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萬宜水庫面積2,000畝,只有船灣淡水湖四分之三,但水壩較高,因此容量比淡水湖多約22%。
水庫----是指人造的湖泊,而規模較小的則稱為水塘。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河流的中上流建造堤壩,河水把河谷淹沒後便形成水庫。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香港的船灣淡水湖和萬宜水庫。
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谷地,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長度也可大大縮短
湖或湖泊----是陸地圍繞的大型水域。有河流流出的湖通常是淡水湖。沒有河流流出的湖幾乎是鹹水湖,是爲內流湖(或內陸湖)。
湖泊支持著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湖水的平均深度一般在2米到100米左右,這是陽光能夠穿透的深度,因此,湖水從上到下都能給生物足夠的能量,維持豐富的生物。
船灣淡水湖
船灣淡水湖
早在 1860 年間,香港政府已開始發展食水供應計劃,興建水塘收集及儲備食水。直至本世紀 60 年代初期,隨著人口增加,工商業發展,耗水量亦不斷增加,陸上適合與建水塘的地點已用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首次嘗試將海灣用堤壩攔截改造成淡水湖。而這個構思,是當年水務局局長提出的。他在船灣游泳時,發覺或許可以在灣口修築堤壩,然後將海水抽乾,作為一個淡水湖。後來經顧問公司研究認為可行,建築工程於1960 年開始,至 1967 年完工。
船灣淡水湖的興建工程,主要是在大尾督及白沙頭洲之間興建一條長度為2100公尺之主壩,以及在白沙頭洲至東頭洲,東頭洲至老虎鯊半島的伯公咀興建兩條輔助壩及溢水道.此外還有興建道路,輸水隧道,引水道,濾水廠,抽水設備及碎石廠等工程配合.
淡水湖主壩於 1973 年被加高了 3.7 公尺,以增加水塘之容量.目前該壩最高高度較水平面高出28.3公尺,總容量為 2 億 3 千萬立方米.其核心填料主要是石塊,而堤壩兩面則用沙和碎石分層堆積成斜坡,外層蓋以較大塊之岩石,堆積的石層延伸至海面下20多公尺以防止滲漏,壩邊的碎石崗則保護水壩,以防水位急降時造成滲漏而導至壩邊崩潰.溢洪水道位於白沙頭洲與東頭洲的輔助壩,用以調節湖內水位,確保湖水不會過滿溢出.
淡水湖興建工程完成後,用五個月時間,將湖內大部份海水抽出,然後注入淡水.在1967年10月,水塘的儲水開始供市民使用.水塘的食水,經抽水站輸往沙田的濾水廠,經處理後再輸送往港九各地.
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600億加侖,折合約2.73億立方米。萬宜水庫的工程計劃1969年展開,1971年動工,1978年11月底完工,船灣淡水湖和萬宜水庫已佔全港水塘總儲量的87.2%,總儲水量達5.86億立方米。
萬宜水庫為是1970年代香港耗資最龐大的工務工程,1978年完工時用了13.5億港元,政府亦首次因應工務工程需要而改變地方行政區分割,將新界南約理民府分拆為西貢理民府及離島理民府,這亦成為全港範圍最廣的郊野公園。建造過程淹沒了不少村落,包括爛泥灣村。
水庫原址為官門海峽(官門水道),與船灣淡水湖同屬在海中興建的水庫。工程包括在官門水道兩端築起兩條主要堤壩,將西貢大陸及香港第三大島糧船灣洲連接起來。這兩條堤壩高達64米,另有三條副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