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2007-11-23 3:22 am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一句何解?此句出自詩經哪一首詩?全詩是…?

回答 (1)

2007-11-24 4:48 am
✔ 最佳答案
Q:「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此句出自詩經那一首詩?
其實只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其原句乃出自《詩經·小雅·甫田之什·車轄》。全詩五章,其實皆以男子的口吻寫娶妻途中的喜樂及對佳偶的思慕之情。
其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間關車之轄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饑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兮。鮮我覯爾,我心寫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譯文】
車輪轉動車轄響,嫵媚少女要出閣。不再饑渴慰我心,有德淑女來會合。雖然沒有好朋友,宴飲相慶自快樂。
叢林茂密滿平野,長尾錦鶏栖樹上。那位女娃健又美,德行良好有教養。宴飲相慶真愉悅,愛意不絕情綿長。
雖然沒有那好酒,但願你能喝一盞。雖然沒有那好菜,但願你能吃一點。雖然德行難配你,且來歡歌舞翩躚。
登上高高那山岡,柞枝劈來當柴燒。柞枝劈來當柴燒,柞葉茂盛滿樹梢。此時我能接到你,心中煩惱全消掉。
巍峨高山要仰視,平坦大道能縱馳。駕起四馬快快行,挽繮如調琴弦絲。今遇新婚好娘子,滿懷欣慰稱美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沒有什麼喻意,只是單純以情景襯托男家婚娶時的興奮心情;因為能娶女方,心中煩惱全消,才有「 巍峨高山要仰視,平坦大道能縱馳」的心情。
***************************
但到了司馬遷手中,就出現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一語,而且有了喻意。
此語出自司馬遷著作《史記·孔子世家》:“《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漢鄭玄曾對此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注解:「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即時指出司馬遷就是以「高山」喻孔子的祟高德行,「仰」是仰慕之意。而「景行」其實是「明行」之意,即「光明正大的行為」。司馬遷讚揚孔子有高尚德行而令人仰慕,又有光明正大的行為,可作為人們行為的準則。而「止」只是語氣助詞,沒有特別意思。
(註:不過,宋朱熹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另有一番解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說是人們平時仰望的高山,沒有什麽喻義;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

此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後縮略成爲「高山景行」此一成語。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爲光明正大。這可見於三國·曹丕《又與鍾繇書》:「高山景行,私所仰慕。」景行一詞也可當動詞,表示景仰的意思。如南朝的文學家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詩》:「惜無丘園秀,景行彼高松。」

*************************************


Q:「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一句何解?


A:從上文可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全句是指:

「聖人有高尚德行而令人仰慕,又有光明正大的行為,可作為人們行為的準則。雖然我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裏却一直嚮往著。」可見西漢司馬遷是相當尊敬孔子的。


另外,“景行行止”這句話中的讀音有些分歧,第二個“行”從讀音到釋義都沒有什麽問題,分歧在于第一個“行”字,目前所能見到的,主要有三個讀音:háng、xíng、xìng。讀háng,顯然把景行直接解釋了大路;讀xíng,也顯然是把景行直接解釋爲行爲正大光明。其讀音是看要把行解譯為大路還是正大光明的意思而定。


http://zsy1026.blog.sohu.com/59427114.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1170250.htm


收錄日期: 2021-04-19 01:54: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2000051KK027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