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問題???

2007-11-20 9:27 pm
請問,人其實係咪?

回答 (3)

2007-11-20 9:37 pm
✔ 最佳答案
人,或人類,這個名詞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各個層面來定義,或者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學名為Homo sapiens Linnaeus),擁有高度發展的頭腦。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而在神話學中,人的靈魂也會被拿來與其他的人型動物作對照。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生物學上人的學名為「智人」(拉丁文homo爲「人」,sapiens即「聰明的」),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長臂猿、合趾猿同屬人科的靈長目動物[1]。人類與其它靈長目動物的不同在於人類直立的身體、高度發展的大腦,以及由高度發展的大腦而來的推理與語言能力。由於人和猿血緣相近,動物學家D.莫利斯戲稱人類為裸猿 ,並著述從各個角度論述人類種種行為的起源。[1]。

行為學上來看人類的特徵有:懂得使用語言,具有多種複雜的互助性社會組織,喜歡發展複雜的科技。這些行為學上的差異也衍生出各文化不同的信仰、傳說、儀式、價值觀、社會規範。

[編輯] 名詞解釋
未成年雄性人類稱為男孩,而成年者稱為男人。未成年雌性人類稱為女孩,而成年者稱為女人。通常以個人或人來稱呼個別的人類,以全人類稱呼所有的人類。

在哲學與法律裡,人類、人、個體是有著不同的意義的。前者指的是這個物種,而後者則是一個行為個體;譬如說在約翰·洛克的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II 27 和伊曼努爾·康德的Introduction to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個體就用來指稱一些非人的動物,同時也可指稱神祕動物、人工智慧,或是外星人。在神學與宗教哲學上的一個重要的議題即是上帝是否為一個個體(參看Great ape personhood)

漢字裡,「人」字的甲骨文是象形字,描繪的是一個側身站立的人形,刻意突出人的肢體。從金文、小篆一直到楷書都保持了這種簡潔明快的綫條組合。《說文解字》釋:「象臂脛之形。」

[編輯] 生命週期

一具人類骨骼標本人的生命開始於受精卵。男性通常透過性交的方式使得女性受精,有時也可能以人工受精。人在生長初期稱為受精卵,受精卵在女性的子宮歷時38周經過各種生長時期,最後終於變成胚胎,再變成胎兒。變成胎兒後,就可以準備出生,胎兒被女性從體內娩出後第一次靠自己呼吸,同時改稱為嬰兒。一直到成為嬰兒後,人才開始受到法律保護,少數某些地區可能由子宮內的胎兒時期就開始保護。人的生命結束於死亡。

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的生產過程顯得複雜許多。長達24小時以上的痛苦分娩並不少見,有時甚至可能造成小孩或母親的傷害或死亡。直到20世紀在某些發達國家才有比較高的生產成功率。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是否真的比較容易失敗還有爭議,因為這些地區的婦女聲稱她們所採用的自然分娩法不但較安全也較不容易對產婦與小孩造成傷害。

死亡往往帶來不舒服的感覺或是懼怕(參看瀕死經驗)。葬禮是人類社會的特色之一,通常也起因於對死後世界的信仰。但一個人長生的方式往往只能透過後人的膜拜與繼承。(參看神仙)

[編輯] 情感
人的情感,最多是由慾望而產生的




[編輯] 身體
人類的外表在文化與藝術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們使用 刺青、化妝、服裝、珠寶等來裝飾他們的身體。髮型與髮色的不同也暗示著一些文化上的差異。一個人外貌是美是醜對一個人的生活有重大的影響。 對於食物飲水的需要也在人類文化上表現出來。無法取得食物就會飢餓,無法取得飲水則會口渴甚至脫水。飢餓或脫水過久都造成死亡;人類可以兩個月不吃東西仍存活,但最多14天不喝水就會死亡(參見:饑餓、營養不良)。

大人平均一天要睡七至八小時,小孩大約是九至十小時。年紀較大的睡六七個小時左右。但是通常現代人都睡得不太夠(參見睡眠不足)。

人會老會病導致身體狀況的下降。醫學是一門研究如何保持身體健康的科學。


[編輯] 飲食
早期的現代人使用「採集打獵」作為搜集食物的主要方式,這方式結合了固定的食物來源,植物和黴菌(譬如果子、五穀、塊莖,和蘑菇)及狩獵其他動物。一般相信,現代人使用火烹調食物是由直立人分支開始的。


人是雜食性動物,能消化植物和動物。人有作為雜食性動物的重要特徵,一個純肉食或純素食者會令身體有deficiency diseases(缺乏症)出現。純肉食者的飲食會導致壞血病,而純素食者的飲食則會導致一定數量的營養素缺乏,包括維生素B12 。特別是維生素B12,作為純素食者一定要經常補充[2]。一些人會選擇戒吃一些或所有的肉類為,一般會出於宗教,道德,生態保護,或健康的原因等等。


人類的飲食反映在地區文化,亦引致了食物科學的發展。一般而言,人能根據被儲存脂肪生存二到八個星期不等,但沒有水則通常過不了兩個星期。現今,糧食不足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每年均有300,000人因饑餓而面對死亡的威脅[3], 兒童營養不良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4],然而全球糧食分配是不平均的,而且肥胖疾病在一些國家的人口之中達到非常高的比例。至一萬年前,人開發了農業,[5] 農業技術大大增加了人類的糧食來源。這導致了人口快速增加和城市的發展;由於增加了的人口密度,傳染病的傳播更快速。在不同的時間、地區,和不同民族,飲食文化廣泛的變化了。


[編輯] 棲息處
人類在地球上除南極洲以外大部分地區長期定居生活。大部分平原地區是人類人口密集的地區,世界上有2/3的人生活在距海岸線不超過500千米的區域內。山地和高原地區的人口稀少。


[編輯] 語言
目前人類使用的語言大約有7200種,其中只有約2000種有自己的文字。世界上分佈最廣泛的語言有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漢語、俄語、法語和德語等。根據東英吉利大學的人口生態學家威廉·薩瑟蘭對6809種語言的分析來看,將近1/3的語言處於非常危險的地步,有46種語言分別只有一人能夠掌握。


[
2007-11-22 9:26 pm
發問這個問題,首先要釐清發問的立場和定位,究竟是以什麽立場和定向來問這個問題?
如果是以‘人’的立場,來問‘人是什麽’?等於我以‘我’的立場,來問‘我’是什麽?這裡可以參考笛卡兒的‘Cogito ergo sum’;
如果是以非人類的立場,來問‘人’是什麽?那有兩個方向,一是形而上學的探索,即是‘存有’的探索;二是科學的探索,即是把‘人’歸類為物種,這裡可以發展出對‘人’的不同屬性,功能和實踐的資料的分析,判斷和總結。但是這個虛擬的提問,客觀面對一個困難,就是人是否可以超逾自身的存在條件,超逾歷史的時空限制,來問一個沒有捆綁自身限制的定義。現在科學的發展,從生物學,社會學,人類學,法學,心理學,歷史學和藝術等等的理論和活動,都是屬於這個範疇。
基於這個問題提問的基本條件必須定位,包括從形而上學過渡到知識論的發展,這裡已經花了幾千年來多少聰明才智的投入,如果以日常知識的方式來面對,這只能算是尋找答案的初步,而更重要的,問題的定位,便決定了答案的結論。
人是歷史和社會的產物——馬克思
這是指人的定義只有從不同的社會和歷史條件來界定。
人是從其他物種演化而成的——達爾文
這是指人是客觀世界裏的物種之一,是通過適者生存的法則進化而成的。
如果神是宇宙和世界的締造者,如果人是宗教和神的創造者,那麽人是擁有定義和解析世界的權利,人是什麽的問題,將會由人通過哲學和藝術的形式,來製造未來的答案。所以在日常知識的層面,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空間,為‘人’賦予定義和解析的内容,剩餘的只有目的論的部分,只要闡述清楚立場,定義的結論,無非是邏輯的合理和美善和邪惡的對比,正面和負面的傾向而已!
最後,人是什麽,全乎人希望把自身造成為什麽,這是人類的自由和偉大之処啊!
2007-11-20 9:40 pm
人只係一具有思想的軀體, 思想控制軀體行事,
同其他生物一欉, 只是生存空間不同, 可以好簡單
也可更複什, 全由思想控制吧!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32: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0000051KK011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