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早於十三世紀,將軍澳便開始有人居住,但大量的人口聚居則在十六世紀後期,並形成為數不少的小村落。其中包括將軍澳村(將軍澳臨時房屋隔鄰)、魷魚灣村、馬遊塘村、茅湖仔村、半見村、坑口村、田下灣村及佛堂洲村等。
將軍澳的典故
將軍澳這名字的由來亦有不少的流傳:其中一個說法是明朝末年一名將軍戰敗流落坑口村被村民發現,最後傷重而死。坑口村村民為了紀念這位將軍,便在山坡聳立墓碑(位置約在今日保良局甲子年中學對面的地方),村民稱此地為「將軍地」,並每年到此拜祭。
將軍澳在清朝時名為將軍凹(和「澳」字同義,即內灣的意思),到了英國殖民地時期,將軍澳則被英國人名為Junk Townn、Junk Hill及Junk Bay等,其中以Junk Bay這名字較為通用,甚至過往將軍澳的官方英文譯名也一直是Junk Bay,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改為Tseung Kwan O。
從地理的角度來看,將軍澳是鯉魚門以東的一個內灣,每當東南面的船隻來港時,也要經過鯉魚門進入香港。故當年可能這裏也有不少漁船停泊灣內,因而起名為帆船灣(Junk Bay)。
不過另一個有趣的奇想是:將軍澳既是鯉魚門以東的一個內灣(長期受大浪侵蝕而形成的),大浪從海洋打到將軍澳,海水從東面而來,並有可能帶著從海上飄來的垃圾,因而日積月累形成一條「垃圾灣」(Junk Bay)呢!並且現在將軍澳的土地大多是垃圾堆填區填海而成的,這跟「垃圾灣」也有關連呢!
到了六十年代,工業活動在將軍澳蓬勃發展。這些工業主要是造船、修船、拆船及軋鋼等工業,而其他的工業則包括鑄造非鐵金屬,以及生產工業氣體,其中有多種工業須依靠水路交通。不過,在一九八二年,當政府批准把將軍澳發展為新市鎮之後,這些工業便日漸式微或遷往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