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嘉慶帝抄了和坤的家, 卻無助解決當時的經濟困境?

2007-11-21 12:08 am
據記載,嘉慶抄出和珅的家產為”八百兆兩有奇(即八億兩)……政府歲入七千萬,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歲入半額而強”
按道理嘉慶政府突然有一筆相等於二十年稅收的收入,應該一切經濟困難都迎刃而解才是.但嘉慶政府卻是連年喊窮.
到底這是什麼的一回事呢?
(最高懸賞點,20分+20分=40分,請別抄那些什麼嘉慶,和珅的維基資料作答,面斥不雅!)

回答 (3)

2007-11-22 9:24 pm
✔ 最佳答案
首先: 八億兩 /七千萬=11.43年,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歲入半額而強,半額而強:意思是比一半還多,並非指相等於二十年稅收.為何不是直接說:其所蓄當一國十一年歲入?小弟想,這只是與和珅二十年之閣臣來一個直接的比較.
言歸正傳:(以下內容經小弟組織過,不盡不實,看過就算)

1.和珅到底有無 八億兩 ?
從“和珅抄產清單”中得知“現金”並不太多(與所謂8億對比):和珅二十大罪狀中第18條:“且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並有埋藏銀兩百余萬。其大罪十八;”取租地1266頃,其他還有取租房屋1001間半、各處當鋪銀號以及各種珠寶、衣物等,其總家產折合白銀,有的說約1000萬兩,有的說2000萬兩,有的說達到了8億兩。實在難以考據。
總資產方面,《檮杌近志·和珅之家財》,說得較為清晰。“其家財先後抄出凡百有九號,就中估價者二十六號,己值二百二十三兆兩有奇。(這個數字為223895160兩)未估者尚八十三號,論者謂以比例算之,又當八百兆兩有奇。
如以小弟無知的角度估計,相信當時其中的二十六號是其主要最大筆及最容易估值的資產,常理上應是如此.至於其他的未估者,只是按此數進行“如此類推”,難以作準,但照估計是一些可能“有價無市”的資產,如古玩,房地產,難以馬上套現,如以入數,也只是錄得一筆“可觀的數字”而已。
和珅到底有無 八億兩 ,如果可以從康熙時期至嘉慶時期各方面如:每朝人口,經濟等的增長率,再配合政府的收支各方面作一比較,會比較有說服力,但小弟沒這本事。
另一點就是:乾隆盛世,庫存最高過 七千萬兩 ,(即位時有 六千萬兩 )以一國能力尚只如此,如和珅有八億兩,那他賺錢能力是國家的約160倍(乾隆60年增加 一千萬兩 而已,和珅30年為官,就有八億兩?),實在利害,這相當於在現在本港要貪污大約:HKD40,000,000,000,000以上,當然不敢忽視這個可能,問題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一人貪百人隨,下面基層的數字豈不是更加大嗎?當時的國家是否富強至此?儘管有些財富也會流入社會,產生效益,但見不得光的錢,有的人總喜歡或者埋起來......

是否入了國庫?還是內務府?還是”封莊錢”?
即使和珅的資產沒有8億,想必也是非常可觀,假設只有《檮杌近志·和珅之家財》所說,已估值的223895160兩來說,也相當時清政府3年的收入,問題是到底哪裡去了?
當時有一有一首歌謠就唱開了:和珅跌倒了,嘉慶吃飽了;皇帝更壞了,大清要敗了!
傳說是因為嘉慶據為己有而流傳,否則,正如樓主所問,何故無助解決當時的經濟困境?至少也頂三四年吧.清朝好像只蓄於國庫,但也難以找到有關記錄,所以估計是入了嘉慶口袋了。而明朝時國庫空虛,宮內錢子又不少,後來白送給了李闖.

當時清政府是否收支平衡?
幾個戶部存銀的數目,康熙四十八年到過 五千萬兩 ,最後剩下 八百萬兩 ,但雍正十三年的極力整頓,到乾隆即位時,庫存到了前所未有的 六千萬兩 的巨數,以後乾隆四十六年,到過 七千萬兩 。但嘉慶以後就不行了,到道光朝更是每況愈下。嘉慶十七年(1812年),歲入4113萬餘兩(收入持續下降),歲出3510萬餘兩,雖收支相抵後的盈餘數已較乾隆時大為減少,但仍有600萬兩左右。嘉慶初年為鎮壓白蓮教起義,不僅將乾隆末年國庫七八千萬兩存銀消耗一空,而且不得不開“川楚事例”,先後收捐銀多達3000余萬兩。此役耗用軍費超過億兩,給清王朝財政以沉重打擊,從此再難恢復元氣。因國庫空虛,嘉慶朝為應付河工、軍需、賑務各項額外支出,只能依靠捐輸,故自川楚事例以後,各種捐例從未停開,每年所收捐銀少則二三百萬兩,多時超過千余萬兩。捐納實缺雖由康熙為三藩之亂,籌措軍費而起,但至雍正朝即成為“常例”,捐納收入幾為國家歲收的一部分,只是比例不大,平均總在百分之十五左右。捐例之濫,始于嘉慶朝,它的收入常為歲收的一半,嘉慶七年那一年,更高達歲收總額百分之八十以上。做官既要先花本錢,那就跟做生意一樣,一補上實缺,先要撈回本息。

總結:
由此可見,表面上雖有盈餘,但實在入不敷出,既有“永不加賦”的限制,則歲收就有了定額風調雨順、刀兵不起的太平歲月,固然可以支應,但一遇用兵,額外的軍費負擔,即無著落,倘或水旱年荒,一面要減免丁漕,一面要辦賑濟,收入減少,支出增加,又如何應付?再如刀兵水旱一齊來,火上加油,兩面發燒,更是件不得了的事。而清王朝正步入了多事之秋。
在“永不加賦”的前提下,只可以各種名目增加收入,結果滿街是官.即使和珅資產全入國庫,也頂不了多時。
嘉慶、道光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激化,天災人禍不斷,正常的稅收難於保證,意外開支卻有增無已,是以國庫日漸空虛,財政窘迫。入款有減無增,出款有增無減,英國又開始輸入鴉片,搜刮中國白銀,以求貿易收支平衡,導致國家更加衰弱,再多的銀子,也會坐吃山空,更何況清朝已步入衰弱。
參考: 胡雪岩,胡說o岩?沒有根據,看過就算
2007-11-21 1:37 am
因為佢老豆乾隆名多次南巡及出兵攻打邊疆以致國庫空虛 , 加上平民的(良)食因打杖而不足 , 結果民不聊生 , 所以嘉慶抄出和珅的家產也末能解決國庫空虛 。
2007-11-21 12:27 am
(個人猜測):原因可能有幾種:第一,可能當時滿清入關後,年年征戰,百餘年間年年出現赤字,所以和珅的家產根本不能解決當時政府的經濟問題;第二,抄和珅家的官員上報朝廷的可能是一個不實的數字,為求要整死和珅,才說這樣的一個大數,同時,他們亦可能上下其手,真正入庫的錢不多;第三,所以政府都習慣性叫窮,這樣才不需要還富於民,這樣亦方便年年微稅.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01: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0000051KK015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