是相反過來的情形。

竟然是蘇聯首先建立起看來像是個工人社會的國家,令眾人感到驚訝。這驚訝主要是因為在蘇聯境內並沒有很多工廠工人,而且它甚至沒經過多少的工業革命,而可預期的,應該是由資本家來推翻沙皇,而建立民主制度。沙皇事實上是被各政團選為代表的蘇維埃所推翻。蘇維埃,現在廣稱為馬列主義者,對沙皇發動軍事政變,建立官僚政府,然後關閉蘇維埃。社會主義者和非統治工團主義者被操控了;他們有的加入布爾西維克,有的被關,殺害或流放。

在全世界的非統治工團主義的激進運動,由於列寧的成功政變,而面臨嚴重衰退。工人經過數十年失敗,已經感到挫折;他們對終結資本主義失去耐心。列寧的先鋒黨的組織和統治模式,對具有強大自我和攻擊性格的人很對味。在蘇聯,工人似乎是當權了。無政府主義者所認定布爾西維克是對工人的新統治階級,被許多人忽略為只是資本主義者的宣傳。由先鋒黨領導,專制社會主義變成共產主義。在美國,大多數民主社會主義者變成共產主義者,很多IWW勞工也變成共產主義者。

非統治工團主義遭到兩面挾殺。資本主義者控制新聞和擁有扼制非統治工團主義的資源。在蘇俄非統治工團成員被秘密殺害(和多數非列寧派激進份子一樣),而且在全世界,人們被共產主義教條所吸引。蘇俄的代理被派到全世界去幫助建立共產黨。共產主義的宣傳偽裝工人已在蘇維埃聯盟當家;但那是當時的獨裁者在當家。然後,法西斯(資本主義者公然獨裁,而非代議制)變成主流景象。義大利在1932年淪為法西斯;德國在1932;西班牙在1938。在西班牙,非統治工團打了一場到目前為止最偉大的戰役。

軍事政變的企圖,可能獲得立即成功,但民眾反撲。在像非統治工團的區域卡塔龍納(Catalonia),和社會主義者的南西班牙,都像在馬德里一樣,法西斯和它的徒眾首先都被打敗。內戰接著爆發了。在內戰期間,社會主義者和非統治工團主義者,表現出他們不需資本家或老闆,也能好好掌握他們的地區。但在兩年的期間裡,共和派在內戰中輸給法西斯。其中原因十分複雜,主要是莫索里尼和希特勒送給法西斯大量的援助,而美國、英格蘭和法國政府拒絕販賣武器給共和派。內戰後的新獨裁者法郎哥,藉助於教會,圍住超過百萬的非統治工團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冷血射殺。在那之後,二戰爆發,史大林和希特勒入侵波蘭。

從二戰到80年代獨裁蘇聯的崩潰,非統治工團屬於非常微弱的政治勢力,有意識的成員,全世界僅數千人。他們經常擠成小推,相互爭吵芝麻小的理論議題。但自從1990,他已開始復甦,甚至被一些資本主義知識份子指為今日資本主義的主要威脅。

2007-11-23 18:05:25 補充:
20世紀,我們學到了很多。最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知道了,全球生態體系支持人類生命的能耐是有限的。 今天,在21世紀初,我們活在危機的世界中。世界人類族群已經比地球長期所能承載的數量來得大,而它他仍在不斷成長。最富有的一群人的消費十分驚人,且不斷增加,而在同時,數十億人活在基本生活物資如食物、水、住處、和尊嚴同樣驚人的匱乏當中。全世界的森林,樹木遭砍除;海洋,魚類捕盡。農業在經常的過度人為使用,大量施用人工肥料和殺蟲劑。臭氧層敗壞,全球熱化加速,而跨國公司下令政府置之不理。


收錄日期: 2021-05-02 18:41: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3000051KK000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