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生平

2007-11-20 1:21 am
我想問孫中山幾時出世?
幾時死~
在生平o既時候有咩事跡?(歷史事例)
請詳細地解答!

回答 (5)

2007-11-20 1:27 am
✔ 最佳答案
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逸仙,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孫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七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並於閒暇之餘常聽太平軍老兵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心生佩服嚮往。1879年,13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聖公會史泰利主教創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之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Punahou School)(相當於中學程度)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不久因為毀損村中北帝廟的神像,為鄉人不容。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受洗入基督教,並就讀於拔萃書屋(今日之拔萃男書院)。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今日之皇仁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獲當時之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之後他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孫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嘗於1894年《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多項改革建議,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企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人,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最終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了「香港興中會總會」。其時,楊衢雲、謝纘泰等人已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

2007-11-19 17:28:03 補充:
革命期間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興中會總會在香港成立,與會者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倘有貳心,神明鑒察。」為誓,興中會選出楊衢雲為會辦(當時稱為伯理璽德天,即 President),孫為秘書。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幹部會議決定先攻取廣州為根據地,並採用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即分工展開各種活動,孫中山主持前方發難任務,衢雲主持後方支援工作。

2007-11-19 17:28:55 補充:
革命尚未成功孫中山1925年1月抵京後即開始病發,最終於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享年58歲,孫中山臨終時同意汪兆銘所代筆的《總理遺訓》及《致蘇聯政府書》。香港《華字日報》翌日報道了孫中山的死訊:「孫文吐嘔大作。不能進食。脈搏驟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極危險。克禮醫生在左右看護。終夜不離。戴天仇為孫草遺囑。唯孫尚未簽字...孫文病至十日晚大變。腹脹加增。克禮為之打針放水。今日上午九點三十五分鐘逝世。當彌留時。戴天仇代草遺囑。孫科急電粵民黨要人來京。」

2007-11-19 17:29:15 補充:
極完整可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孫中山&variant=zh-hk
參考: wiki
2007-11-28 3:38 am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一生致力於推翻封建專制、締造民主共和的事業,領導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民國。是海峽兩岸都倍加推崇的人物,在中國大陸,他被稱為「民主革命的先驅」,其巨幅畫像在重大節日時出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在台灣,他仍被尊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農民家庭。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後,則常以中山爲名。

孫中山少年時代在美國屬地檀香山,先後就讀於英美教會所辦的意奧蘭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1883-1886年,繼續求學於香港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畢業後,先進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學習,後來轉入香港西醫書院(後幷入香港大學)學醫。在校期間,他不但努力攻讀醫學,而且還廣泛研讀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歷史、軍事、科學書籍,幷結識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1892年7月,孫中山以最優異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4年6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衆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洩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孫中山作爲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1896年10月,他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誘捕,後經其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脫險。此後他在海外16年,先後 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1905年 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爲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詞裡,他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人,積極發動推翻滿清封建帝制的武裝起義,其中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共有10次。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回國,於同年12月29日被推舉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年1月1日,孫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職,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於立憲派和其他舊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持以及革命黨人的妥協態度,孫中山被迫於1912年2月13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幷薦袁世凱以自代。4月1日,在南京正式解職。

袁世凱上台後,逐步實現其變共和爲專制的陰謀,並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遂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被推舉爲總理,繼續領導反袁鬥爭。其間,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東京結婚。

1915年12月,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公然稱帝,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最終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並於次年一命嗚呼。袁死後,中國仍處於各派軍閥割據混戰的動亂局面。張勛復辟事件發生後,孫中山立即舉起護法旗幟,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 1917年9月1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上,孫中山當選爲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但滇、桂軍閥通過改組軍政府排擠他。1918年5月4日,孫中山辭職並離粵赴滬。自此到1920年11月,孫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孫文學說》、《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重要箸述。

爲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爲中國國民黨。此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已經爆發。1920年10月,在孫中山的督促下,陳炯明率粵軍攻克廣州。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新護法軍政府。1921年 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再赴上海,二次護法運動又告失敗。此後,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驅逐陳炯明後,孫中山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幷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問蘇聯,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黨綱、黨章,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幹部。同年10月在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後,應當時的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2007-11-25 6:51 am
孙中山先生生平简介

--------------------------------------------------------------------------------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大事年表

--------------------------------------------------------------------------------


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翠亨村。
一八七五年,在翠亨村读私塾。

一八七九年六月,赴檀香山读书。

一八八三年七月,从檀香山回乡。

十一月,赴香港读书,与陆皓东在香港入基督教。

一八八四年五月,与外沙乡卢慕贞结婚。

一八八六年,入广州博济医院学习西医。

一八八七年,转学香港西医书院。

一八九○年,致书郑藻如提出改良乡政、建设家乡的设想。与杨鹤龄、陈少白、尢列抨击时政,倡言革命,结成四大寇。


一八九二年,回乡翠亨主持建造新居。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赴澳门、石歧、广州等地开中西药局行医。

一八九四年一月,在乡起草《上李鸿章书》。 赴上海、天津寻找上书门径。

十一月,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一八九五年,广州起义事泄, 经澳门、 香港往日本。

一八九六年,伦敦蒙难后在英国考察西方政治。

一九○○年,在东南亚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活动,发动惠州三洲田起义,建立起义指挥中心于台北。

一九○三年,领导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一九○四年,在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在欧美宣传革命,组织革命团体。

一九○五年,联合各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同盟会,被举为总理。系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体系。

一九○七年五月,发动潮州黄冈起义。

六月,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

九月,发动钦州防城起义。

十二月,发动镇南关起义。

一九○八年三月,发动钦州、廉州起义。

四月,发动云南河口起义。

一九一○年二月,发动广州新军起义。

一九一一年四月,发动广州“ 三二九” 黄花岗起义。

十月,武昌起义,全国响应。

十二月,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一九一二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三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四月,解临时大总统职,倡办实业,宣传民生主义。

八月,同盟会与其他革命组织联合改组为国民党。

九月,受任全国铁路督办。

一九一三年,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一九一四年七月,在东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

一九一五年十月,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十二月,发动讨袁护国运动。

一九一七年九月,组织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在广州建立政权。

一九一八年五月,辞职赴沪著书立说,规划国家经济建设的蓝图。

一九一九年十月,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一九二一年五月,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非常政府,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十二月,接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一九二二年一月,出兵北伐,誓师桂林。

六月,陈炯明兵变。

八月,赴沪后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会谈。

十一月,审议中国国民党改进案。

一九二三年一月,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宣布建国主张;发表《中国国民党党纲》,宣布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为建国纲领。与苏俄代表越飞会谈后签署《孙文越飞宣言》。

二月,在广州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大元帅,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十一月,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和《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

十二月,发表《关于海关问题之宣言》,抗议英美干涉中国内政。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宣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理论体系,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

五月,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九月,发表北伐宣言,誓师韶关,准备北伐。

十月,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十一月,应邀北上共商国是,寻求国家统一,主张速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因病不治逝世于北京。
2007-11-22 5:48 am
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一生致力於推翻封建專制、締造民主共和的事業,領導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民國。是海峽兩岸都倍加推崇的人物,在中國大陸,他被稱為「民主革命的先驅」,其巨幅畫像在重大節日時出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在台灣,他仍被尊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農民家庭。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後,則常以中山爲名。

孫中山少年時代在美國屬地檀香山,先後就讀於英美教會所辦的意奧蘭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1883-1886年,繼續求學於香港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畢業後,先進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學習,後來轉入香港西醫書院(後幷入香港大學)學醫。在校期間,他不但努力攻讀醫學,而且還廣泛研讀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歷史、軍事、科學書籍,幷結識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1892年7月,孫中山以最優異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4年6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衆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洩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孫中山作爲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1896年10月,他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誘捕,後經其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脫險。此後他在海外16年,先後 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1905年 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爲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詞裡,他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人,積極發動推翻滿清封建帝制的武裝起義,其中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共有10次。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回國,於同年12月29日被推舉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年1月1日,孫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職,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於立憲派和其他舊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持以及革命黨人的妥協態度,孫中山被迫於1912年2月13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幷薦袁世凱以自代。4月1日,在南京正式解職。

袁世凱上台後,逐步實現其變共和爲專制的陰謀,並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遂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被推舉爲總理,繼續領導反袁鬥爭。其間,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東京結婚。

1915年12月,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公然稱帝,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最終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並於次年一命嗚呼。袁死後,中國仍處於各派軍閥割據混戰的動亂局面。張勛復辟事件發生後,孫中山立即舉起護法旗幟,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 1917年9月1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上,孫中山當選爲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但滇、桂軍閥通過改組軍政府排擠他。1918年5月4日,孫中山辭職並離粵赴滬。自此到1920年11月,孫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孫文學說》、《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重要箸述。

爲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爲中國國民黨。此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已經爆發。1920年10月,在孫中山的督促下,陳炯明率粵軍攻克廣州。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新護法軍政府。1921年 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再赴上海,二次護法運動又告失敗。此後,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驅逐陳炯明後,孫中山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幷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問蘇聯,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黨綱、黨章,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幹部。同年10月在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後,應當時的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據新華網、人民網等資料改編)


參考資料:http://www.takungpao.com.hk/100years/body.asp?id=452468





孫中山先生生平簡介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衆政府」的主張。

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1895年至1911年策劃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鬥志彌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到各省回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是爲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12年4月卸大總統職,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宣傳。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後陰謀復辟帝制,孫中山乃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宋慶齡結婚。

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爲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爲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1921年,非常國會又于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複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囯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


參考資料:http://www.wh3351.com/ssbl/whb-w/whb_w01.htm
2007-11-21 3:55 am
孫中山

圖片參考:http://hk.wrs.yahoo.com/_ylt=A8tU33OnykJHMoYAH52.ygt./SIG=129d7mca4/EXP=1195645991/**http%3A//static.flickr.com/119/296957337_44fd8d29bb.jpg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一生致力於推翻封建專制、締造民主共和的事業,領導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民國。是海峽兩岸都倍加推崇的人物,在中國大陸,他被稱為「民主革命的先驅」,其巨幅畫像在重大節日時出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在台灣,他仍被尊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農民家庭。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後,則常以中山爲名。

孫中山少年時代在美國屬地檀香山,先後就讀於英美教會所辦的意奧蘭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1883-1886年,繼續求學於香港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畢業後,先進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學習,後來轉入香港西醫書院(後幷入香港大學)學醫。在校期間,他不但努力攻讀醫學,而且還廣泛研讀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歷史、軍事、科學書籍,幷結識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1892年7月,孫中山以最優異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4年6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衆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洩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孫中山作爲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1896年10月,他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誘捕,後經其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脫險。此後他在海外16年,先後 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1905年 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爲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詞裡,他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黨人,積極發動推翻滿清封建帝制的武裝起義,其中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共有10次。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回國,於同年12月29日被推舉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年1月1日,孫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職,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於立憲派和其他舊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持以及革命黨人的妥協態度,孫中山被迫於1912年2月13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幷薦袁世凱以自代。4月1日,在南京正式解職。

袁世凱上台後,逐步實現其變共和爲專制的陰謀,並准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遂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被推舉爲總理,繼續領導反袁鬥爭。其間,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東京結婚。

1915年12月,袁世凱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公然稱帝,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最終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並於次年一命嗚呼。袁死後,中國仍處於各派軍閥割據混戰的動亂局面。張勛復辟事件發生後,孫中山立即舉起護法旗幟,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 1917年9月1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上,孫中山當選爲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但滇、桂軍閥通過改組軍政府排擠他。1918年5月4日,孫中山辭職並離粵赴滬。自此到1920年11月,孫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孫文學說》、《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重要箸述。

爲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爲中國國民黨。此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已經爆發。1920年10月,在孫中山的督促下,陳炯明率粵軍攻克廣州。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新護法軍政府。1921年 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再赴上海,二次護法運動又告失敗。此後,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驅逐陳炯明後,孫中山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幷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問蘇聯,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黨綱、黨章,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幹部。同年10月在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後,應當時的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據新華網、人民網等資料改編)



孫中山先生生平簡介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衆政府」的主張。

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1895年至1911年策劃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鬥志彌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到各省回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是爲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12年4月卸大總統職,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宣傳。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後陰謀復辟帝制,孫中山乃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1915年與宋慶齡結婚。

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爲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爲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1921年,非常國會又于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複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囯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32: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119000051KK020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