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的失利

2007-11-20 8:54 am
有人認為「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利,是一個整體的失利,而不是一個陣型的問題」。你同意嗎?試抒發意見。

回答 (1)

2007-11-20 9:06 am
✔ 最佳答案
中國軍民抗擊八國聯軍百年祭
甲午之敗 亡國之禍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林華國 教授

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在十九世紀末瓜分中國的狂潮中把富饒的長江流域作為它的勢力範圍。這是怡和洋行設在上海的一家碼頭公司。怡和洋行的總部設在香港。
光陰荏苒,歲月流逝,歷史永遠地過去了,但歷史也永恆地存在著,它聯結著過去和未來。在當代人的血脈中流淌,無法忘記的是血與火、生與死交織的日子。為今日的幸福與明日的更加美好,讓我們走進歷史,翻開中國軍民抗擊英、俄、日、美、法、德、意、奧八國聯軍侵略戰爭的一頁,去領略那英勇悲壯,令人震撼的一幕。

  ■甲午戰敗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加重

  十九世紀末,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加重,被列強瓜分豆剖之局勢觸目驚心。造成這個新局面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利。在甲午戰爭前,西方列強還不能真正窺測出大清帝國的虛實,中國購兵艦、修軍港、編練北洋海陸軍,一度被西方國家看作是遠東最強大的國家,因而列強認為日本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然而清帝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徹底地暴露了它的腐朽與軟弱。從此,大清帝國在西方列強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他們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國的喧囂。中國的戰敗使帝國主義列強欣喜若狂,他們聲稱「第二次發現了中國」,鼓吹立即採取實際行動。

  ■列強瓜分中國局面的形成

  公元1894年是農曆的甲午年,就在這一年日本對中國不宣而戰。此時的大清帝國,確實也已內外皆朽了。而甲午海戰的慘敗卻使列強清楚地看到中國不再是一個大國,而是一個奄奄待斃的「遠東病夫」。各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前來,要瓜分這個「病夫」的「遺產」。最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各國之間經過許多明爭暗鬥,取得了一定妥協。

  1895年日本武裝佔領了台灣,1899年又強「租」了福州。法國通過逼簽界約,割佔了中國雲南邊疆。沙俄則通過1896年的《中俄密約》,將魔爪伸進中國東三省的腹地。而1898年9月英德兩國資本家達成協議,規定長江流域等地為英國的「利益範圍」,山東等省為德國的「利益範圍」。1899年4月,英俄兩國的政府達成鐵路協議,英國承認長城以北是俄國的勢力範圍。而後起之秀的美國則於1899年9月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在承認各國在華勢力範圍和特權的同時,要求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

  經過激烈的鬥爭和相互妥協之後,中國的錦繡河山被劃分為各國的勢力範圍。對於這種危險,清政府表現得軟弱無力,這就是所謂的腐而朽!腐而敗!

  ■英俄共同控制

  中國華北大門

  1897年,當德國侵入膠州時,.........


收錄日期: 2021-04-13 22:22: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20000051KK001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