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工團主義
syndicalism
主張工人階級採取直接行動消減資本主義制度(包括國家)、建立以生產單位的工人為基礎的社會制度的運動。
“工團主義”原為法語,即英語工聯主義。革命工團主義通常指法國勞工聯合會書記費南德•佩盧蒂埃(1867—1901)的理論,以及該聯合會在1902年並入法國總工會(cgt)後,由後者所製定的原則。工團主義學說從來不十分明晰或確切:強調的是行動而不是理論。其基調是要求會員發揚主動性;提倡戰鬥精神(包括怠工破壞活動);通過純粹的工業組織和鬥爭來推翻資本主義和國家。索列爾則宣傳自發性和暴力(包括富有戰鬥性的少數人的行動)以及革命總罷工的“神話”,雖然他和工團主義的工會實踐的聯係既不密切,也不持久。他的著作特別對意大利左翼有影響,其中有些人,著名的有墨索裏尼,轉向了法西斯主義。
在1914年以前,主要是在具有無政府主義傳統(參看無政府主義條目)、深厚的手工業基礎而又缺乏製度化的勞資談判經驗的國家中,革命的工團主義成為工會運動的重要派別的正式立場。除法國總工會外,著名的範例還有西班牙的全國總工會和意大利的工聯。其他地方的工團主義者反對采取正式的工會政策。在英國,工業工團主義教育聯合會是1910年由湯姆•曼等積極分子成立的,他們反對集中化的勞資談判而宣布團結一致和直接行動的口號。在美國,工團主義一詞很少應用,但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產聯)同歐洲的革命工團主義顯然有相似之處。
在北歐許多地方,工團主義的主要含義是拒絕迎合社會黨的需要。人們認為,這些政黨是官僚主義的,為議會製度所腐蝕,容易同資產階級國家妥協;為了摧毀資本主義,工人階級必須把力量集中在工業戰場上。這些論點,還往往跟反對集中製的國家社會主義的目的聯係在一起。介乎這種工團主義者和正統的社會民主黨之間的中間立場,是德•利奧尼特的傾向(1908年他被開除出產聯)及其在英國的追隨者──特別是康諾利──,他們強調工業鬥爭的首要地位,但也認為革命政黨具有一定作用。
工團主義的第一次重大危機是戰爭的爆發,這時許多擁護者放棄了他們以前狂熱的反愛國主義立場。在反戰立場的人們中產生了許多戰時工業鬥爭的領導人,在工人委員會運動中(參看委員會條目)在闡述工人監督生產的要求方麵起了重要作用。但俄國革命引起又一次危機。早在1907年,列寧就曾攻擊工團主義,和他更早揭露過的經濟主義如出一轍。布爾什維主義同工團主義顯然是不相容的;許多戰前和戰時的工團主義者都放棄他們的反黨學說,表示忠於布爾什維克革命。早期運動的某些特殊目的──工廠組織、產業工會製度、直接行動——被帶進了新成立的共產黨。但是,關於從下麵實行的社會主義和工人管理的基本理論──在俄國本身是工人反對派提出的──,完全被拋棄了。
那些遠離共產國際立場(或與此決裂)的工團主義者,傾向於拒絕莫斯科的工人國家模式以及列寧關於黨的主張(參看列寧主義條目)。逐漸地,在1922年聯合為工團主義國際的那些留存的工團主義組織中,無政府工團主義處於支配地位。但是,隨著20世紀20年代工人階級接二連三遭到失敗,工團主義(至少是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以外)逐漸受到排斥,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工會正統觀念的大敵。在新近關於工人監督的宣傳和基層的左翼集團中,可以看到與工團主義思想的聯係。但“工團主義”本身幾乎已隻是一個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