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分別大致有兩方面: 1) 跑車的規格不同, 這一點大家從名稱上已感受得到; 2) 比賽的遊戲規則要求不同. 以下主要是從維基找到的資料, 已加以刪剪及突出重點, 希望可以幫幫你明白他們的分別多一點: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hk/providers/singtao/20070704/gcmtfam07p01040707-s.jpg
F1 (Formula One)是由國際汽車聯盟(FIA)舉辦的最高等級的年度系列場地賽車比賽,全名是「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比賽採用的賽車為單座四輪,敞開式座艙。
F1每年會舉辦一系列的比賽(例如2005年有19站比賽),比賽場地是全封閉的專門賽道,或者是臨時封閉的普通公路賽道。
為了公平性與安全性,賽車運動的主辦者會制訂賽車的統一「規格」(formula,或也可解釋為車輛設定的「公式」),只有依照規格製造的賽車才能參賽,這種賽車便稱為「方程式賽車」。F1是FIA制定的方程式賽車規範等級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其他還有各種等級較低,也比較不受注目的賽車規格。值得注意的是比賽名稱中的「Formula」代表的是「規則」(rule)的意思,與數學的方程式並沒有實際關係,但由於中文環境中最早接觸此名詞時翻譯為方程式,在多年的使用後已成為約定成俗且廣為接受的譯名。由於這比賽在全世界的高知名度,縱使簡稱作「F1」也通常不會造成誤解,而在許多其他領域的競賽中,也常見到將最高等級賽事命名為「F1」的例子,例如世界一級方程式競艇錦標賽(F1 Powerboat Racing)。
2005年賽季F1規則有不少的變化,其中較大的變化包括一站比賽只准使用一套輪胎,與一臺引擎必須使用兩站比賽(在爆胎、爆缸或影響賽車安全行駛的情況下允許更換輪胎或引擎),與後定風翼向前移了20cm等等。再加上幾年前廢除了電子循跡控制系統的規則,F1運動在經過一陣子高度電子化的時代後,又回歸不依賴賽車功能而更依靠車手駕駛技術的本質。2006年賽季F1將再次進行規則大改動,包括引擎由已經使用多年的V10設計改為V8設計,以求降低各車隊在引擎開發上的成本需求,拉近強弱隊之間的差異。
F2 於1985年改名為 Formula 3000, 是國際汽車聯盟(FIA)制定的一套四輪賽車比賽規格,用以取代二級方程式,其難度比一級方程式稍低,但比三級方程式高,因此F3000是給予有志參加F1的車手一個晉級階梯。名稱「F3000」的由來是因為初期使用的科斯沃斯DFV賽車引擎,其容積為三公升(3000cc)。自2005年起,F3000停止舉辦,改由GP2賽車取代。
F3 三級方程式與一級方程式的跑車外形無異,基本上是同一類型講求速度和專業的跑車。與一級方程式最大差別在於跑車的馬力大小,F1跑車可突破900匹馬力,而F3則是230匹。按照國際汽聯(FIA)的規則,三級方程式賽車使用的為無坑紋的賽車胎和擾流器。現時,達諾拉Dallara承辦了差不多全部三級方程式車隊的底盤生產業務,但萊立Lola和SLC都有少量的底盤出產。
賽車的引擎則被限制在一個兩公升,四汽缸的四衝程自然吸氣引擎。該引擎須來自一種量產而且合法在道路上行走的汽車,而且只能作有限度的改裝。現時,在澳門格蘭披治中參賽的車隊大部分使用無限本田,豐田和威龍Renault的引擎,但歐洲的品牌如愛快羅密歐、福斯和馬瑟特斯Mercedes等的品牌在如歐洲三級方程式中是極為常見的。
想了解更多F1的細節要求, 建議到其官方網站一看:
http://www.formula1.com/inside_f1/rules_and_regulations/
2007-11-19 21:44:32 補充:
thank you!